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环保产业发展
2009-06-22丛术平徐永波
丛术平 徐永波
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不但形成了自己的环保产业队伍,涌现了一批初具规模、经营状况良好、竞争能力较强的环保企业集团,而且还塑造出了一批有较强市场意识、有一定现代管理思想和能力、具有一定的战略眼光的环保企业家。这批环保企业和企业家,对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哈尔滨亿丰集团总裁冯燕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佼佼者。
近日,笔者就社会各界所关心的环保产业发展问题对全国人大代表冯燕女士进行了一次专访。
记者:请您向读者们介绍一下您所了解的城市生活垃圾状况。
冯燕:城市生活垃圾问题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日趋尖锐,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置始终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历年垃圾堆存已高达60亿吨,占用耕地5亿平方米。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已超过1.4亿吨,无害化处理率不到50%,并且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正以每年8%~10%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将达到2.64亿吨。垃圾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生活中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既损害居民的身体健康又制约城市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有效地对城市生活垃圾实行分类回收和进行后续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置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
记者:面对如此严重的环境问题,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您有没有在此方面向有关部门提交过建议或提案?
冯燕:纵观垃圾处理走过的道路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建议大中城市建立完善《城市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完整、严密的垃圾收集与分捡体系,建立各种废弃物(分捡后的垃圾)进行资源回收利用的产业系统,对全部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该产业应该包含三个系统,分别为回收系统、运输系统和资源再生系统。
记者:请您详细介绍一下。
冯燕:我曾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教育引导工作,提高市民环境意识。分类收集是一种全新的垃圾收集方式,涉及千家万户。由于受生活条件、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实施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讲座、图片展等各种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市民知道如何实施分类收集,更重要的是让大家知道,分类收集是环境保护的需要,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从而提高市民的参与意识。
2.建立垃圾收集分区、分类收集体系,鼓励垃圾资源回收。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垃圾分类收集是实现垃圾资源化的最有效途径。通过垃圾分类收集,不仅可直接回收大量废旧原料,如废纸、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等,实现垃圾减量化,而且可以减少垃圾运输费用,大大简化垃圾处理工艺,降低垃圾处理成本。当然分类收集本身也要花费很多人力物力,由于受生活条件、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管理上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分类收集也需要结合实际经济技术条件和垃圾处理状况,本着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逐步实施。例如,对有垃圾焚烧厂的城市,应该首先实行分区收集,即对灰渣含量低、可燃物含量高的街区垃圾进行单独收集并进行焚烧处理,再逐步推行将可燃垃圾单独收集进行焚烧处理。对于垃圾中煤灰含量高的城市,可实行煤灰单独收集,进行填埋处理或直接回收利用,对餐廚垃圾可采用生物降解方法进行制肥。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差异也较大,应主要通过人工回收、分捡垃圾中可回收的物资。每个居民区的垃圾处理场或堆置场都有一定数量自发组织的垃圾“回收工”,他们根据废旧物市场需要,回收、分捡废旧物资,这是发展中国家的垃圾资源回收的重要特征,也是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的主要途径之一,今后应进一步规范废旧物市场,扶持和鼓励资源回收企业的发展。
3.加强技术经济合作,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目前,我国垃圾处理的科研设计和有关企业部门都处于十分分散的状态,规模小且实力弱。难以开发和生产适合国内市场需要的技术和产品。政府应加大“BOT”市场化运作模式,鼓励和支持私营企业参与垃圾处理工程开发和经营,积极鼓励跨地区、跨部门的技术经济合作,培育和发展大的垃圾处理企业或集团,增强企业开发和经营能力,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产业的发展。
我国垃圾处理的技术水平要比发达国家落后20~30年,积极发展与国外有关单位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生活垃圾处理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是提高我国垃圾处理水平的有效途径。而我省城市生活废水集中处理率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不到两成,分别列全国各省区市的第29位和倒数第1位。省政府制定的《关于加快“三供两治”工程建设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黑龙江省将实行灵活的价格政策,对城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治理企业运营收费价格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的原则,调整到合理价格,污水处理费不能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并对相关企业的运营用电价格给予价格优惠,这对我省的环保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此外,黑龙江省将采用BOT、TOT等多种形式,鼓励社会投资主体投资或与政府授权的企业合资建设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并将现有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在资产评估的基础上,通过招标实现经营权转让,以盘活存量资产,加快推进黑龙江省环保产业化进程。
记者:您认为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存在哪些问题?
