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2009-06-25许小芳
许小芳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是从事任何工作都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能力,尤其对指导学生的写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引导学生观察,才能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写起文章来内容有血有肉。真实感人。那么,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这就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一、观察要有次序
我们周围的客观事物,无论是动的还是静的,虽然错综复杂,但都有一定的序。在阅读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次序的4种方式:
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的方式适用于观察景物,如《长城》先从远处观察,再从近处观察,远景显示了长城的雄伟壮观,近景突出了长城的高大坚实,给读者留下了完整深刻的印象。
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的方式适用于观察建筑物,如《人民英雄纪念碑》。
由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的方式适用于观察动物,如《燕子》。
由观察点的转移到景物变化的方式适用于观察空间位置较大的景物,如《记金华的双龙洞》。
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次序,才能在实践中有条理地观察,从而提高观察效率和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作文的条理性。
二、观察要有重点
学生观察事物时不分主次,胡子眉毛一把抓。针对这种情况。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范例指导学生确定观察重点。只有有了明确的目的和鲜明的重点。才会使人的思维活动产生一种进取的意念,从而对思维活动起到激励和促进作用。
例如《桂林山水》,在读了中心句“桂林山水甲天下”,应引导学生理解这篇课文观察的重点是“山水”,水静、清、绿;山奇、秀、险。而其它的景色。如石头、树木。就不是观察的重点。由于确定观察重点,主要内容抓住了,文章就会主次分明,中心明确。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可采用提供中心旬的方式,帮助学生确定观察重点,如“老师辛勤地教导我们”、“班上新事”,观察重点分别是“辛勤”和“新”。此外,还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及时捕捉新鲜的有意义的目标。
三、观察要细致
小学生观察马虎,满足于看个大概。针对这种问题,在阅读教学中,可引导他们反复诵读课文中描写细致的文笔,体会这是与作者观察细致分不开的。
学习《鱼游到了纸上》一文,作者对青年画鱼时的动作观察得特别细致。“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在课堂上,笔者就引导学生反复读这个句子,体会“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的意思,让学生明白就这样两个动作,都可以写得这样具体。
四、观察要抓特点
学生观察事物往往不够准确,在阅读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认识作者是怎样观察并抓住事物特点的,怎样透过外部现象看出内在的本质。怎样把事物的特点表达得准确、鲜明。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对春天的描述:“树上抽出新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积雪融化了……小鹿在溪边散步”,这是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准确地描述树叶色彩、小溪声响、小鹿的动态,不仅有声有色,而且有动物的活动。由于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读者对小兴安岭春天是美丽的、生气勃勃的景象获得了具体、鲜明的印象。
五、观察要展开联想
观察中很多学生只看不想,针对这个问题。在阅读教学中,笔者就利用插图启发学生看图展开联想。联想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没有联想就没有创造,没有联想就没有创新。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应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积极的思维,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在脑海中生成种种画面。
例如在教学《背篼》一文时,笔者就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中小男孩的外表,联想其所作所为,联想到他的内心活动,联想到其所处的环境以及相关的人物和事件。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想像力,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
六、观察要有周期
这是一种常见于动植物的生长过程的观察方法。对于常见的一种动物或一种植物的生长。应指导学生进行周期性的观察。
例如对《爬山虎的脚》一文的教学,就可结合课文,引导学生观察一种花、一种菜、一种粮食作物,坚持进行—个生长过程的系统观察。这样,对于写一种植物不仅有情可写,而且能写得具体生动。
七、观察要抓动态变化
对于动态事物,我们在观察时,不仅要注意它的形状、大小、位置,而且要注意它的变化与活动。
例如,课文《蟋蟀的住宅》的作者,就把观察和描写的重点放在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上。写它“用前足扒土”,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用“后腿上的两排锯将泥土推到后面洞口,倾斜地铺开”。作者还观察和描写了蟋蟀疲倦时休息的可爱状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在教学这课时,就可引导学生对小动物进行观察,如小乌龟、金鱼,观察它们吃食、行动等,把它们的可爱通过动态描写出来。
八、观察要多角度
要对描写的对象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就会得出较完美的印象或较深刻的体会。这种观察方法叫做多角度的观察。例如,古诗《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的就是这种观察法。在教学中,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观察,比如在观看学校“红五月”文艺汇演后,笔者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有的注意观察了舞台的布置,有的注意观察了演员的表演,还有的学生观察了家长的态度……这样,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看到的都是不同的东西。
鲁迅曾经说过:“对任何事物必须观察透彻,方能下笔。”笔者相信。只要教师重视学生普遍存在的观察方面的毛病,结合阅读教学,以课文为范例,指导学生认识并掌握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反复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观察人、事、景、物的方法。从生活的海洋里一点一滴地捕捉写作素材,学生写作文就不再担心无米下锅,写的内容自然会言之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