APP下载

国企高管有什么委屈?

2009-06-27叶檀

凤凰周刊 2009年14期
关键词:中海油国资委薪酬

在社会声讨国企高管高薪之际,另一种声音被忽视。国企高管发出压抑的抱怨声,认为自己的人力资本没有得到公允的定价,薪酬改革市场化之路前途多艰。

国企高管喊冤

国企高管天价薪酬一直受到抨击,也受到徒劳的抑制。

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

继今年年初财政部出台金融机构高管“限薪令”后,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牵头拟订的薪酬管理制度有望年内出台。新规定内容涉及国企负责人的薪酬结构、薪酬制度、基本年薪、绩效年薪、补充保险、职务消费规范方式以及监管体制等各个方面。其重点在于奠定我国国企高管薪酬制度的总体框架,以及薪酬水平的大体区间,对于高管与社会平均薪酬水准、企业内部高管与普通员工之间的薪酬水平可能作出严格规定。

这不是国企高管薪酬第一次受限。事实上,国有企业高管薪酬一直受到严格限制。

国有金融机构高管的薪酬有财政部、银监会、央行共同监管,其他国有企业由国资委制订,如果是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证监会还能过问。不仅如此,由于大型国企高管兼有官员身份,还受到党纪政纪的约束。2008年7月,中央纪委发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违反廉洁自律“七项要求”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就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中的共产党员违反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提出的廉洁自律“七项要求”行为适用《党纪处分条例》的规定给予处分的若干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

国企高管的薪酬账面数字与实际到手数字有巨大差异。中海油董事长傅成玉今年“不幸”取代了中国平安马明哲的位置,成为高管高薪的“人民公敌”。按照2008年中海油年报,这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收入为1204.7万元,同比上升6.5%。傅成玉表示,其薪酬是由独立董事决定的,是市场行为,他本人在拿到高薪后已捐给母公司,这是他个人的自由。“上市公司的规则决定了我必须拿这么多,而中国国情决定了我不能拿这么多。”

之所以账面要拿这么多,是因为在境外上市的中海油,其公司治理结构与所有国际公司相同。“也就是说,我们的独立董事人数超过内部董事,薪酬都是由独立董事制定的,我们本人不能参加。他们制定的标准除了企业考核,还要与国际同类公司相比。”“如果我们收入太低,独立董事不放心,境外投资者当时对中国公司都不放心。”傅的年薪是同类国有石油公司中石化总裁王天普的14倍以上。

中海油高管十分“委屈”。其总公司有关负责人日前回应称,中海油有限公司高管层薪酬福利严格遵守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规定,个人实际所得与向资本市场披露的“名义收入”大相径庭。所以,傅成玉的1204.7万元年薪只是名义收入,所有高管层成员从2001年上市第一天开始,就把董事会批准的收入捐给了母公司中海油总公司,中海油严格接受国务院监事会监管和审计署审计。

这当然让中海油等在境外上市的央企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他们的自我辩解无疑是在向世界宣称,他们执行的是内外有别的两套体制,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原本就是糊弄国际投资者的,他们执行的是财政部、国资委的内部政策,符合中国国情。如果此言属实,我们只能说中海油是一家不诚信的公司;如果此言不实,他们不仅是一家不诚信的公司,还是一家激励过度、损害投资者的公司。

为央企薪酬辩护的人认为,因为短期经济危机刮起高管限薪潮,是政治和社会逻辑掩盖了市场逻辑。傅成玉的薪酬捐款是一种非常态,“如果常态如此,国企何以吸引和激励管理人才?如果国企老总的觉悟高到要把年薪捐出来,那就失去了激励机制本来的意义了”。

国企高管委屈多多,核心抱怨是国企的市场化之路被民意堵塞,是在开国企改革倒车。

民意为何强烈反弹?