冯燕:我认为同市场脱节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严重制约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事业发展,主要表现在:
1.在管理体制上政企不分,基本上完全依靠政府投入,缺乏自身活力。
2.由于政府投入不够,城市垃圾处理缺乏资金来源,处理率低,处理效果差;城市垃圾收运机械及辅助生产设备陈旧,机械化作业水平低,设备不足,工人作业条件差,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
3.城市垃圾收运处理技术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由于缺乏资金投入,限制了垃圾收运、处理技术的发展。
4.我国没有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补贴费最低标准,造成“BOT” 模式运行的垃圾处理企业生存艰难。因国家没有一个最低处理费补贴标准,政府给予企业补贴费低于垃圾处理成本,造成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补贴费不能及时到位,使企业很难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记者:您认为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冯燕:其根本在于当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管理体制和政策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及市场经济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管理机制上,我国目前的城市环境卫生体制完全是按照计划经济模式运行的,是在垃圾粪便清扫清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管理职能和环卫作业为一体,政企不分,具有国有企业共有的缺点。随着环卫工作内涵的深入和外延的扩大,就显得效率低、负担重,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2.在经费来源上,长期以来,城市环境卫生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完全由国家负担,成为政府部门的沉重包袱,缺少资金来源,完全依赖于政府重视程度,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卫生事业和资源化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不利于城市环境卫生产业的发展。
3.由于环境卫生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传统的体制和政策使相关行业互相分割,缺乏统一管理和协调,影响了管理力度。由于没有有利的政策,废旧物资回收行业正处于萎缩状态,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不利于垃圾的资源化;由于不能有效保障全社会采取洁净生产工艺,不利于垃圾的减量化。
记者:您认为应怎样定位城市垃圾处理目标?
冯燕: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应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体系,应从过去的简易垃圾处理、处置比重大,回收利用、减量和避免垃圾产生比重小转变到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目标,形成倒金字塔的管理体系,应从单纯的收运、处置转向垃圾避免和回收循环利用,直到最后和环境相协调的处理目标。
无害化要与环境相适应,减少或不污染环境是前提,为人类造就和谐生态空间。
资源化对产生的垃圾要尽可能进行回收利用,最终实现的处理目标是变废为宝。
减量化首先应是尽可能避免垃圾产生,控制产生量,其次要进行减量化处理,节省土地资源。
记者:您有没有好的献策?
冯燕:首先,在法规体系方面:要建立完善的城市垃圾管理法规体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规定对生活垃圾的倾倒、清扫、收集、回收利用和处置的基本要求。应尽快完善执法的保障和监督体系,根据固废法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比如制定垃圾处理补贴费标准,如果政府给予处理费过低,必然影响处理工艺,造成环境继续污染,并严重影响垃圾处理企业的积极性。使其无法严格按先进工艺水平进行垃圾无害化处理,国家虽然已经出台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收费规定。但是,在全国没有生活垃圾处理补贴费最低标准,目前,各城市政府给予垃圾处理补贴费差别颇大。
其次,是城市垃圾管理体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垃圾管理体系。我国现行的政企合一垃圾管理体制不利于垃圾管理业的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表明,专业经营性公司处理垃圾的费用是市政机构的一半。因此,要改变在管理体制上政企合一的僵化格局,实行环保部门监督、环卫部门管理、专业公司提供社会化服务的管理模式,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垃圾管理体系。这是解决我国城市垃圾的根本途径之一。
要将垃圾清运处置单位从政府部门中独立出去,由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转变为企业管理体制,并采取入股、兼并、合资等多种形式建立垃圾处理公司,形成垃圾处理产业化。要逐步建立城市垃圾经营许可证制度,鼓励各类公司参与城市垃圾治理,由具有垃圾经营资格的单位负责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形成市场竞争机制。
目前许多城市如深圳、上海等,正在尝试政、企分开的环卫体制的改革,强化政府的宏观管理和监督职能,将环卫服务企业化、社会化。深圳市环卫体制改革的经验值得借鉴,深圳市于1984年率先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专业清洁公司,对社会进行全方位有偿服务。而后,随着清洁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深圳市先后有40家国营、集体、合资、个体清洁公司应运而生。他们实行企业化管理、自负盈亏、运作灵活,不断拓展新的项目,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需要,通过竞争促进环卫的发展,打破了过去由政府统包统揽的“单打一”格局,大大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环卫管理部门通过推行劳动合同制,减少固定工比例,将逐年增加的垃圾清扫、清运任务发包给清洁公司,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人员编制和经费开支。
深圳市的实践充分证明,计划和市场的有机结合,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环卫工作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在管理机制上,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逐步转向由政府将道路清扫、垃圾清运、公厕管理、垃圾处理厂发包给管理公司、单位承包。政府重点抓好宏观管理,在政策法规上扶持,质量标准上指导,检查考核上把关,奖励惩罚上制约。各清洁服务单位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增强自我能力,完善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服务质量,拓宽服务范围,满足社会对不同服务深度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完善相应的行政法规,规范市场行为,顺应优胜劣汰,防止恶性竞争,通过抓好环卫企业的资质审查,维护环卫市场正常秩序。
再次,是经济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垃圾管理的经济政策,利用合理的经济手段来促进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城市垃圾的污染防治,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现在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城市的维护建设和税收收入,而政府分配给垃圾处理方面的资金数量有限,缺口很大。只有多渠道筹集资金,才能加快城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
记者:您能谈谈具体的做法吗?
