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工作报告有无必要公开征求市民意见?

2009-06-23

浙江人大 2009年5期
关键词:人代会市民人大代表

2009年初,个别市举行人代会前,以决策公开为名,将政府工作报告通过有关媒体向市民征求意见。对此,有人认为,政府工作报告理应由本级人大代表审查,重大决策应由人大代表决定。

桐乡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吕春燕公开征求意见并不影响代表行使职权

笔者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提交人代会接受人大代表审查前,可以公开向市民征求意见,因为审查报告和征求意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性质、目的完全不同,并不影响重大决策由人大代表决定的宪政理念。

征求意见和审查的性质不同。征求意见只局限于“征求”,是一种自愿行为,市民可以参与也可以不参与,征求到的意见是否采纳也还是未知数;而人代会上人大代表审查政府工作报告,则是履行法定职责,是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必须作出是否通过报告的决定。

征求意见和审查的目的不同。征求意见是在政府工作报告提交人代会审议之前,目的在于吸纳市民好的意见建议,充实政府工作报告,拓宽民众建议渠道;而审查政府工作报告是人大代表通过听取和审议,发表对政府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从而决定是否通过报告,是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体现。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作为审议意见反馈给政府,政府就必须办理落实。

由此可见,政府工作报告公开向市民征求意见,并不会取代人大代表审查报告这个只有人大代表才能行使的职权,它只是政府问政于民,直接地了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实政府工作报告内容的一条途径。

金华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唐宇荧公开征求意见有助于报告审查的科学性民主性

在提交人代会审查前,政府将工作报告稿向社会公开,征求市民意见,有助于政府工作更好地实现民意,有其必要性。

公开征求意见,是报告起草修改的正常环节。政府工作报告在起草过程中,一般在内部都要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见建议。为使政府新一年工作的安排部署更好地体现民意,将征求意见的对象扩大到社会公众,无非是使报告起草修改更有透明度,与报告在人代会上由人大代表审查批准并不相矛盾。

公开征求意见,也是对权力授予者的尊重。我国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可见,政府对人大负责归根到底就是对人民负责,人民是政府权力的真正授予者。作为权力授予者,人民群众有权提前知道政府的工作部署并表达自己的意见。政府将行使权力的过程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使行使权力的行为更好地体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正是对权力授予者尊重的一种表现。

公开征求意见,还有助于增强报告审查的科学性。政府工作报告一经人代会批准通过,就具有法定性,不能随意调整和修改。但政府工作千头万绪,地方人代会的会期一般只有几天,人大代表所了解和掌握的社情民意不一定全面,要在短短几天时间审查好政府工作报告,使其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体现民意,并不是易事。因此,在提交人代会前公开征求意见,并修改完善,也是为报告审查打基础,有助于增强报告审查的科学性、民主性。

长兴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马凌燕公开征求意见使决策更加贴近民生

笔者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公开征求市民意见,广泛吸纳民意,是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使决策更加贴近民生的需要。

一是不断适应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的需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快速发展,利益格局多元化趋势愈发明显,而我国现有的人大制度还不能完全做到通过代表广泛地吸纳民意。因此,将未经人代会审查的政府工作报告公开,征求市民意见,是新形势下政府主动适应不同利益主体的需求,提高决策质量和求得民众支持的重要途径。

二是加快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人民当家作主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政府工作报告公开征求市民意见正是拓宽公民参与民主渠道,更好地行使表达权、监督权的有效途径。

三是适应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需要。当前,社会信息公开化的程度明显提高,新情况层出不穷,这对政府决策时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开未经审查的政府工作报告包括政府的一些重大决策,适应了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四是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政府是为民办事的政府,政府工作安排无不与民生息息相关,让人民群众提前参与政府工作决策,让政府全方位地了解百姓的实际需求,从而使决策更加贴近民生,是一个双赢的格局,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无疑大有裨益。

东阳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周晓沸体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理念

曾被视为“机密”的政府工作报告,个别市在举行人代会前,公开征求市民意见,这是政府工作,也是人大工作公开化的一个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向前迈出的坚实一步。

政府工作报告公开征求市民意见合理合法。监督法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向社会公开”。既然人大常委会监督政府的过程和实效已经公开,作为每次人代会万众瞩目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断没有不公开的道理。在人代会前,政府工作报告公开征求市民意见,既是政府决策公开化,也是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实现的手段。

政府工作报告公开征求市民意见,强化了市民的参政意识,提升了报告质量。公开、开放、大气是一个成熟政府的应有心态。政府工作报告公开征求市民意见增强了决策透明度,给了市民参与政府决策更大的空间,让市民能更真实、无顾虑地表达看法,提出建议。政府工作报告提交全市人民讨论,自然能把报告提炼成一个充分体现民意、汇集民智的报告,成为一个充分体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要求的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公开征求市民意见,提升了政府工作民主化、公开化程度。政府工作报告公开征求市民意见,最直接地倾听民声、汲取民意,切实将老百姓的呼声和愿望作为政府工作的着力点和出发点,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体现了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理念。

舟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冯国海政府工作报告预先公开征求市民意见不当

预先通过有关媒体将政府工作报告公开向市民征求意见,我认为此举并不妥当。

政府工作报告在人代会前公开向市民征求意见,这在时间选择上就不合适,还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这样做,政府工作报告至少有3次向市民公开:除这一次,第二次是人代会期间的报告摘要,第三次是人代会后的报告全文。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做任何事情第一次往往是最重要的,我们应该把这第一次留给人代会后报告全文的公开,那是经人大代表审查、批准的,是政府全年的工作蓝图,是不能随意更改和调整的,这理所当然是市民最关注的。如果事先就大张旗鼓地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时间跨度大不说,还会间接削弱人代会的实际效果,人大代表的作用也会被弱化。审查政府工作报告,人大代表毕竟是主体,社会大众意见主要作为参考。所以在未正式提交人代会审查前,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的主要对象也还是应以全体代表为宜,方法上可以是书面形式也可以是通过召开座谈会进行。

作为“阳光政府”,政府工作乃至重大决策,公开征求市民意见是应该的,但不必以政府工作报告的形式,我以为可以设计几个问题,如你认为过去一年政府工作哪些方面做得较好、哪些方面不够好,对政府工作最满意的是哪一件、最不满意的又是哪一件,新的一年里政府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哪些方面,等等。即便非要事先公开征求政府工作报告意见,那在内容选择上也应该有所取舍,不必面面俱到。如一些地方将政府拟做的实事项目在报纸上公开征求市民意见,不失为一个好的举措,既可以将政府的工作意图告知市民,又可以摸清民意,吸纳意见。对整个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和建议,还是留给人大代表依法审查时去发表吧。

猜你喜欢

人代会市民人大代表
人大代表要常回“家”看看
人代会上看民生
省级人代会立法渐入佳境
镜头闪过人代会
人大代表选举(三首)
给人大代表履职戴上“紧箍”
让“人大代表之家”在群众中火起来、亮起来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喜看人代会上“微信热”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