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保密”

2009-06-23冬雪草

浙江人大 2009年5期
关键词:政绩观环保部门保密

冬雪草

近日,黑龙江省召开2009年全省环境执法暨应急管理工作会议,邀请10余家媒体参会,而对某些企业仍在违法排污等情况一概“保密”。部分记者难以理解而退场。黑龙江省环保厅一位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表示,这些材料是内部保密资料,不能让记者知道。而上述材料正是环保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工作的内容。

对违法排污企业资源的“保密”,本质上讲是一种“保护”,至少是一种变相保护。其实,环保部门明里或暗里保护污染企业,并不是新闻。2006年7月18日,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带领省环保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平顶山和南阳暗访省政府督办的高污染企业关停情况。面对已投资3亿多元、没经审批就开建的汝州市一处氧化铝项目,张大卫痛斥当地环保官员:“养猫不抓耗子,要这样的环保局长干啥。”

环保的“猫”不抓排污的“耗子”;环保部门沦为掩盖污染的“灭火器”与“遮羞布”;环境保护成了“环境保密”……环保职能部门的职能严重错位,除了有环保部门自身原因外,恐怕更来源于地方政府的干预。如果是地方政府将环境保护局的功能设置为“环境保密局”的话,环保部门也不敢“抗旨不遵”。个中缘由,相信地球人都知道。

应该说,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越来越恶化,这个连违法排污的企业、“环境保密局”以及各级官员都是心知肚明。“环境破坏,世无宁日。”破坏环境就是威胁人类的生存……这些道理人人都知道。然而,不少政府由于有“发展的紧迫感”,片面地追求发展速度,满足于GDP增长,不惜牺牲环境,其症结在于扭曲的发展观与政绩观。说白了,就是发展观、政绩观遭到了严重的“污染”。很大程度上讲,政绩观“污染”是最大的环境污染。

如何纠正污染的政绩观?有关人士给出“药方”——关键在于从源头“治污”,治理“发展环境”,真正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是改革考核政绩的传统模式,将环境保护列入考核内容,使发展速度与环境保护并驾齐驱,这一点已经在一些地方开展起来;另一方面,打造公众深度参与环保公共事务的“扬声器”与“回音壁”。首先是要让公众拥有话语权,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其次,强化公众监督权,通过投诉或举报等形式进行表达。再则,要让环境保护部门“归位”,有必要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希望从“环境保密局”里传来问责声。

猜你喜欢

政绩观环保部门保密
多措并举筑牢安全保密防线
为民造福就是最大政绩——树立正确政绩观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征稿函
树立正确政绩观
树立正确发展观、政绩观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盐业落地生根
环保部门没收非法财物是否需要听证?
坚持刚性执法,准确适用法律——论环保部门如何充分行使环境违法案件移送权
汛情严峻,环保部门全力确保环境安全
论中国共产党的保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