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典故三则

2009-06-23杨牧之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赵普傻子国人

杨牧之

痴人说梦

痴人说梦的意思是说对傻子说梦话而傻子还信以为真。后来,人们用来比喻说话荒唐,不合常理,完全不切实际。

故事见北宋和尚惠洪著《冷斋夜话》卷九。

【原文】

僧伽龙朔①中游江淮间,其迹甚异。有问之曰:“汝何姓?”

答曰:“姓何。”

又问之曰:“何国人?”

答日:“何国人。”

唐李邕③作碑,不晓其言,乃书传曰:“大师姓何,何国人,”此正所谓对痴人说梦耳。

【注释】

①龙朔:唐高宗年号。

②李邕:唐玄宗时任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文名甚著,工行草书。

【译文】

唐高宗龙朔年间,有一个和尚在长江、淮海一带游览,行踪很是奇怪。有人问他道:“你何姓(你姓什么)?”

他回答说:“我姓何。”

又问他:“你是何国人(什么地方的人)?”

他回答说:“何国人。”

后来,唐玄宗时候,李邕要给这个和尚撰写碑文,不知道和尚是随口而说的,竟然在和尚的碑文上写道:“大师姓何,何国人。”这正是人们所说的对傻子说梦话傻子还当真了啊!

半部论语

《宋史·赵普传》说:赵普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家中,便关起门来读书。等他死后,家人打开他的书箱一看,只有一部《论语》。

这个典故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赵普是靠了半部《论语》做宰相的。封建利会常以此夸大《论语》的作用。

【原文】

杜少陵诗云:“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贾。”盖以《论语》为儿童之书也。

赵普①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盖亦少陵之说也。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普之相业,固未能无愧于《论语》,而其言则天下之至言也。

【注释】

①赵普:宋朝开国功臣,封许国公。

【译文】

杜甫诗说:“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贾。”是把《论语》当做儿童所读之书。

赵普又一次做宰相,人们都说他是山东人,所读的书只有《论语》,大概也是杜少陵说的一类的话。宋太宗曾经拿人们说赵普的话问他,赵普一点也不隐讳,回答道:“臣一生所懂的道理,的确没有超出《论语》。过去我以半部《论语》辅佐太祖夺取天下,今天我打算以另半部《论语》辅佐陛下达到天下太平。”

赵普做宰相,当然不能说事事无愧于《论语》的教诲,但他所说的话却是极其高明的言论。

岁不我与

岁,年岁,时间:与,等待。岁不我与,即岁不与我、年岁不等待我,时间一去便不再回来r。阳货是季氏的家臣,把持鲁国的政治,他想让孔子做他的助手,孔子不愿意,阳货便说,要抓住机会,“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这个典故出自《论语,阳货》。

【原文】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①其亡也,而往拜之。

遇诸途。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注释】

①时:同伺,窥探。

【译文】

阳货想要孔子来拜会他,孔子不去,他便送孔子一只小猪,好使孔子到他家来答谢。孔子探听他不在家的时候,便去拜望他。

两人在路上碰到了,

他叫孔子道:“来!我和你说话。”他说:“自己有本领,却听任国家政治迷乱不治,这能算是仁爱吗?”(孔子没吭声)他自己又说:“不能算:一个人喜欢做官,却屡次错过机会,这能算是聪明吗?”他自己又回答说:“不能算;时光一过去,便不再回来了。”

孔子这才说道:“好吧,我打算从政做官了。”

猜你喜欢

赵普傻子国人
降龙骑士
赵普读《论语》
口腔健康,为何不被国人重视
富家傻子
被嫌弃的宋国人
贤相赵普
不可替代
国人赴日“抢盖”引反思
傻子
气坏皇帝的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