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悬念 尺水兴波

2009-06-25何发祥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09年19期
关键词:审题试卷教室

何发祥

【技法点拨】

命题作文一直是中考作文中一种重要的命题形式,要写好这类作文,首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认真读题、审题。尽管如今的中考作文审题难度降低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认真审题。审题的第一步就是读题,读题的过程即思索、理解文题的过程。审题,包括审内容、审形式,要看清楚题目所附加的具体要求,如体裁、篇幅、人称等。第二,从整体上构建文章,即搭建好文章的框架。看到文题后要先确定写作内容。切忌构思尚未成熟便匆匆下笔。第三,确定文体。淡化文体是中考作文的趋向,但文体一经确定,就要体现该文体的特点。考生要根据自身的写作优势确定文体,切不可贸然选择自己不擅长的体裁,以防半途而废。第四,写出新意。在符合命题要求的前提下,要力争选择那些与众不同的题材,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在结构上也要力求有新意。第五,注意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否则会给阅卷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而影响作文得分。

此外,写命题作文还需要注意一些写作技巧。讲故事需要有波折,只有有了悬念,有了波折,才能激发读者想探个究竟的欲望,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写文章也是这样,“文似看山不喜平。”清代文人袁枚也曾说:“凡做人贵直,而作文贵曲。”这就告诉我们写文章要注意情节的曲折多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时而山重水复,时而柳暗花明。如此跌宕起伏,才会妙趣横生,才会让读者不忍释卷。我们把这种结构文章的方法称为“尺水兴波法”。具体阐释如下:

1.巧设悬念,形成波折。在文章的某一部分故意设置疑团,制造悬念,引起读者对人物命运、矛盾冲突、事情结果的关注,从而产生急切期待、探索的心理,勾起其阅读兴趣。

2.渲染误会,制造波折。利用时间、地点、人物等因素,故意制造人物之间的误解,为行文推波助澜,丰富情节的戏剧性,让读者产生“结果到底会怎样”的悬念,使读者不得不看下去。

3.有抑有扬,安排波折。常见的有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两种方法,“先抑”是蓄势,“先扬”可以造成反差,都能增加文章的波澜。

总之,“尺水兴波法”可以使文章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考生只要巧妙运用,定会取得高分。

【佳作展示一】

生 日

陈秀华

忙碌了一个下午,终于,她轻轻拭去了额角的汗珠,坐下休息了。

看着桌上丰盛的菜肴,她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儿子就快回来了。她的目光又转向了桌子上的蜡烛和蛋糕,仿佛看到了烛光中儿子甜甜的微笑,听到了儿子为她唱的《生日快乐歌》。想一想儿子的生日是过了一个又一个,可自己却几十年都没过生日了,对生日的印象也早已模糊……

好不容易决定今天为自己过一回生日,可不知怎么回事,此刻的她却有点儿紧张。中午,在饭桌上,她有意对儿子作了几次暗示,儿子会明白吗?会的,一定会的。儿子会回来祝福我的生日的,她想。

“妈,我回来了!”儿子!她一下子从椅子上坐了起来。奇怪,这一声平常的招呼怎会有如此大的力量?

“妈,好香啊!”不知不觉中,儿子已走到她的身边,“这么多菜,有客人吗?”儿子放下书包,满脸的问号。

“啊,没,没有。”她不明白,自己怎么会结巴起来。

“妈,你看!”一个红得耀眼的包装盒跃入了她的眼帘:多么精致的包装盒,最令她惊喜的是,上面写着“生日快乐”四个字,是儿子的笔迹,这是给我的?

“这是……”她说不清,自己究竟是兴奋激动,还是紧张——她不敢想象。

“今天是我同学的生日……”

“啊……”她的大脑里瞬间一片空白。儿子似乎没有理解母亲“啊”的含义,仍兴奋地说着他的礼物如何的不同寻常,一定会给他的同学一个大大的惊喜。临了,他附在母亲耳边说:“妈妈,对不起了。唉,又不能品尝妈妈的手艺了……”

许久,她才缓过神来,微笑着说:“好孩子,同学家远吗?”语气有点怪怪的。

“不远,妈,我走了。”

“不,哦,好吧……”她张了张嘴,却把想说的话又咽进了肚里。

“早些回来!”她能说的也只有这几个字了。

“啪——”紧跟着便是关门的声响。声音虽然很轻、很轻,却如重锤击打在她的心上。

她又坐了下来,点燃了蜡烛,然后望着墙上自己与儿子的合影,沉默了……

昏黄的烛光下,映出一道瘦削的身影,一道微驼的身影,一道饱经风霜的身影……

点评

生日是自己的,可快乐是别人的。母亲原以为自己精心设计的生日宴会能引得儿子的喝彩,可结果呢?儿子兴高采烈地去赴同学的生日宴会……

文章选材独特,视角新颖,巧妙地借“生日”这个命题,反映了时下一些子女对长辈感恩意识的严重缺失。在情节的安排上,作者妙设误会:儿子准备的生日礼物,母亲以为是送给自己的,结果却是要给同学的;母亲以为儿子回家是参加自己的生日宴会,结果他却去了同学家……希望与失望,兴奋与辛酸,同时在母亲的内心交织。语言含蓄,耐人寻味。

【佳作展示二】

父爱

何伟

父亲也有母亲般的爱——我是怎么发现的呢?

