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威尼斯商人》的合约解读

2009-06-22

外国文学研究 2009年2期
关键词: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尼奥

杨 虹

内容提要:本文以巴萨尼奥、安东尼奥与夏洛克之间的借贷以及担保合约为主线,解析了《威尼斯商人》的合约结构。一系列的合约形成了剧本的结构,而剧中人是一系列合约的节点。文章依据人的有限理性和交易成本的客观存在性,从合约的不完全角度以及合约的协商、签约和执行过程重新解读了该剧,分析了剧中人行为和作者思维的逻辑结构,揭示了莎士比亚在履约与人的天然权利相冲突时的选择标准。

关键词:《威尼斯商人》合约

作者简介:杨虹,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国文学研究。

对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的评论,几百年来就没有停止过。剧中人安东尼奥的慈悲和仁爱、夏洛克的贪婪和吝啬以及鲍西娅的博学和机智,吸引了无数的评论家、读者和观众。大多数的评论家从人性或人本主义角度对《威尼斯商人》进行了充分的解读。但是,当栩栩如生的剧中人将我们引入到对他们的各项行为进行主观判断之时,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一种个人的“感受迷误”。

实际上浪漫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一个个鲜活的剧中人只是故事的表面,故事的真实结构是由一系列或明或隐的合约关系所构成。整个剧情围绕着巴萨尼奥、安东尼奥与夏洛克之间的借贷以及担保合约的协商、签约和执行而展开,其他的剧中人也基本上是通过合约方式连接了起来。在剧中,除了巴萨尼奥、安东尼奥与夏洛克之间的借贷以及担保合约以外,还有鲍西娅的公开竞标婚约、巴萨尼奥和安东尼奥之间的借贷合约(商谈)、巴萨尼奥与鲍西娅的婚约、巴萨尼奥与辩护律师之间的支付合约以及雇佣合约等等。一系列的交易合约形成了剧本的内在结构,剧中人则是一系列合约的节点。

本文拟从合约的角度对《威尼斯商人》进行解读,解释了合约结构约束下的合约人的行为,分析了剧中人行为和作者思维的逻辑结构,揭示了莎士比亚在履约与人的天然权利相冲突时的选择标准。

一、剧中合约和合约结构

《威尼斯商人》的主要情节围绕着巴萨尼奥、安东尼奥与夏洛克之间的借贷和借贷担保合约的协商、签约和执行而展开。随着法庭上对违约责任是否执行以及如何执行的人情与法理的激烈对峙,故事进入了高潮。巴萨尼奥、安东尼奥与夏洛克之间的借贷和借贷担保合约成为了故事的一个关系主线,本文称这个合约为主合约。

除主合约以外,剧中还有一些或明或暗的次合约。整个剧情几乎是围绕着一个个合约协商、签署和执行所展开。合约引出了一个个剧中人。这些为主合约作铺垫的次合约有:开放的鲍西娅竞标婚约和未达成的巴萨尼奥与安东尼奥之间的借款合约。前者引出了主角巴萨尼奥、配角摩洛哥亲王和阿拉贡亲王;后者引出了另一主角安东尼奥。通过婚约(或协商婚约)联系的剧中人有:巴萨尼奥和鲍西娅、萨拉里诺(巴萨尼奥的朋友)和尼莉莎(鲍西娅的侍女)、罗兰佐和杰西卡(夏洛克的女儿)。其他次合约,比如雇佣合约,连接着夏洛克与朗斯洛特、巴萨尼奥与里奥那多、鲍西娅与鲍尔萨泽、斯丹法诺以及尼莉莎等仆人及侍从。

主合约的协商引出了故事的另一个主角——夏洛克。而主合约的执行引出了威尼斯公爵、众士绅、法庭官吏、狱史等。有意思的是,主合约的执行结果,也是以两份新的次合约形式出现的:一是信教合约,另一份是财产转移合约。

