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写作“瓶颈”
2009-06-22王世辉
王世辉
通过增加一定的“技术”含量,可以突破作文写作的“瓶颈”,换而言之,就是借助一些可操作的手法,能够写出一篇优秀作文。特级教师王大绩说:“作文的章法、语言,甚至写作材料,其实都应是在考前准备好的。”笔者在多年教学过程中,也逐渐摸索出了一些具有实战意义且属于技术操作层面的方法,现将其连缀成文,希望对广大学生有所裨益。
一、制订一份计划
作文训练不能自乱阵脚,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能平时不做训练,寄希望于考场上碰运气。我们应该合理地制订一份计划,用计划来规范自己的写作行为,从而使作文训练科学、合理、高效。
1.瞄准50分“底线”。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拿到平均分(45-47分之间),应该把眼光放高一些,以50分为得分“底线”,力求拿到55分。这样,作文分数提高了,就给语文这门科目得高分打下了坚实基础。
2.每周进行一次写作训练。要达到作文强化训练的目的,两周进行一次写作训练的“量”是远远不够的。依笔者来看,每周至少要安排一次写作训练,而且要在课堂上限时完成,不得拿回家写。
3.坚持每天写一小段文字。比如:随身带个小笔记本,随时随地记下自己的灵感,当作以后写作的素材;面对整张白纸,随便涂鸦,这便于养成迅速进入写作状态的好习惯。总之,练得越多,写作水平提升得就越快。
4.每天阅读一篇名家时文。读得多了,从这里学一点,从那里学一点,渐渐地,我们就会形成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文体、自己的思路,使自己的写作欲望处于“激活状态”,时刻拥有写作的“兴奋点”。
二、做到两个确定
在写作训练时,不要贪多求全,学生应抓住基本的三种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进行训练,更应该选定其中的一种反复练习,以达到运用自如的境地。具体说来,要做到“两个确定”,即确定文体,确定模式。
1.确定文体。考场作文将文体的选择权交还给了学生,这是强调学生要有基本的文体意识,能够写出文体特征鲜明的文章来,同时也暗示那种“四不像”的文章是不可能取得高分的。
《考试大纲》要求“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这就给了学生较大的选择文体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从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文体中选定一种,也可以从其他常见体裁(如书信、日记、新闻、通知、启事、判决书、广告词、会议记录、调查报告等常用的应用文体及诗歌、散文、童话、寓言、小小说、科幻故事等)中选定一种,每次作文训练都运用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作。这样的训练目的明确,针对性强,避免了盲目性,减少了无用功,成效也会立竿见影。
2.确定模式。考场作文不同于作家的文学创作,可以不受约束地任意发挥,天马行空;它实际上是一种工匠式的“制作”,要受到字数、文体、内容、时间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因此,平时写作训练有必要确定下来自己擅长的作文模式,遵照模式反复强化训练,以便能在考场上驾轻就熟,运用自如。
下面介绍几种容易掌握、便于操作的写作模式:
(1)排比假设模式。文章不直接议论抒情,而采取转化为依托事物的形式,用假设的句式,根据依托事物来议论抒情。每一依托事物自成一段,全文由三到五个段落组成,这些段落之间是并列排比关系。文章的最后概括总结,升华主题。
(2)由物及人模式。写作时把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先写一物(植物或者动物),写出它的特点、品性,并从中揭示出某种规律或抽象出某种道理;第二部分再举历史、现实或人生中的事例来印证这种规律或道理,最后再加以概括总结。实际上就是借事物谈道理。两部分的关系,第一部分是引子,第二部分才是目的。一般而言,第一部分的篇幅不宜过长。
(3)五段成篇模式。这是议论文的一种常见写法。第一自然段用一则小故事(或文题材料)导入;第二自然段针对这个故事(或材料)精要议论一下,议论时要点出主旨(即文章的中心论点);第三自然段结合事例从反面证明;第四自然段结合事例从正面证明;最后一自然段总结全文。
