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个性学习的研究

2009-06-23鲁锦志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评价数学课堂

鲁锦志

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数学教学是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而进行的,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思维、启迪智慧、培养悟性、培育创新精神上下功夫,使课堂充满生趣,充满孜孜不倦的探索,本文就如何组织实施数学教学激发个性学习淡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构建平等师生关系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一个自由、安全的环境可以使人的智慧最充分的发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采取民主态度,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为创造性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气候和土壤,这里特别要重视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种关系中,学生才会感到心理的安全与自由,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观察思考,学生群体才会有群情激动、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创造欲望和行为才能得到激发,例如,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采用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想,然后相互讨论,再板演的方式进行,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题,从中发现较简捷的解法,在这节课中,学生运用了运算律,使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达到正确、简捷的目的,学生通过讨论达到参与、交流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向学生提问、质疑、鼓励,起到了积极引导的作用。

二、采用多种教学模式

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其根本出发点就是要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学习方式。

1自主探索就是要引导学生开展思考、分析、操作、判断、交流、讨论等活动。使他们认识到数学价值和作用,从而增强学生探究欲望,其表现在书本由学生去读,问题由学生去解决,公式定理法则由学生去推导,规律由学生提示,知识由学生其获取,使学生顺应和构建探索式的思维模式,养成探索式的习惯,培养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良好思维品质,在探索活动中获取成功的喜悦,学会从哪些途径去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2体验学习让学生进行“体验学习”课堂上注重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中,在特定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彻底扭转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让学生去经历数学问题,从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主要从三方面研究:在情境中体验,在实践中体验,在应用中体验,如在教学《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一节课可采取这种方法。

3合作交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习方式的指导,让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贯穿课堂始终,人人动手操作,个个动脑思考,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宏观上注重调动学生群体极大化,微观上注重调动学生各种器官的极大化,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将教学过程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例如,在中考复习时,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把初中阶段学过的各种方程(组)解法,在转化思想的指引下,运用消元、降次、换元等方法。最终化为x=a的形式,交流学习经验,从而求得方程(组)的解,这样处理不仅总结、归纳了初中已学过的知识,而且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4研究学习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亲身参与问题的真实活动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身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三、教学评价多样化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在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去,要耐心倾听学生表达自己的心声,善于发现学生积极的,有创意的见解,及时对学生予以正确合理的评价,评价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人格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形成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一些、角度宽一些、标准弹性一些,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多体验一点成功,增强学生的自信,让学生集体做“小老师”参与教学评价,活跃课堂气氛,体验成就感;教师在评价中要采取宽容态度,或者延迟评价顺势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对学困生更要注意适时评价、准确评价、及时表扬和鼓励,教师充满爱心、智慧地牵引和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内在发展的动力,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产生争取进步的信心,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浓厚的兴趣,努力以真诚的语调,鼓励的语言,温和的表情,友善的微笑,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有效地调控评价过程,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常常处于一种“蠢蠢欲动”和“欲罢不能”的状态,推动学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区域。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以“活动”为主,不“锁住”学生;以“发现”为主,不“代替”学生;以“鼓励”为主,不“钳制”学生,让学生“先看、先想、先说、先练”,多给点思考的机会,多方面培养学生的个性,必将成为我们数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评价数学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写字大课堂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