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轻易介入孩子的游戏

2009-06-24曹根胜

中外健康文摘B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玩具错误方向

多多得到了一个新玩具,他开心而又好奇的摆弄起来了,先把玩具全拆开来,然后左拼拼,右凑凑,想把玩具组装好,但他反复试了几次,仍然没有成功。在一旁看着的妈妈急了,跑过来帮助他,按照说明书上的玩法告诉他该如何拆装、组合。当妈妈成功完成示范后,多多却烦燥地一把将玩具推开:“不好玩,我不玩了。”妈妈觉得莫名其妙:我好心教他,他怎么这么不领情呢?

在生活中,像多多这样的行为其实并不难理解。孩子在探索或游戏时,总会反复地多次尝试,这是他获取知识和经验的方式。但是如果家长看到这种情况,以为孩子遇到了困难,就急于去帮助孩子,介入孩子的游戏,表面上帮助孩子解决了问题,但实际上却会给孩子带来以下两个负面影响,让孩子从而表现出不领情的行为。

产生挫败的情感体验。家长的介入实际上是对孩子行为的否定,向孩子传递“这种方式是错误的”信息,孩子会因此而产生失败感。而家长快速的、成功的演示与孩子反复的、“笨拙”的行为形成的鲜明对比,进一步加深了孩子这种受挫的情感体验。

丧失自由探索的乐趣。孩子通过不同的方式不断地探索,直到某一刻,他突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过程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成就感与快乐的情绪体验。但家长的中途介入必然剥夺他探索的权利,从而使孩子体会不到努力的乐趣,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给孩子一个自我探索的机会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可贵的。但这并不表示孩子的游戏活动完全不需要家长的参与。当孩子反复出现方式性的错误时,当孩子烦躁不安时,当孩子主动向家长寻求帮助时,家长可以适当介入,提供一些帮助,但要注意引导的方式。

判断孩子的心理需要。当孩子在专注地、反复地做一件事情时,如果孩子的情绪体验是平静而稳定的,即使看到他正在犯非常明显的错误,也没必要急于去打断他,给他施加影响或者给予指导。但在孩子经过努力之后仍然一再犯错,并且一无所获的时候,他可能开始烦躁,这时候,家长可以适当介入,提供一些帮助。

以方向引导为主。在给孩子提供帮助的时候,家长要给他一个方向,让他在这个方向的指引下继续自由探索,以保证他在活动中获得更多锻炼的机会。应避免直接替代孩子的活动行为,也不要给孩子过于详细的活动过程的指导。否则孩子会觉得自己像个机器人,被人支配,进而丧失探索的积极性。

合作完成任务。如果事情难度确实很大,孩子反复地犯错,且长时间后仍没有任何进展,或者即便家长在场外指导也毫无进展,这时家长应考虑将整个活动分成N个步骤。然后和孩子协商分工任务,帮助他完成大部分的工作,将其中一小部分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工作交给他自己来完成。一旦他能做到某个步骤了,就在这个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步骤,减少家长做的量,逐渐反方向进行调整,让孩子一步步摆脱错误,走向成功。

文/曹根胜 摘自《家庭》

猜你喜欢

玩具错误方向
在错误中成长
2022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不犯同样错误
位置与方向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