以主合约——巴萨尼奥、安东尼奥与夏洛克之间的借贷和借贷担保合约为主线,其它次合约围绕主合约形成了一个合约网状结构。整个剧情基本围绕主合约的商谈、签订和执行展开。其它已签署的次合约,在主合约执行的过程中介入了流程。该结构表明,合约是剧情发展的线索与动力。举例来说,当巴萨尼奥与安东尼奥分别时,巴萨尼奥对安东尼奥说他一定尽早回来,安东尼奥回答说:“至于我在那犹太人那里签下的约,你不必放在心上,你只管高高兴兴,一心一意地进行着你的好事,施展你的全副精神,去博得美人的欢心吧”(莎士比亚43)。这样的约定意味着巴萨尼奥不用急于在借款到期日以前还钱,而安东尼奥会替他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还钱给夏洛克。这样一来,三方协议即主合约就变成了一个循环:夏洛克借钱给巴萨尼奥,巴萨尼奥在“一切圆满以后(没有时间、地点约定)”还钱给安东尼奥,安东尼奥替巴萨尼奥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还钱给夏洛克。如果夏洛克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没有收到还款,安东尼奥承担违约责任。通过这样的约定,莎士比亚排除了巴萨尼奥按期还款的行动,为剧中后来的情节展开安排了可能。很显然,这是作者精心地安排。可以说,整个剧本的结构显示了莎士比亚驾驭复杂情节线索的高超能力。

二、两个导入型合约

鲍西娅的公开竞标合约和巴萨尼奥向安东尼奥的借款合约是主合约的导入型合约。它们为主合约的协商、形成和执行做导人性铺垫。然而,这两个导入型合约的具体作用方式并不相同。

1、鲍西娅的公开竞标合约

鲍西娅的公开竞标合约是一种公开合约,也是一个目标性合约。它以其诱人的目标激发并吸引着每一个期望实现目标者的各种不同的尝试(手段)。而主合约作为一种实现目标的手段有可能被引出。

该竞标合约的主要内容是:在金、银、铅三只匣中,有一只且仅有一只内置着鲍西娅的画像。每一个竞标者可以在金、银、铅三只匣中任选一只。如果选中了内置有鲍西娅画像的那一只,便可以跟鲍西娅成亲。如果未能选中,则终身不能再娶。该约定由鲍西娅的父亲所规定,即由亲情合约所给出。其标的是:与鲍西娅成亲。中标条件是:选中内置鲍西娅画像的匣子。约束条件是:只能选择一次;如果未能选中,不但不能和鲍西娅成亲,而且终身不能再娶。

从剧中台词看,鲍西娅并不愿意有这个约定存在。然而,无论鲍西娅是否愿意,她都必须接受这个约定。这不仅仅是一种习俗的约定,也是剧情展开的需要。如果鲍西娅不接受这个约定,巴萨尼奥借款就没有理由,主合约也不会出现。从作品创作角度看,与其说鲍西娅接受这个约定是基于不能违抗的习俗合约,不如说是基于莎士比亚精心的安排。有了这个安排,竞标者如摩洛哥亲王、阿拉贡亲王才会相继出现,更重要的是巴萨尼奥才会去借款,才会出现剧中的主合约及其执行过程中的纠纷。因此,鲍西娅的公开竞标合约,是在鲍西娅接受的前提下引出主合约的一个导入型合约。

2、巴萨尼奥向安东尼奥的借款合约

为了实现公开竞标合约的目标,巴萨尼奥首先向好朋友安东尼奥借款。如果这份借款交易的合约达成,则主合约就不会出现。为顺理成章地引出主合约,这次交易不能成功,只能“失败”。当然,剧中要以其他的理由巧妙地让这次的合约协商理所当然地失败。这就见出了莎士比亚的匠心。剧本通过巴萨尼奥和安东尼奥的对白,表明了他们之间的非同一般的友谊。当安东尼奥理解了巴萨尼奥委婉表述后面的真实意愿以后,他依据自身的经济状况拒绝了安东尼奥的借贷要求,但同时建议并同意进行另一项交易——信用交易。