从大众视角来看,正因为国企高管实际收入与名义收入天差地别,傅成玉等国企高管的高薪格外可怕。从账面上来看,目前降薪的国企高管的收入并不高,与职工收入差距亦不明显。但“还有很多隐形的收入,诸如奖金、其他费用等并不在账面体现。降低幅度可能对高管工资收入没有很大影响”。财政部制订的职工薪酬包括工资、资金、福利、期权等,一些公司为了规避舆论监督有意缩小口径,将福利、期权等排除在外,当然更不包括职务消费等灰色收入。如果将所有项目包含在内,公司高管的薪酬将远远超过媒体的统计。

国企灰色收入之高难以统计,所有应酬费用等统统打入成本,谁也无法确知国企高管在其中到底占据了多少份额。并且,国企干部之多众所周知,最近到东航“救火”的刘绍勇大刀阔斧进行人事改革,东航从三岗到六岗(相当于从正处到副处级别)的中层干部有2000多名,按照年龄一刀切,就空出了160多个岗位。退出现职的原管理层则退居二线,依然保留岗位津贴,略打折扣。

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上市的国企高管按理应该受到股东大会、董事会和薪酬委员会的共同监督,国资委一度把国企上市与健全的董事会制度、建立外部董事与独董当作约束内部人控制的法宝。事实证明,这种设想只是一厢情愿的美梦薪酬委员会、独董等不过是橡皮图章。曾多次参加上市公司股东大会的国都证券范国平认为,高管薪酬形式上都通过了董事会和股东大会,但实际上中小股东没有真正的决定权,实际上变成了管理人自定薪酬,能定多高定多高。对于国企来说,决定权仍然在大股东各级国资委,管理上并不完善。

难道国资委的业绩考核也是橡皮图章吗?客观地说,各国企对于国资委这个“婆婆”还是非常害怕的。表面上看,国企高管薪酬与业绩挂钩,高管薪酬与每股收益、营业收入、净利润指标都显著相关。2007年,国有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均值是民营公司的5倍多,约58%的收入增长速度也高于民营公司的20%。面对下属千差万别的企业,国资委同样面对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它们无法建立客观公正的数据,由独立的统计机构一一统计各公司成本,更无法随时进行审计。大多数时候,还是要由下属公司上报数据,准确性就得打个大折扣。

傅成玉“捐出”薪酬是一种非常态。

而且,国资委只管理到100多家央企负责人的薪酬,不包含集团公司下面的二三级公司。国资委只管集团公司高管,二三级企业是由董事会等决策,很可能出现子公司薪酬高于母公司的情况。

民众更在意的是,中石油与中石化等公司成本究竟有多少?它们的好业绩究竟有多少是靠政策、靠排挤竞争对手、靠游说上级主管部门提价得到?

3月24日,国家发改委宣布,鉴于近期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上升,根据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决定自3月25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90元和180元。这给两大石油巨头提供了巨大的隐性补贴。4月20日起,国内航线机票销售实行新的运价体系导致机票折扣率上浮。当晚,民航局再次对此事发出声明,称这只是航空企业的自主调整。却有航空公司内部人士透露,五大航上月已就机票涨价达成一致。而最终确定的涨价方案也得到了民航局相关管理部门的许可。(据4月22日《广州日报》)谁也不愿承担责任的涨价同盟反映了国有垄断企业的反市场本性。

面对如此行为,提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的市场化,煞是可笑。

应改变国企高管“双栖”身份

目前推翻在经济总量中占比日益增加的国企模式是不现实的,国企要市场化,要建立正面的激励机制。

改革的关键,是恢复国企高管的职业经理人身份,让国企高管脱离行政体系职位与公务员体系,这项工作越快越好。否则,不管国企高管薪酬机制如何改革,不过是为披着企业家外衣的公务员们多条生财之路罢了,只有确保国企高管是职业经理人,才能按照市场价格、以国际平均业绩水准、以公司以往的业绩为参照,为职业经理人们定个大致公平的价格。如果这一条不能改革,国企高管仍兼高官身份,国企高管薪酬将永远是社会创口

最后,公开国企高管的实际收入至关重要。傅成玉等人的“实际收入”到底有多少,按照法理应该由国资委这个出资人代表向全体国民公告,接受全民监督,及时与民众勾通,说明制订薪酬的理据。只有杜绝灰色收入,谈实际收入才有价值。否则,实笔法收入也好,名义收入也罢,一团混账,迫人造假,骗人骗己。

幻想大众都是受迫害的偏执狂,一味与国企高管作对,显示是陷入了另一种偏执,于国企改革有害,对于国企的激励机制是一种倒退。任何顺利的改革都会善对民意,国企薪酬制度的改革不会例外。

编辑 王何畏 资料整理 实习生 王诗蕊 美编 虎妹

猜你喜欢

中海油国资委薪酬
推出近7年,多数央企未执行:国资委“退房令”沦为空文?
国资委摸底央企债券情况
吸引人才,薪酬体系需细分
70%
“薪酬沙皇”走马上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