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互信,重在巩固底线
2009-06-26
中国有句俗话,“辛辛苦苦好几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可以用来形容过去30年的中美互信。每当这两个大国的关系出现大的摩擦,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互信就会回到原点。
正是这个原因,大半年来,无论美国高层对中国说了什么好话,中国老百姓都不会全信,也不敢全信。比如,前天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弗卢努瓦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美国不把中国视为敌人”,结果据环球网调查,超过91%的网民不相信此话。
无独有偶。大约两个月前,前美国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参议员也通过《环球时报》对中国老百姓说:“中国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已是超级大国了”,而超过68%的中国网民表示“不赞同”或“不相信”。
同样,无论中国高层如何解释中国发展的和平性和稳定性,并表达中国愿意融入世界体系的诚意,在大洋彼岸,也还是会有许多美国人始终忧心忡忡,他们质疑中国的不确定性、威胁感以及颠覆现有世界秩序的可能。
可见,互信始终是作为两个大国相处的软肋所在。这一方面说明建立大国间的互信是一个艰辛与长期的过程,更不能期待这样意识形态南辕北辙的大国,很快就能相拥而舞。另一方面,它也在提醒我们,要以循序渐进的心态和动态的眼光审视中美互信的程度,巩固每一点哪怕是很微小的进步。
目前两国社会对彼此依然存在的不信任感,恰恰指明了下一步沟通要努力的方向。要防止“回到解放前”现象的重演,首先必须构筑解决摩擦的机制。近日举行的中美第十次防务磋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然,光有这样的机制还不够,还要让机制能够发挥化解摩擦的作用。
其次,两国还应在信任的底线上达成共识。从过去30年的情况看,两国至少要有一些基本共识,比如,中美两个大国绝不应视对方为敌;无论发生什么误解或偏差,中美都要有和平化解的耐心与能力;尽管两国社会内部都有一些指责和批评对方的声音,甚至有些声音还非常极端,但政府应当学会处理这些“内部问题”,不能让这些声音干扰了正常的双边关系。
中美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两国和平相处是两国人民之福,也是世界之福。两国必须选择建立基本的互信,并沿着增进互信的方向,一步步地走下去。
正如美国著名“中国通”兰普顿所说,“中美两国都身不由己进入一场关于中国崛起的历史赌局,中国人必须相信,美国人最终会支持中国的崛起;美国人也必须相信,一个强大的中国将会融入国际社会,成为全球化的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