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体会
2009-06-21张永安
张永安
[摘要]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被重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目前新课改的要求。新课改开始后,笔者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本文从课前创设问题情境、课中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课尾及时总结和评价三方面,分别谈了笔者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实践体会。总结出,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才能真正有效的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参与 主体 培养
通过对省级课题的研究深入,笔者感到学习需要创新,教师教学更应该创新。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说过:“中国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强,而提出问题能力差,因而缺乏创造性”。因此,知识的简单灌输,不如教授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新教材使用后,笔者对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一些体会,与大家共享。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学生的许多知识并不是老师给的,而是他们自身探索得到的,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机会,留给他们一些空间和自由,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寻找规律,那就一定会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和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高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中,我就经常创设问题情境引入问题,比如,向量的数量积概念课的教学,从引入物理学上的功的实际例子,引伸出数学概念。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了学生探索问题的创新意识。此外,函数的概念第一课时、函数的单调性、基本不等式、七桥问题、等差、等比数列的相关内容等,其实都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引入。在轻松的环境中,数学概念被学生认识,理解。在理解了本节课内容的精髓之后,为知识的深入学习指明了方向。
二、引导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指出:认识发现是一种“自我运动”的过程,创新能力培养的主体是学生,只有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才能让他们体会到参与创新的快感。因此,笔者认为,教学活动只有学生参与,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培养。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我的做法如下:
1.让学生自己动手,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众所周之,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感性知识,而且能够激发其创新思维的闪现。例如我在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教学中,就组织学生对cos(α+β)=?进行讨论,提出α+β与角α、β的正弦和余弦有什么关系展开讨论,虽然部分学生提出了错误的结论,其中有的学生反应很快,想到取特殊角代入验证,将他们认为正确的结果进行验证之后逐一进行排除。虽然可能最终没有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在学生自己动手探索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欲望得到了释放,对正确结果学习的渴望已经闪现在脸上。
2.让学生课堂讨论,共享学生的创新成果
在学生讨论中,学生每发现一个结论,都会满怀喜悦和热情。因此,通过讨论,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上的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意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从其他同学的看法中取长补短,拓宽自己的思维空间。通过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发散与集中思维交替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我在教学中经常使用,例如,我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第一课时的教学中,首先给出求和S9=2+21+22+23+24+…+29和S19=21+22+23+24+…+29+210,并提出S9与S91之间有怎样的关系?通过对这一简单问题的引入后,我又进一步提出,如何求Sn=a1+a1q+a1q2+a1q3+…a1qn-1?让学生对结果进行探索,课堂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讨论空间,让学生在互相讨论交流过程当中,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发现了运用错位相减法推导数列求和公式,又注意到了公式中字母对q=1与q≠1进行讨论。最后,教师只需要和学生一起把最后的结论进行整理。
3.让学生课内质疑,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
魏书生老师说过,凡是学生自己会的,老师不用教。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质疑。积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不仅能使学生加深理解,也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涌现,有问题才会主动地去探究知识,这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求知的根源。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认识过程,“质疑——讨论中质疑——解疑”,正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较多,由知之肤浅到知之深刻的过程。在这其中,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和学生一起去解疑,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保护和发展。
三、及时总结评价,升华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中要及时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前者是在学生探索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总结出完整的科学结论。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经常让学生总结在一节课中所学的知识,归纳总结出结论。这样做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也从激励学生的角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学习评价,对于有进步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得到升华。
笔者常常设计一些有层次的练习,而且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学而不厌。除了基本的练习之外,也设计一些扩展题,让优生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使每个学生在实践应用之后,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与原理,法则、公式、定律与规律等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巩固与加强新形成的数学认知结构,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具有稳固性与灵活性,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并能够适应更复杂的数学知识的学习。
总之,要想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要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一个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质疑精神、批判精神都是可以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逐步培养出来的。这些创新意识的形成也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求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理性的思考、实践的感悟使我们认识到在教学中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才能说,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卢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体会[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8,(4):96-97.
[2]严秋兰.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9).
[3]蔡江红.让创新的火花在学生质疑中迸发.2008-9-2.
[4]创新能力培养与学生质量评价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