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丸配合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110例疗效观察
2009-06-23柴素萍
柴素萍
慢性盆腔炎是妇女常见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近4年来,我院采用小金丸配合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本院门诊共收集慢性盆腔炎患者22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年龄25~55岁,平均33.0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2.8年。对照组年龄27~53岁,平均34.1岁;病程3个月~7.8年,平均3.0年。两组病例的年龄、发病时间、症状、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① 症状有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白带增多或色黄有异味,往往在劳累和房事后加重。② 妇科检查:宫颈举痛、宫体压痛,一侧或两侧附件可触及条索状增厚物或包块,伴压痛。③ 彩超检查提示子宫卵巢周围边界不清,附件区可探及炎性包块。④ 目前不需手术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用小金丸(永康制药) 1.2 g口服,每日2次,20 d为1疗程。治疗组同时配合理疗(急性盆腔炎禁用)。采用江苏福瑞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普林格尔多系统治疗仪,型号为YS-C200。先将磁贴用酒精消毒,均匀涂上耦合剂,将磁贴一片置于肚脐下部,另一片腰骶部对置,然后用腹带包扎固定,逐渐增加能量至患者能够耐受为止(能量范围50~250 mJ)。每天1次,每次20~30 min,10~15次为1疗程。所有患者在月经期暂停治疗。连续治疗3~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1.4 疗效评定标准[1]
治愈:下腹痛、腰骶痛消失,白带正常;妇科检查子宫黏连固定,附件增厚、包块、压痛均消失;B超检查附件包块消失。显效:下腹痛、腰骶痛明显好转,白带正常或接近正常;妇科检查子宫黏连明显减轻,附件包块缩小50%以上,附件增厚及压痛明显减轻;B超检查附件包块缩小50%以上。有效:下腹痛、腰骶痛稍好转,白带有所减少;妇科检查子宫黏连稍减轻,附件包块缩小<50%,附件增厚及压痛稍减轻;B超检查附件包块缩小<50%。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B超检查均无变化。お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2.7%(表1)。お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从病理上可分为慢性输卵管炎和盆腔结缔组织炎,是由于急性期未经正规、有效的治疗而致使病程迁延所致。中医认为“湿热血瘀”是其主要病理,因此治疗慢性盆腔炎以活血化瘀为主,清热解毒为辅。小金丸主要由麝香、木鳖子(去壳去油)、草乌(制)、枫香脂、乳香(制)、没药(制)、五灵脂(醋炒)、当归(酒炒)、地龙、香墨制成。麝香芳香开窍、活血、通经络和止痛;乳香调气、活血祛瘀,尤以气血阻滞所致的胸胀痛效果良好;没药散瘀为主;五灵脂为行血散瘀止痛之要药;枫香脂有调气血、消痈疽的作用;木鳖子消肿解毒;当归活血祛瘀;地龙归肝、脾、肾经,有疏肝理气之功效。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调气、活血祛瘀、消肿解毒、软坚散结止痛之功效。现代药理实验证实,小金丸能抑制纤维细胞摄取14c-甘氨酸,减少胶原纤维合成,又能促使细胞吞噬胶原纤维及其断片,增强细胞溶酶体释放组织蛋白水解胶原纤维,从而消除纤维细胞的增生、黏连。实验也证明,小金丸能显著抑制癌细胞核酸代谢,减少肿瘤的蛋白合成,显著抑制异常组织细胞DNA的合成;此外,小金丸能降低全血黏稠度,改善高凝状态和受损组织微循环,减轻缺血器官的痉挛疼痛,提高疼痛阈值;抑制炎性细胞浸润和炎性介质释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又因患慢性盆腔炎时, 盆腔内组织广泛纤维性黏连,部分盆腔血管纤维化、扭曲,不利于药物的渗透及输送,故单纯药物(中草药或抗生素)
治疗效果欠佳,而理疗能促进盆腔血流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有利于小金丸的吸收利用,可加快慢性盆腔炎的修复好转。此外,又因病程长的患者或多或少均有异常的心理表现,病程时间愈长者,即使发现疾病是可治的,治疗效果也较疼痛时间较短者差,即心理因素与疼痛有一定的内在联系[2]。而理疗可产生舒适的按摩作用,治疗时结合一些暗示,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由上可见,小金丸配合理疗操作方法简单,易于掌握,临床疗效好,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お
4 参考文献
[1]赵旭,张建平.金刚藤糖浆配合超短波治疗慢性盆腔炎45例报告[J].中国医师杂志,2003,5(10):1431.
[2]吴秀娟,张文.物理治疗慢性盆腔炎320例[J].安徽医学,2000,21(4):24-25.
(收稿日期:2009-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