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观念 构建有效课堂
2009-06-25林学杰
林学杰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开展了教学常规月活动,提出“积极构建有效教学课堂。努力提高有效教学效率”,争取完成两个90%。即一节课90%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学生掌握本节课内容的90%。要做好这项工作,笔者认为必须转变观念,改变旧的师生关系,形成一套全新的教学模式,构建自由、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转变教师角色
学生年龄还小,社会阅历少,又正值青春期,遇事易激动,自制力差,所以,教师在关心他们的同时,应有耐心教育和善意的批评,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做良师,首先要做益友,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亲近的人。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科也感兴趣,自然成绩有所提高。
二、转变教学方式
在课堂上,对学生应放手放心,让他们大胆思考,积极参与。教师要转变旧的教学观念,科学选取和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教师要积极进行课前备课,搜集整理与本节课相关的趣味资料,制作有助于学生接受本节知识的教具,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引入,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进入课堂境界。教师不能完全依靠教材,应在教材的基础上,放飞学生思维,从而获取知识。例如,在讲授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可让学生想象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的情形,太阳在升起过程中与地平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2,把课堂还给学生。新课程强调,课堂舞台上的主角是学生,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就不可能有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全方位参与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习惯于已有的教学经验,即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归结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抄、学生记,上课做不完、课外继续练。这不是按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开展教学,而是按自己所谓的“经验”、模式或结论教学。这样,只能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所以新型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
3,赏识学生。充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相信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体验成功,从而激起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学业不良学生,要多表扬鼓励,使他们增强信心,看到希望。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转化是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教育管理论等多方面的知识。教师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者,还肩负着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重任。学业不良学生有多方面的需要。其中最迫切的是爱的需要、信任的需要,他们能从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语态中了解到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因此,教师要多关爱他们,平时要利用一切机会主动地接近他们,与他们进行心理交流,和他们交朋友,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力量。
4,面向全体学生。优者更优,中游者争优,学困生转化,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学生的总体水平提高了,课堂效益就有了。学生个体有差异,基础各不同。作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深挖学生潜力,使他们共同提高。
三、转变学习方式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本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掌握不应是教师的讲解和灌输,而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探究、交流和体验得来的。
数学合作交流学习要以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为基础,离开了个体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于定理、公式、法则等数学规律以及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虽然早已被数学家们所论证与应用。但是前人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学习应是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揭示知识背景,让学生体验数学家们对一个新问题是如何去研究的,对数学规律作出充分观察、思考、猜想、交流。使规律的出现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转变课堂评价方式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评价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只看分数,只用成绩论英雄的旧评价模式只能造就高分低能的考试人才,不能培养社会的有用之才。因此,评价要看学生的学习过程,要看学生本节课是否参与,是否自主学习,能否充分展示自我。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永远的追求。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吸取传统教学的成功做法,转变教学模式,讲究方法策略。精心设计,用心调控教学过程,精讲导学,巧问诱思。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就会变得活力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