通过巴萨尼奥与安东尼奥之间的合约协商和确立过程,可以看出巴萨尼奥与安东尼奥之间的关系和他俩的性格特征。

1)巴萨尼奥和安东尼奥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在面临人生最重要的关头,巴萨尼奥想到

了并且找到了安东尼奥以寻求帮助。安东尼奥则焦急地期待巴萨尼奥尽快说出他的愿望,并在自己“没有钱”的情况下,愿意将自己的信用借与巴萨尼奥。

2)巴萨尼奥的绅士特征。尽管安东尼奥是巴萨尼奥的好朋友,巴萨尼奥并没有直接向安东尼奥提出借款要求,而是非常委婉地表述自己的愿望。即便在安东尼奥让他看在朋友的份上和为了节约时间(实际上是合约协商时间)的情形下,巴萨尼奥依然很详细地介绍了他借款的背景,包括姑娘的家庭背景、长相、人格、处境的描述,最后才道出自己的愿望。这个愿望不是直接的借款需求,而是暗含着的借款需求:只要我有相当的财力,可以和竞争者中间无论哪一个人匹敌,那么我觉得我有充分的把握,一定会达到愿望的。

3)安东尼奥的直爽与商人特征。在巴萨尼奥不着边际的说明来意时,安东尼奥提示巴萨尼奥:您是知道我的为人的,现在您用这种譬喻的话来试探我的友谊,不过是浪费时间罢了。安东尼奥除了直爽地告诉巴萨尼奥不要怀疑他的友谊以外,也表明在交易上(包括朋友间的交易上)不要花太多的时间,这是商人的特点。在自己没钱的情况下,安东尼奥为了朋友的借贷毫不犹豫地自己提出了进行信用交易。

可以说,莎士比亚通过设置以上两个导入型合约,一方面拓展了情节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刻画了人物形象。

三、主合约的协商、确立与执行

在第一幕第三场,巴萨尼奥与夏洛克首先进行合约协商。在安东尼奥上台后,三方对巴萨尼奥与夏洛克的协议条件进行补充,并最终确立借款的三方协议。

在与夏洛克的合约协商过程中,巴萨尼奥采用了与在安东尼奥协商中完全不同的方式。他直接提出了借款三千、借期三月和由安东尼奥担保的合约条款。夏洛克对巴萨尼奥明确的协议主张似乎“不太明白”。在仔细确认了巴萨尼奥的主张以后,夏洛克并没有马上同意。他似乎在自言自语,又似乎是在“环顾左右而言他”。在巴萨尼奥再次追问时,夏洛克说:“我正在估计我手头的现款,照我大概记得起来的数目,要一时凑足三千块钱,恐怕办不到。可是那没有关系,我们族里有一个犹太富翁杜伯尔,可以供给我必要的数目。”但是,他接着却说:“且慢!您打算借几个月?”。显然这是明知故问。进一步的明知故问是在安东尼奥上场以后,他对后者说:“您好,好先生;哪一阵好风把尊驾吹了来啦?”这里,唯利是图的放贷者夏洛克,宁可花时间去明知故问,也不急于对巴萨尼奥的借款主张给出明确态度。如果我们此时就认为夏洛克是个奸诈的人,他正在谋划盘算着一场阴谋,显然是用尚未发生的情节解释已经发生的情节,这有悖情理。因此,更合理的解释是,在巴萨尼奥还没有明确表明借款所愿支付的利息的时候,夏洛克还不愿确立协议。

