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温度
2009-06-23彭滔
彭 滔
如果说2008年中国在灾难和眼泪中迎来公益事业的春天的话,那么希望工程一定是这个春天里绽放得最绚烂的花朵。从1989年创立至今,希望工程已经成为最为国人熟知的公益品牌,而遍布于全国各地的希望小学更是造福于万千贫困学生。
汶川地震后,通过核查,四川省400多所希望小学尤其是震区的146所希望小学没有因为校舍垮塌死亡一人,这足可看作希望工程最有说服力的形象宣传,同时也是对其幕后推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青基会)多年努力的一次荣耀加冕。而当灾后重建的号角吹响时,全国各地的NPO潮水般涌入灾区,各类基金会的项目纷纷在灾区扎根生长开花时,作为由民政部评定的5A级基金会,中国青基会以她成熟而完备的运行机制和管理规划迅速、准确、透明地行动起来。
把学校建在最需要建设的地方,是中国青基会在选择希望小学建设时最先考虑的问题。这次重建,中国青基会选定的两个对口援建地区是广元和雅安。这两个地区都不属于重灾区,社会关注度相对较低,获得的资源也相对较少。然而两个地区的家底都很薄,重建学校依然面临严峻问题。可是由于当地教育部门不熟悉申报规则和流程,在申报希望小学项目时出现了一些纰漏和疏忽,给捐方确定捐建学校项目造成了一定滞后,导致捐款迟迟得不到落实。
当中国青基会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经过内部商议迅速做出反应。由中国青基会秘书长涂猛带队,携同常务副秘书长杨晓禹,秘书长汪敏及希望小学部部长李亚东等人专程从北京飞往成都,在四川省青基会理事长陈燕琳等人的陪同下,于12月26、27日奔赴广元、雅安两地开展灾后希望小学建设培训会,就希望小学在申请条件、项目立项、资金管理、项目监督和验收等多个方面向当地各区县的有关负责人开展详细的介绍和指导。
培训会上,中国青基会的几位领导分别从自己具体负责的方面引出话题,深入浅出,不时征询在座的地方团委、教委代表们的意见跟想法;他们从具体材料出发,指出地方教委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倾听有关部门代表的陈述以了解问题出现的缘由,然后再加以分析和纠正。这使得原本作为单向传播的培训会更像是一场双向互动的经验交流会。
有人说希望工程的信誉是不可撼动的,而不可撼动的背后动因应该就在于做希望工程的人一直保持着虔诚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态度。二十年时过境迁,上万所希望小学从无到有,再到今日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公益品牌,变化是不言而喻的,唯一不变的是他们爱的温度和心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