去年寒假,母亲因公出差,原定回老家过年的一家三口就变成了父亲和我两个人了。父亲是个忠厚的人,平时少言寡语,所以我总认为他太呆板,不如母亲知我疼我。唉!跟他出门真是没意思。

终于过了年,我们登上了回老家的列车。不知是车票紧张还是父亲为了节约钱,他只买了一张卧铺票。把我安顿好后,他便默默地去硬座车厢了。

开车时天已经黑了,我感到无聊,便躺下睡着了。当一阵汽笛声把我吵醒时,已是半夜了。我翻了个身,刚要再睡,父亲来了。我不想跟他说话,就装睡。我感觉到父亲替我把毯子盖好后,又站了一会儿,才悄然离开。

我突然感到后悔: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这时,下铺有几个旅客小声地议论起来:“这个做父亲的真好!一晚上不知来几回了!”“哪个做父亲的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做孩子的可要对得起这样的父亲啊!”……

我心头涌起一种暖暖的、热热的感觉,眼睛发潮了。父亲平时对我关心照顾的一幕幕情景,浮现在眼前……

我睡不着,不禁想去看看父亲。于是下了铺,走到硬座车厢。推开门,一股闷热的气流夹杂着刺人眼鼻的烟味扑面而来。我揉揉被烟熏得发疼的眼睛,挨座找去,在最后一排终于看见了父亲。只见他垂着头,蜷缩在座位上,身上只盖着一件旧大衣。他这样睡会着凉的呀!该不该叫醒他呢?我正犹豫着,他醒了。

“你怎么不睡?当心感冒!”说着,他站起来,把大衣披到了我身上,“去睡吧,会着凉的。”我的眼睛湿润了,赶紧转身,可眼泪还是掉了下来……

重新躺在卧铺上,回想刚才的那一幕,我问自己:你怎么会嫌父亲呆板、不懂得关心你呢?

啊,父亲的爱或许不如母爱那么温柔,可它的无私和淳厚,却是毫不逊色的……

点评

文章为了突出父爱之伟大,开头采取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父亲“不如母亲知我疼我。唉!跟他出门真是没意思”,再通过侧面的叙述——别人言语、正面描写——为我披大衣等,从而突出了父亲对“我”的关心和爱护。写法上,作者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或人物对话,或动作描写,或心理刻画,或神态描写……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佳作展示三】

一次特殊的考试

陈轶东

昨天,语文老师就宣布今天要举行语文考试,而且还说这次考试的方法和以往大不一样。

这不,上课的铃声刚一响,语文老师就站在了讲台上。她习惯性地扫视了一下教室:“同学们,这节课检测一、二单元的内容,希望大家考出自己的真实成绩来!”说完,她却走出了教室。我想,老师是去拿试卷了?老师也太粗心了,怎么不把试卷一道带来呢?瞧,您自己多跑一趟路不说,还害得我们少了考试的时间啊!看您怎么向我们解释?

同学们迅速地收拾好语文教科书和听课笔记本,正襟危坐,等待着老师发试卷。大约过了十分钟,老师的影子还是没有出现。这是怎么回事呢?老师不是说要考试吗?为什么……同学们面面相觑,疑惑的目光全都投向我。大家的意思我明白,是想从我这个一班之长身上寻出答案。望着那一双双充满不解和期待的眼睛,我立刻起身直奔老师的办公室。

老师见我急匆匆的样子,只说了一句:“你回教室吧,我随后就到。”我失望地回到教室,刚刚坐下,语文老师就出现在教室的门口。她面带微笑地走上讲台,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温柔而又平静地说:“同学们,今天的考试到此结束。”话音刚落,大家就议论开了:“考试,试卷在哪儿啊?”“没见过这样的考试!”……老师示意大家安静:“同学们说得对。没有试卷能叫考试吗?其实,考卷早就准备好了,我是故意不发给大家。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说到这里,她略微停顿了一下,“这是为了考查同学们的自控能力!大家都考出了真实成绩,都是满分!”原来,老师刚才就站在教室外面,她看到的是没有一个同学影响课堂纪律。听了老师的解释,教室里顿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点评

此作文题为“一次特殊的考试”,作者写一场没有试卷的考试,考的不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更让人不解的是:竟没有老师的监考。难怪文章之中的“我们”没有想到,怕是聪明的读者也是没有料到啊!这样巧妙的选材立意,可谓此文一绝!

在行文构思上,作者设置了大量的悬念,让“我们”在一连串的疑惑之中“穿行”,也使读者产生了不读完不罢休的阅读期待心理。这是文章的又一绝!

心理活动的细腻刻画,表现出了人物的急不可耐,同时设置悬念,使行文曲折有致,引人入胜。同样令人拍案叫绝!

猜你喜欢

审题试卷教室
“313”教室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三招”学会审题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七分审题三分做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