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构建中学生核心价值观

2009-06-21胡省民

科教导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中华中学生

胡省民

摘要中学生是社会宝贵的人才资源,肩负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如何构建中学生核心价值观就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构建中学生核心价值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资源。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中学生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D648文献标识码:A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和根本指针。当前,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必然导致多种价值观念和价值体系的形成,这必然也会在中学生身上产生一系列影响。中学生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所以中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就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我们要加强当代中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

1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中学生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精神对于培养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爱国主义是所有国家对公民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具体表现。“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灵魂,以什么理论作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指导思想,在本质上是一个民族、国家选择走什么路的根本问题。”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历史上,世代相承的爱国主义传统是中华优秀文化中最可贵的精华。从《礼记·大学》中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到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无一不是以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为许多人的人生座右铭。对于中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来说,首先要把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精神放到核心地位,教育当代中学生继承并发扬爱国主义传统,为国家的繁荣富强竭尽全力。

2 汲取“仁”“和”精华,培育中学生和谐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极其重视“仁”、“和”等思想,这些思想对培育中学生和谐理念有重大意义。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都有深刻的论述。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主张“仁”、“礼”、“和”。“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今天,这种“仁”、“和”思想,对于净化中学生的灵魂,净化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感召力量。同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文化都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究天人之际”,其重心在于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中国古代的这些经典为中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无疑是提供了有益的精神资源。

3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

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生思想意识和人格理念发生了显著而深刻的变化,面临着诸多矛盾和困惑。优秀传统文化的许多内容则是我们对中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主要源泉。

首先是对真理追求的高尚品格。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孔子提出,“君子谋道不谋食”,都强调人的价值不在于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更在于对真理的追求。其次是崇高的道德意识。《礼记》中有“君子慎其独也”,孔子指出,“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则自省也”。在品德修养上,中国古人重视人格修养,形成了以律己修身为特征的美德修养。再次是坚定的独立意志。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独立意志是健全人格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最后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孔子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朝闻道,夕死可矣”;司马迁的“昔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正是在这些精神的导引下,不断奋进,自强自立。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坚力量的中学生们,只有具备高尚的品格,坚定的意志,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才能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实现自身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上述种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一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如何利用传统文化构建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上培养中学生完美的人格,是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但同时,我们也要教育中学生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必须采取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中学生不仅需要来自于外部的教育和影响,同样更需要中学生主动加强自我修养,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中华中学生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