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巷弄情结

2009-06-26

金山 2009年5期
关键词:津渡永嘉邻里

纤 夫

鎮江西津渡历史街区巷弄里的住宅,在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过程后,已不再是单纯的物质名称,而是带有深刻的人文内涵。与镇江城市市中心大市口一带的高楼大厦和热闹繁华相比,西津渡历史街区包括大西路山巷一带许多的街巷与里弄老房子的生活,才真正体现镇江人的生活方式。巷弄是镇江人的生存空间,在狭小的老房子巷弄空间中,镇江人演绎着自己的生活,藏龙卧虎也好,藏污纳垢也罢,渐渐地生活方式与生活空间磨合得日益完美,从巷弄格局,到巷弄生活万象乃至巷弄百业,深深凝结了镇江人的“巷弄情结”。

这“情结”的根源说到底就是巷弄居民的“乡土情”、“邻里情”,以及由此产生的“归属感”。而巷弄在布局中的围合性、各自为政为这种情结提供了物质基础。

历史上镇江就是移民涌入江南的主要入口。西晋永嘉年间,中原地区发生过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这次变乱直接招致了永嘉时期的民族斗争,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匈奴、羯、氐、羌、鲜卑等相继起兵。当时的战争带有严重的民族仇杀的性质,所以十分残酷。而江南比较稳定,北方的许多士族、大地主携眷南逃,随同南逃的还有他们的宗族、部曲、宾客等等,同乡同里的人也往往随着大户南逃。随从一户南逃的往往有千余家,人口达到数万之多,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永嘉南渡”。南渡的移民大部分是从西津渡渡江登岸的。

时至近代,由于水运的便利,镇江便成为“银码头”,是东南物资的聚散中转要地。1858年镇江辟为商埠后,进入了新的长江航运时期,发展为长江下游的通商大埠。英国人在西津渡设立租界,国内外客商,纷纷前来设行、设庄经营。“生于斯、长于斯”的镇江人在比例上逐渐变少,南北客商和外国移民逐渐增多,这就为巷弄居民结构中注入了浓浓的异质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巷弄住宅华洋杂处、开放多元、兼容幷蓄的人文特征。但在异质性的背景中,也隐藏着巨大的同质性,这就是当初外地移民落脚在租界这个陌生的世界时,不无戒心,于是迫切希望与同乡或同业的人聚居在相同或相近的巷弄中,以求相互的帮助、支撑。在一个个围合的巷弄中,同样的乡音,同样的生活方式,使他们相互关心、相互支持。构成了巷弄“情结”最初的感情基础,在鱼龙混杂的旧镇江,人们只有相互团结,同舟共济,才有可能安居乐业。于是,在乡土与同业的感情基础上,滋生了更深一层的“巷弄情结”。

随着镇江社会日益向高密度、高流动性发展时,巷弄居民中的乡土色彩、血缘关系日趋淡化,但传统的“巷弄情结”并没有消失,反而由于原来的一户一个单元变成了几户合住一个单元而演绎出了新的内容,即“邻里深情”。无怪有许多居民由于拆迁而要搬家时仍对这个“情结”念念不忘。在以围合为特色的巷弄中,每家每户的大门和高墙并未将居民的生活和交往分隔开,相反,每一里坊的外围墙倒将其中的居民围合组织成一个大家庭。巷弄口是这个大家庭对外的出入口,人们从喧嚣的马路经过自己熟悉的巷弄口进入弄堂后,迎面而来的经常是邻里的招呼,“到家了”的归属感油然而生。尽端封闭的支巷就像是前后两排人家的室外起居室,只要有陌生人驻足,便会受到客气的盘问。南方气候条件的优越,使得有些家里的活动搬到了支巷上来。在这里可以边做家务边交流,从事“巷弄百业”,演绎“巷弄万象”。巷弄里的现实空间与情感空间融为一体,产生出很强的凝聚力。

西津渡历史街区巷弄里的住宅既成为“巷弄情结”产生的物质基础,又成为承载这份“情结”的物质载体。正如丘吉尔曾说过:“我们塑造了自己的房屋,而房屋又塑造了我们。”

猜你喜欢

津渡永嘉邻里
“小邻里”托起“大幸福”——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打造“邻里+”基层治理新样板
父辈们
西津渡古街忆旧
我们一定会胜利
黑白电视·邻里之情
“深入浅出”,以题载法
你为邻里理发,我为你倒茶
养猪致富不忘乡亲邻里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