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慈善体制应该逐步开放

2009-06-23陆新之

中国新时代 2009年12期
关键词:慈善机构新华盖茨

陆新之

作者为资深商业观察家,长期关注中国的营商环境和企业案例出版有《王石管理日志》、《有钱好好用》和《总裁论道》等一系列专著

早在今年5月,新华都慈善基金的CEO唐骏就多次跟我提及,他未来会在慈善公益方面有大动作,要么不做,要做的话,数额就会很大,而且希望能突破桎梏,一步到位,与国际接轨。经过很多波折成立的“新华都慈善基金”,资金形式全部为流通股股票,市值约为80亿元人民币,借鉴“盖茨基金”的运作模式,致力于打造中国的“盖茨基金”。据陈发树的个人意愿,目前主要侧重于教育领域和关注弱势群体。此举因陈发树出身贫寒,只读过四年书,他非常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更多的人获得平等教育的机会。

高调召开成立发布会的这次捐款,有人疑为避税。还有专家指出,主要从事社会慈善公益活动的的“盖茨基金会”其实绝非我们想象的那么慷慨。盖茨基金会“在2003年以268亿美元的资本获得了高达39亿美元的投资报酬。实际上,通过投资经营扩大慈善事业已经成为美国许多慈善基金会的基本运作模式。像多数慈善机构样,盖茨基金会每年将总资产的5%用于捐赠以避免支付更多的税收。另外95%的资产用于投资。2005年,盖茨基金会捐献了大约14亿美元。因此,2003年其以268亿美元的资本获得了高达39亿美元的投资报酬,其利润率高达15%左右,比许多公开宣布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的利润率还要高。

不过,这类指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次陈发树捐出83亿成立“新华都慈善基金”,假如第一年只用其中的3亿做慈善支付,而基金管理团队用几十亿元做投资,结果大赚特赚,避掉的税都远远超过3亿。但是请注意:避税的主体是“新华都慈善基金”,不是陈发树。因为陈发树一经捐出这批股票,其拥有主体便和他个人无关I即使是能避税,得到的收益亦属于“新华都慈善基金”,属于广大需要援助的人,而再不属于陈发树及家人。这类避税就算成立,也不是走歪门邪道,而是国家规定慈善基金会享受的,跟陈发树个人的财务收益毫无关系。盖茨基金会多年来为什么能因避税而得到更大的收益,而且在美国社会还获得认可,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基金会无论赚多少钱,都属于公益用途。慈善基金用来投资,是为了慈善事业能更好地做下去。收益高,说明基金的管理者眼光准、会经营。只要遵纪守法,那都是慈善基金的好事。慈善基金会越会赚钱,公众就越有福,就怕经营不善,没几年就败光了。

由新华都慈善基金长达两年的筹备过程来看,也暴露出现时“行慈善”的一些窘况。早在2006年夏天,我和《如何改变世界:社会企业家和新思想的威力》一书的美国作家戴维·伯恩斯坦在北京见面时,我们就谈到,中国的慈善事业也需要有个改革开放打破垄断的过程。至今,慈善基金会依然按照社团法人登记,由民政部门审批,而更关键的是,根据民间(社团)机构组织法律和基金会条例,基金会的注册需要有国家行政机关或者事业机构的主管单位,也就是业内统称的“关系挂靠”才有注册资质。也就是说,在中国“慈善权”由政府和政府关联机构垄断,民营慈善基金会的进入许可,仅仅是被打开了一个小小的缺口,整个国家大的慈善资格管制并没有改变。

从中国社会的共同福祉及公共利益角度出发来看中国社会改革开放30年来积累的各种财富(先且不论这些财富的发家史),其实无非三种途径:由政府收税进行再分配,由官方慈善机构进行再分配,由企业家和富人群体自己进行慈善再分配。有评论提及:“我们并没有任何实证根据,认为其中一种再分配方式是比另外的再分配方式更有公益的方式。所以,我们赞成给企业和富人的慈善捐助行动给予更大程度的减税由富人群体自己决定更多部分的财富再分配。其效用或许并不弱于(也许甚至强于)由政府和政府慈善机构主导的财富再分配形成的社会公平,甚至更利于和谐社会建构。

减少行政审批色彩,大力鼓励更多的陈发树组建更多的新华都慈善基金,是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事实上,新华都之类的基金会若日后有什么不当行为,至少还有各个社会力量进行监督的可能,而官方主办的基金会或“分配环节”或制度规定,民众则缺少监督的机会和渠道。

猜你喜欢

慈善机构新华盖茨
踔厉奋进续写新华章
爱思考的比尔·盖茨
书虫来袭 《了不起的盖茨比》
乱发脾气的小熊
英国慈善制度对我国慈善机构内部控制的启示
学英语,从听开始:《了不起的盖茨比》
解读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
基于法治视角探析我国慈善机构监管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