当然,安东尼奥和夏洛克的不良关系看起来似乎会影响三方的借款交易的确立。正如夏洛克所言:“安东尼奥先生,好多次您在交易所里骂我,……现在您却来问我要钱,我应该怎样对您说呢?我要不要这样说,一条狗会有钱吗?”安东尼奥也承认了这种不良关系:“我恨不得再这样骂你、唾你、踢你”。安东尼奥和夏洛克过去的关系,的确妨碍了他们形成一般意义上的交易者之间的关系。在安东尼奥当着巴萨尼奥的面指责夏洛克是“魔鬼”时,他们与“魔鬼”达成合约协议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出人意料的是,在“魔鬼”再一次遭受唾骂后,他显得特别的“友善”:“我愿意跟您交个朋友,得到您的友情……您现在需要多少钱,我愿意如数供给您,而且不要您一个子儿的利息”。接着,他给出了他的借款条件和违约处置要求:“在约里载明要是您不能按照约中规定的条件,在什么日子、什么地点还给我一笔什么数目的钱,就得随我的意思,在您身上的任何部分割下整整一磅白肉,作为处罚”。整个合约条件的明确表述是:在某时(期限为三月)、某地归还三千元,不计利息。违约责任是:如果不能满足合约条件,按夏洛克的理解,是在安东尼奥身上的任何部分割下整整一磅白肉,作为处罚。

借用经济学的语言,如果夏洛克是一个“经济人”,那么他提出的条件和要求必须要保证他出借资金以及利息的安全,而不会出现不要利息,甚至在无法如期还本时也不要本金,而只要“没好处”的“一磅肉”。此时,我们看到的是夏洛克的残忍吗?实际上,很多评论家和读者是从后面的剧情发展中看到了夏洛克的残忍,从而断定夏洛克的虚伪性。但是,谁能在立约阶段就认定夏洛克是个坏人?合理的解释是,夏洛克提出的违约要求(支付“一磅肉”)仅仅只是要和安东尼奥等人开个玩笑。也就是说,夏洛克在立约时想成为一个“好人”。因为,作为高利贷者的他已经遭到了威尼斯社会普遍地唾弃,他不要利息地借钱给巴萨尼奥,就是要改善安东尼奥为代表的威尼斯社会贤达对他的认识,提升他的社会形象。如果这个结论是合理的话,那么夏洛克形象令人同情的色彩就更加凸现了。

当然,安东尼奥完全可以不接受夏洛克的借款条件和违约处置要求。但是,直爽的、讲义气的安东尼奥忽视了这个风险,他不顾巴萨尼奥的反对,自愿而且自信地签署了合约。也许,他认为不能按期还款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夏洛克的违约要求完全是多余的,而他的免息条件却是实在的、有吸引力的。在这个意义上,安东尼奥也是一个“经济人”。可以说,莎士比亚不动声色地摘下了安东尼奥正面人物的光环。

在整个剧情发展中,第三幕第一场里发生两件让夏洛克沮丧的事。这两件事使本来心怀仇恨但已经思过并改变了的夏洛克一下子疯狂了起来。一是他女儿杰西卡应罗兰佐之约携款出逃。另一件是安东尼奥的一艘货船在海峡里倾覆——用夏洛克的话说:“又是我的一桩倒霉事情。”如果说第一件事是夏洛克的“倒霉事”是可以理解的,那么,第二件事被他认为是“倒霉事”则再次说明,“割肉偿债”不是夏洛克的“预谋”。他并不真正希望安东尼奥此时破产,而是希望他能够如期归还本钱。事实上,正是这两件接踵而至的“倒霉事”刺激了夏洛克,那个不合常理的违约要求出现在他脑海里。他通过如下言辞宣泄着自己的愤怒:“即使他的肉不中吃,至少也可以出出我这一口气……报仇。”此时的夏洛克已经丧失了理智。

