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提问的优化策略

2009-06-25华鸣亚

考试周刊 2009年19期
关键词:提问策略语文课堂优化

华鸣亚

摘 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提问要有目的性,注意启发性,具有针对性,诱发学生的探究性,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关键词: 优化 语文课堂 提问策略

思维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和认识紧密联系,如果没有问题,认识也就停止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这也已经成为很多教育大家的共识了。就语文教学而言,其本身就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因此,语文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教师的课堂提问将制约着学生思维的发展。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才能使课堂提问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优化提问形式:“趣问”

学生的普遍心理特点是好奇。在设计提问时,教师要从材料中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特点,力求提问过程新颖别致,富有新意,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形成学习的内驱力。譬如:我在上《群英会蒋干中计》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提问:“周瑜的反间计真的十全十美,天衣无缝吗?如果有漏洞,表现在哪里?周瑜又是如何弥补的?”这一提问,迅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积极细心,热烈讨论,仿佛置身于小说中,最后全班学生找出了“战时统帅醉酒不正常;机密信件随意放置不合情理;蒋干离开时无人盘查令人难以置信”等六处漏洞。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周瑜是如何弥补这些漏洞的。学生兴趣盎然,一边叹服周瑜的机智过人,一边惋惜蒋干的愚蠢盲目。因此,这种趣味十足的提问,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但能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正是这个道理。

二、优化提问的切入点:“巧问”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发现,太深的问题学生根本无从下手,望而却步。即使是学生想与老师“互动”,但因为太深,学生也“动”不了。只有找到适合的切入点,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只有“巧问”才能真正拓宽学生的思路,引起丰富联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比如《枫桥夜泊》一诗,写的是诗人经过一天的旅途劳苦,来到姑苏城外,傍着枫桥,晚宿孤舟,对秋江夜景,大有寂寞之感。教学时,不宜先以“作者写了自己什么样的心境”一问来难住学生,也不宜先以“这首诗写了件什么事”一问一掠而过。这样提问,一难一易,都没有什么思维价值。如果让学生带着“诗人夜泊枫桥时耳闻目睹了哪些景物”的问题吟咏诗句;再用通俗易懂的的语言解析这些描写,并按其所见“落月、霜天、江枫、渔火、姑苏城、寒山寺”及按其所闻“乌啼、钟声”板书出来;然后以“愁眠”为起点发问:“试想,一个人独自在异乡,夜宿孤舟时,他的心境该是怎样的?”至此,提问水到渠成,学生就能正确领悟出作者客居他乡、寂寞愁苦的心境。这样富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能唤醒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学习,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优化提问的方式:“曲问”

特级教师钱梦龙说过:“所谓曲问,是运用迂回艺术变换提问的角度,让思路拐一个弯,从问题侧翼寻找问题的切入口;所谓直问,就是一味正面硬攻,不会迂回包抄。”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如我在上《祝福》一课时,需要学生理解“祥林嫂”这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如果直接发问:“祥林嫂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呢?”学生反会觉得无从下手。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请同学们联系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具体分析。”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联系祥林嫂一生的四次重大人生转折,即:孟春之日,丈夫死去;丽春之日,被迫再嫁;暮春之日,痛失爱子;迎春之日,一命归天。鲁迅先生把影响祥林嫂一生命运的四次遭遇刻意放在春天来写,所以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苦命女人。这样一来,学生就能较容易地理解祥林嫂是一个生活在辛亥革命之后饱受“四权”束缚,被压迫、被蹂躏、直至被封建礼教所吞噬的封建农村妇女的典型。一个较难回答的问题就通过“曲问”这一方式巧妙地解决了。所以巧妙的课堂提问,不但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全面领会课文特点和重难点,而且有利于打开学生心扉,促使他们开动脑筋,独立思考,求得问题的解决。

四、优化提问的内容:“活问”

课堂设计提问不可以机械死板,应当灵活多样。尤其要注意课堂上师生双方信息交流出现的异常情况。一旦发生,就应当灵活处置,当场做出调整,把问题转换得出发点明确,目的性强,以便于学生回答。如我在讲《雷雨》一课时,本来设计了这样一个提问:“周朴园在大年三十晚上把鲁侍萍母子赶出了家门,可是在以后的三十年中,他家东西的摆设一律维持侍萍在家的原貌,还四处打听侍萍的坟墓,还要为她修一番。你如何看待周朴园的这一行为?”这一问题难度较大,似乎没有明确的针对性,不够精当,学生一时难以回答。于是我及时做了调整。我把这个问题拆分成三个相关联,且难易适中的三个小问题:(1)周朴园把侍萍母子赶出家门,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性格?(2)三十年后,当侍萍突然出现在他面前时,他的所作所为是为什么?(3)三十年中,周的这一系列怀念侍萍的行为反映了什么?经过这样的适时调整提示后,学生阅读分析,很容易地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反映了周朴园的极端虚伪、冷酷欺骗,他做得如此虔诚,虚伪到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是在欺骗了。这样一来,原本有些尴尬、紧张的课堂气氛得到了及时的调整,缓和了学生的紧张情绪。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在课堂提问艺术的探索中是否可以找出一些能让学生迅速理解文章的支点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艺术里有道不尽的奥妙,写不完的体验,在此我谈些粗浅的看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希望通过问题的设计能找到一个让学生“撬动”文章的支点,做个有心人,不断探索,精益求精,朝着不断提高优化提问技巧的目标不懈努力,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金洲.课堂掌控艺术[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6.

[2]魏书生.魏书生谈语文教学[M].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5.

[3]王晓红.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4]刘晶.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5]毕文成.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化[D].江西师范大学,2005.

[6]中学语文教学参考[J].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05,(1).

[7]语文月刊[J].语文月刊杂志社,2007,(7).

猜你喜欢

提问策略语文课堂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策略研究
教师的提问策略对课堂师生互动的影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问”的重要性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