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福的智慧之旅

2009-06-23林传忠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09年5期
关键词:小女生童趣座位

林传忠

听徐斌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行云流水,不缓不急,轻松自如,看似闲庭信步,却是运筹帏幄。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学习就像是踏上一次幸福的智慧之旅,令人神往。现就徐老师的某些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如春风般的语言

徐斌老师的语言就如春风,吹散了学生的紧张,鼓起了学生昂扬向上的信心。

[片段一]

师:我姓徐,双人“徐”,我们班上有没有也姓“徐”的?

(众生答:有,有两个)

师:是哪两位?请站起来,我们来握握手,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众生笑)你好,你好!(与学生亲切地握手)……[片段二](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一位数)……

师:8个十是多少?

生:是80。

师:10个十是多少?

生:是100。

师:12个十是多少?

生:是120。

师:56个十是多少?

(一位女生站起来回答:是156)

师:等等,56个十是多少?

(小女生不敢肯定,没有回答)

师:没关系,你再想想。

(小女生还是没有回答)

师:那50个十是多少?

小女生:是500。

师:对,那6个十呢?

小女生:是60,56个十是556。

师:等等,其实你已经会了,不要紧张,56个十是多少?

小女生(自信地说):是560。

师:对了,不错,掌声鼓励一下!

有效的课堂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课堂。在交流互动中,教师的语言在这里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徐老师的语言童趣化,学生听着亲切。在片段一中,徐老师在课前与学生亲切交流,与学生自然握手,态度和蔼可亲,创设了轻松和谐的氛围,学生觉得徐老师就是一位大哥哥,消除了与教师之间心理上的距离,信任由此产生。在片段二中,一位学生在回答56个十是多少时,由答错到答对的过程是颇费周折的,徐老师这时的语言不急不躁,如春风徐徐而来,亲切引导:“没关系,再想想。”“不要紧张,其实你已经想对了。”在这样的语言鼓励下,小女生的声音由原来小声逐渐大声,最后响亮地答出正确答案“560”,徐老师还不失时机地予以充分肯定,小女生最终是满脸兴奋地坐下。徐老师的语言起到的作用,已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知识,更激励着学生的情感。在徐教师的课堂上像“没关系”“你再想想”“你的办法真好”“你真聪明”“算对了,朝徐老师笑一个”等有如春风般的语言充盈着课堂,催生着希望,点化着生命,学生由胆小而胆大,由紧张而放松,由被动而主动,由自卑而自信。

二、如童趣般的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建立起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情境就是有效的桥梁,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情境对学习数学,理解、感悟数学尤为重要。徐老师教学的一大特色,就是善于创设适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的、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片段三](教学内容:确定位置)

师:上课了,我们做一个游戏,根据课前老师发给大家的卡片去找座位,有什么问题可以找同学帮忙,也可以找老师帮忙。(学生拿着卡片兴趣盎然地找座位,一会儿大部分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只有三位学生还站在讲台前,没有找到位置)

师:你们三位为什么没有找到座位?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同学的卡片上写着“第3组第(

)个”,同学们他能找到位置吗?

生:不能,因为没有写第几个,不过现在可以找到了。

师:为什么?

生:因为第3组只有第2个位置是空着的。

师:我们再来看这位同学的卡片写着的是“第()组第4个”,为什么他也找不到位置?

生:因为没有写第几组,不过现在也可以找到位置了,因为第4个位置只有第5组是空着的。

师:我们再看最后一位同学的卡片写的是“第()组第()个”。

众生笑:没有写第几组也没有写第几个,不过老师,现在他也可以找到座位了,全班只有第4组第5个座位是空着的。

师:同学们,看来要正确地找到位置,就应该明白是第几组第几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

师:我说人名,同学们找到他们的位置。班长在哪里?

生:在第3组第3个。

师:体育委员在哪里?

生:在第1组第4个。

师:现在同学们先想好自己最好的一个朋友,你可以说出他的位置,让大家找,也可以说出他的名字,让大家说出他的位置。

师:我们现在去动物学校看看小动物在做什么,好吗?(出示多媒体课件)

生:在做操。

师:我们先来看看小猴在说什么。小猴在说:“我是第1排第1个。”用了什么样的说法?

生:第几排第几个的方法。

师:小动物做完操,现在要回到宿舍,想去看看吗?小猴住在第2层第3号房间,用的是什么说法?

生:用的是第几层第几号的说法。

师:现在我说动物名,同学们说出他们住的位置好吗?小象?