除了金钱损失带来的痛苦之外,从合约的角度而言,夏洛克对女儿的诅咒,部分地源自于女儿的公然毁约——亲情之约。因此,他此时要求严格履行借款协议,也是一种带有补偿性质的必然。他是要用那“一磅肉”来补偿被割裂的父女之情。从这个角度来说,他非但不是一个残忍之辈,反而是一个重情之人。当然,他也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了一个经济方面的理由,就是只要除去了安东尼奥,威尼斯的生意买卖就全凭他的一句话了。但是,经济利益只是他的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因为当他意识到合约的执行成本之时,他会主动放弃“挖出安东尼奥的心”这个手段。

当夏洛克没有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拿回他的本金时,主合约进入到违约赔偿阶段。夏洛克将安东尼奥告上了法庭。公爵、众绅士、安东尼奥、巴萨尼奥、葛莱西安诺、萨拉里诺、萨莱尼奥、律师和书记员等人介入到合约(违约)执行程序。执行程序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夏洛克坚持按合约的违约协定索取安东尼奥的“一磅肉”。安东尼奥深明大义,也自

认倒霉,而公爵却在极力劝阻夏洛克自动放弃原有的索赔方式。其他人等虽不满夏洛克的行径,除了痛斥其残忍并愿意加倍还钱以外似乎也无它法。

随着鲍西娅扮演的律师上场,违约执行进入第二阶段。鲍西娅(当然,实际上是莎士比亚)成功地运用了合约的不完全性,加大了违约的执行成本。她指出:“这约上并没有允许你取他的一滴血,只是写明着‘一磅肉;所以你可以照约拿一磅肉去,可是在割肉的时候,要是流下一滴基督徒的血,你的土地财产,按照威尼斯的法律,就要全部充公。”鲍西娅说得对。合约上肯定没有注明要安东尼奥的血,哪怕一滴。夏洛克显然无法践约。换言之,夏洛克执行违约要求的成本太高,风险太大。他不得不放弃,转而接受三倍的还款。

但鲍西娅不同意,合约执行进入第三阶段。公爵饶恕了夏洛克的死罪。但将他的财产一半划归安东尼奥,另一半没入公库。安东尼奥显然也愿意表现出他的慈悲:“要是殿下和堂上愿意从宽发落,免予没收他的财产的一半,我就十分满足了……第一,他接受了这样的恩典,必须立刻改信基督教;第二,他必须当庭写下一张文契,声明他死了以后,他的全部财产传给他的女婿罗兰佐和他的女儿。”

夏洛克接受了合约的这个执行结果。至此,主合约完成了其使命。但两个新的合约又出现了:一是无条件的信教合约,另一是有条件的财产转移合约。需要指出的是,这两个合约并不是协议双方在平等基础上协商的结果。严格说来,它们是不合法的。莎士比亚在这里的安排大有反讽意味:当一个危害生命的合约被拒绝执行的时候,以危害生命作为条件的新的合约又被确立了。与法庭上看到的夏洛克的失败不同,莎士比亚心目中的失败者恐怕另有其人。

《威尼斯商人》以合约为主线,展现了社会中人的各种观念和行为的撞击。文艺复兴以来,人类意识到,每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愿意保全自己的生命,是个人的自然权利。人类社会的一条基本规则就是禁止人们去做损毁自己生命的事情。从合约角度看,《威尼斯商人》通过一系列的签约、履约过程和相关人物在该过程中的内心世界和行为的描述,展示了合约关系与人的天然权利之间确实存在的冲突。莎士比亚通过《威尼斯商人》给出了解决这一冲突的伦理规则:当合约的履行危害到个人生命的时候,放弃履约是道德的。履约或信约是人类社会发展必须遵守的一个法则,它必须以保障个人的自然权利为前提。

猜你喜欢

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尼奥
危机中如何展现领导力
幸福的天使
火焰狮子尼奥
雅克德罗邀请嘉娜·维什尼奥娃成为品牌形象大使
浅析戏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
电影《威尼斯商人》中女性形象的悲剧美
致命的渎职
穆拉诺玻璃瓶,“威尼斯商人”的外衣
致命的渎职
致命的渎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