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而出”
2009-06-22阿甘
阿 甘
一个茧上裂了一个小口,蝴蝶在艰难地将身体从那个小口中一点点地挣扎出来,可没有一点进展,蝴蝶似乎精疲力竭了。有个人正好看到,决定帮它一下,于是拿来剪刀,小心翼翼地把茧破开。蝴蝶很容易地挣脱了出来,但它的身体很萎缩,拖沓着翅膀在爬行,最终没能飞起来⋯⋯其实,这个好心人并不知道:蝴蝶必须要通过从茧上小口挣扎而出这一过程,将体液从身体挤压到翅膀上,才能在脱茧后展翅飞翔。
前几天,有位妈妈咨询了一个问题:她2岁的儿子什么事都要自己动手做,不让做就生气,即使打骂也不管用,所以她忧心忡忡,不知道该怎么办。其实,这位母亲不明白:根据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危机发展理论,2岁前后是孩子的第一个逆反期,这个时期的核心过程是模仿,他们要向外界证明他们可以和大人一样独立、能做事。他要主动做事,就是要锻炼、要体验、要成长。如果此时剥夺了他的尝试机会,他就无法体验自信、成就感和自豪感,无法正常地成长,从而变得胆怯、懦弱、退缩、自卑而无能。如果这么大的孩子什么都不肯主动尝试,母亲才应该发愁呢。
日本家长:鼓励尝试
一位留学日本的中国学者到日本朋友家去做客,桌子上摆满了刚刚包好的饺子。中国学者看见主人很小的儿子拿起一个生饺子正准备往嘴里放,马上上前阻止,结果被主人拦住了。男孩咬了一口就吐出来了。中国学者疑惑地看着主人,主人指指孩子说:“他会学到有些东西不能生吃。”
德国妈妈:赞赏独立
当孩子第一次洗脸洗不干净,甚至边洗脸边玩水时,大多数德国妈妈会在耐心具体指点的同时,对孩子的表现大加赞赏:“真了不起!我们的宝贝会自己洗脸啦!”当孩子第一次自己动手吃饭弄脏了衣服、满桌狼藉的时候,德国家长往往对此“视而不见”,反而满怀喜悦又诚心诚意地高声赞美:“我们的宝宝真聪明,看他饭吃得多好,学得多快!”当孩子第一次扣自己衣服上的那一排扣子时,不是扣错了,便是笨手笨脚地老也扣不上,在一边的德国母亲通常不会显出一丁点儿不耐烦,也不会上前取而代之,而是耐心地等候。当孩子终于把最后一颗扣子扣好时,一看时间,足足花了一刻钟,但做妈妈的仍然感到这点时间花得值,因为这毕竟是孩子第一次学扣扣子呀!
如果换作是有些中国家长呢?不是代劳就是不耐烦地抱怨和指责了,甚至根本不给孩子自己尝试的机会。我见到一个1岁多的孩子,非要学大人的样子用筷子吃饭,可他的父亲坚决不准他用,实在管不了,就用力地打孩子的手。
中国的很多家长尤其是祖辈的家长,习惯于对孩子“包办代替”,他们认为这是在疼爱孩子。“包办代替”盛行的原因通常有三个:认为“包办代替”是天经地义、义不容辞的;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孩子达不到就由大人代劳;缺乏应有的耐心,不满意时就责令孩子放弃尝试。
孩子的成长过程也许艰难而漫长,但他的成长能够被我们做家长的替代、操控吗?我们伸出的是充满无比爱意的手,但是不要一不小心以爱的名义扼杀了我们的孩子,让他永远飞不起来啊!每个家长都要明白两条道理,即每个人都是在错误中成长起来的,因此不要急于求成,而要理解;孩子一旦被剥夺了尝试的机会,也就等于被剥夺了探索改正错误和积累经验的机会,就会离成功之路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