徐老师总是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出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饶有趣味地参与学习、乐此不疲。在片段三中,徐老师情境创设的童趣性尤其突出,先是用找座位的问题引入新课,接着让学生根据同学、好朋友的名字去说出他们的位置,或是根据他们的座位说出他们的名字,然后是去看小动物做操,参观小动物的宿舍,找秘密,最后做扫雷游戏。每个环节都是学生喜爱参与的活动,在这样富有童趣的情境中,学生感觉自己是在做游戏、搞活动,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了知识。这样的课堂学生能不爱吗?教育最高的艺术就是让学生没有感觉到自己在学习,却掌握了知识。

三、如智者般的点拨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徐斌老师就是一个智慧的引导者、点拨者,学生在他的点拨下或恍然大悟,或触类旁通,或心领神会,学生生命的潜能和创造精神在他的点拨下获得充分的释放,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片段四](教学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

师:国庆期间,徐老师上街路过一个文化用品商店,看见这样的场景(图略)。

师:从这幅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了三个信息,小华买了5本本子,小明买3本本子用去18元,小华用去多少元?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联想到什么?

生:我联想到:“小华用去多少元钱?”

生:我还联想到:“小军可以买多少本本子?”

师:这些信息比较乱,不利于解决问题,如果我们要求小华用去多少元,你想选择哪些信息?把选择的信息摘录下来,用画画图、列列表的方法,使我们看得更加清楚些。

(学生动手整理,教师进行巡视,最后学生汇报结果)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列表后有什么好处?

生:原来的信息很乱,看不清楚,列表后看得非常清晰了。

师:解答这两个问题,我们列了两个表,你有什么想法?

生:我觉得列两个表比较麻烦,能不能把这两个表合起来列呢?

师:这个想法很好,这两个表格可以合并成一个吗?怎么合并?

(学生实践后汇报)

在片段四中,学生自己通过画示意图、画线段图、列表格等策略来使条件与问题明朗化,徐老师只是提出了方向:“这些信息比较乱,不利于解决问题,如果我们要求小华用去多少元,你想选择哪些信息?把选择的信息摘录下来,用画画图、列列表的方法,使我们看得更加清楚些,至于如何列表、画图,教师没有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在学生列表或画图后,教师再提出:”同学们,你能根据自己整理出的数据计算出小华用去多少元吗?你是怎样想的?”在解决完小华与小军的问题后,教师又提出:“解答这两个问题,我们列了两个表,你有什么想法?”徐老师总是能看准时机,把握火候,在关键处予以点拨。正是在这样一个个富有启发性的点拨下,学生的潜能才得以挖掘,思维火花才得以点燃,策略思想才得以形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做一名点拨者,而不是给予者、灌输者。

四、如巧匠般的预设

正如一网友所言:徐斌老师的数学课仿佛是一个多彩的智慧积木搭建的儿童乐园。徐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重组教材,如巧匠般的预设,让学生置于富有情趣性、生活性、挑战性的场景或过程中,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有效中学习。

在“9的乘法口诀”教学预设中,徐老师先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主题曲引起学生的兴趣,由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九九八十一难”人手,先写一个“9”,再写一个“18”,让学生去猜老师下面可能会写什么,明白老师所写的数都是比前面一个数多“9”,这样学生对9的乘法口诀中所有的积都有了一个清晰的表象,接着教师又通过9与10的关系,用如下的五角星数与格子数的关系表示出了9的乘法口诀与几十之间的关系:

这样学生就从另一个层面加深了对“9的乘法口诀”的理解,更有特色的是徐老师用十个手指把“9的乘法口诀”表达得十分形象,使人一做就难以忘怀,学生在操作中就像在做游戏一样,“9的乘法口诀”变成如同“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坐飞机;你拍二,我拍二,二个小孩掰手腕……”这样的童谣,深入学生的心中,学生在这节课后一定会饶有趣味地玩这个游戏。

可见徐老师对课前的预设是精心准备的,他认为:没有课前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和动态生成?没有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诚哉斯言!徐老师精彩有效的课堂正是基于他立足于学生的知识与经验基础创造性地重组教材,如能工巧匠般地将有用的素材皆为我用,搭建起适合学生学习的平台,课堂才如此精彩,学生生命才如此灿烂。

徐老师的语言有如春风,令人舒畅,催人奋进;徐老师的课堂充满童趣,让人向往,欲罢不能;徐老师的点拨充满智慧,使人开窍,柳暗花明;徐老师的设计有如巧匠,任人施展,海阔天空。在徐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感受到学习就是一次次幸福的智慧之旅。徐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是我们的追求。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361009)

猜你喜欢

小女生童趣座位
童趣
巴士上的座位
蓝湖童趣
换座位
童趣游乐场
下棋
童趣照相薄
小女生乐乐
小女生乐乐
小女生乐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