馮燕:1.征收填埋处理费。对进入填埋场的垃圾征收一定的费用,它是对垃圾采用填埋方式的一种限制,可以客观实行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鼓励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减少浪费。垃圾填埋费是针对不属于城市环卫部门收集的居民生活垃圾而征收的,其征收对象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工厂和公司所产生的垃圾。如在深圳下坪垃圾卫生填埋场就征收了填埋处理费,对那些要进入填埋场填埋的非环卫部门收集的垃圾进行收费。
2.对包装产品生产者收费。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特别是德国的《包装条例》、《循环经济法-废物避免、回收利用与处置法》实施的经验,制定包装产品生产者责任管理政策,提出产品生产者保证一定包装材料回收率的义务及违法的处罚条例,相应的对包装产品生产者征收一定的包装垃圾处理费。
3.制定优惠的废旧物质回收利用政策。我国自1993年税制改革,对再生利用行业实行17%的企业增值税,沉重的税赋使多年来靠国家优惠政策维生的废品再生行业连年亏损,废品回收呈萎缩状态。国家应对物质再生行业减免增值税,以优惠政策进行扶持。鼓励企业参与废品的回收利用、垃圾的资源化、垃圾的清运处置等工作。
4.垃圾减量。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广清洁生产业,尽可能避免产生垃圾,实现垃圾源头减量。解决我国的城市垃圾问题的关键是要控制垃圾增长,实现减量化。垃圾的减量化不仅与人们的环保意识有关,而且与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水平紧密相关。垃圾的减量化可以通过立法、政策、规划、监督以及宣传沟通等来实现。垃圾减量可通过清洁生产、改变城市燃料结构、改变生活服务方式等途径实现。
5.分类收集和回收利用。分类收集是各种垃圾处理技术的基础和前提,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机质含量高,将餐厨物从混合垃圾中分离出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这样分类后的垃圾不仅价值得到极大提高,而且有利于进行热处理,对其中有机垃圾能很容易进行堆肥处理。
6.处理技术。国内垃圾处理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堆肥、焚烧、卫生填埋、热解、生物处理和生化处理、分类回收、综合处理。近年来综合处理已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但迄今为止应用最广泛的仍是前三种方法。卫生填埋处理是垃圾的最终稳定处置方法,卫生填埋费用低廉,即使按照国外标准建设和营运管理,其费用也比焚烧等其他处理方法低,建设垃圾卫生填埋场是符合我们国情的,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缺的。
记者:您认为环保产业主管部门,应主要抓好哪些方面工作?
冯燕:一是要抓好对环保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根据环境保护的需要,做好环保产业发展的规划,制定环保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政策,明确我国环保产业的市场前景、发展方向和重点发展领域,引导环保企业正确确立自己的发展重点、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二是要加强环保产业产品市场、工程市场、技术市场的监督管理,制定环保产业市场的管理规章,建立和完善环保产业市场的监督管理体系,规范市场行为,反对不正当竞争,维护环保产业市场的正常运作秩序:制定环保产品的技术标准,对环保产品进行质量监督,推广先进适用的环保技术和建设环保示范工程,提出环保产品淘汰名录,进行环保工程设计。施工资质认可,组织实施环境工程招投标制度,为环保产业公平竞争创造有利的市场环境。三是要充分发挥服务功能,及时为环保企业提供政策、市场、技术、信息服务。为企业适应市场需要、加快技术进步、扩大市场领域、学习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知名度。树立企业形象等创造条件。要积极引导环保企业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扶持环保产业基地和环保骨干企业集团的建设。
记者:中国环保产业的大发展,必须要造就一大批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和管理技能的高素质环保产业企业家群体,您认为在此方面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冯燕:市场的竞争依靠实力的较量,而实力又来自于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必须抓住时机,为培养和造就一支庞大而合格的中国环保企业家队伍不懈地努力。
要有计划地对环保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现代管理知识、现代企业制度等有关知识,使他们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意识,提高他们的理论素质和市场观念,逐步向现代企业家过渡。
环保企业管理人员要努力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要掌握国家的各项经济、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学会结合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及时准确地调整企业发展方向和战略,不断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加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步伐。环保企业管理人员要在管理的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充分运用现代经济理论和市场机制指导自己的实践,提高管理企业的能力和水平。
要加强同国外交流,定期组织环保企业的管理人员出国考察,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和工艺。同时也要组织环保企业相互观摩与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要为环保企业家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一是为优秀人才的成长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二是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为优秀人才的成长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使其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三是对卓有成效的企业家给以必要的支持、宣传和鼓励,提高知名度,塑造国际国内著名的环保企业家,使其人才资产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并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编辑/丹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