(4)一线串珠模式。在每一自然段的段首都使用同一句话,用这句话串起整篇文章。这种写法由于非常清晰地使用了同一句话,使读者感觉文章虽由多个自然段组成,但却浑然一体。需要注意的两点:一是每一自然段都要紧紧围绕主旨,使得全文不但在形式上,而且在内容上也紧密联系在一起;二是一般适用于散文写作。
(5)故事组装模式。通过叙述一两个故事,组装成一篇文章。当然,这一两个故事必须始终服务于文章的主题,而且叙述时要有必要的连接。除了叙述故事之外,还要有精当的议论以阐发故事的主旨。
(6)导入生发模式。在文章的开头用一个现实中的小场景或小故事导入,然后在这个导入的基础上生发开来。导入部分与后边生发的内容,其主旨是完全一致的。这种写法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文章生动形象又富于曲折变化。需要注意的是,导入的部分要慎重选择,其场景或故事要让人喜欢,而且要写得短小精悍。
三、打造三处亮点
一篇文章的亮点固然越多越好,但由于考场作文受到特定写作条件(考场)的制约,要求通篇皆“亮”恐怕不切实际,因此有三处亮点,即标题、开头和结尾,是绝不能忽视的。
1.亮化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旗帜,它体现着文章的灵魂。拟一个与文章内容相得益彰的标题,恰如画龙点睛。
亮化标题应当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切”——标题与文章内容要相符,含义要清楚,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二是“精”——标题要言简意赅,高度概括,文字不拖泥带水,累赘拖沓;三是“巧”——标题与文章立意、构思要密切相关,相辅相成,要合理而出奇,激发读者的想象。总之,标题应尽量做到准确、简明、显豁、形象,力求新颖别致。
下面介绍几种有效的亮化标题的技巧:(1)妙用修辞。运用比喻使文章标题形象,具体。(2)逆向思维。从正反两方面去思考,摒弃思维定式,对已成定论的事理反过来想一想,然后构思标题。(3)巧设悬念。在标题中设置悬念,把文章一波三折的情节含蓄地展现出来,能紧紧抓住读者的心,同时,一个富有悬念的题目,也会让你有话可说。(4)引用嫁接。有些古代诗词、成语、现代流行歌词、广告词等都富含情趣,借用它们做文章的题目,既显得活泼风趣,又容易把读者带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中。(5)点化翻新。将现成的名言警句、成语、俗语、广告等改动一两个字后赋予其全新的内容,或者反其意用之,这样的标题能推陈出新,引人注目。
2.亮化开头。开头如果能像凤冠明珠一般亮丽夺目,就会为文章增色不少,所以文章的开头必须亮化。
亮化开头,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技法:(1)排比入题,先声夺人。(2)整散交错,灵巧入题。(3)引文入题,典雅厚重。(4)警句突现,启迪入题。(5)细腻描绘,形象入题。(6)诗词开篇,凸显底蕴。
3.亮化结尾。精彩的结尾,能给文章增光添彩,从而收到“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效果。
亮化结尾,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技法:(1)要言点睛,卒章显志。用凝练简洁的语句归纳总结文章内容,揭示中心,点明文章主旨,起到卒章显志的作用。(2)巧妙引用,余音绕梁。引用名言、俗语、警句、歌词、诗文来结尾,收束有力,余音绕梁,使文章活泼而有文采。(3)抒发情感,拓宽意境。结尾抒情,表达自己的情感,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引起读者的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4)比喻排比,照应文题。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结尾,既形象生动,语势强烈,又文采飞扬,赏心悦目。
四、强化四项指标
除了上面所说的这些“技术”外,还有四项不能忽视的指标,即字数符合要求,卷面要美观,少写错别字,表达无硬伤。从实际阅卷情况来看,这四项指标造成的失分现象并不在少数,由于这四项属于老生常谈的内容,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只要学生能在平时写作中,加强这四个方面的训练,定能写出优秀的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