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用技术中“设计的一般过程”教学之探讨
2009-06-21张忠余
张忠余
[摘要] 笔者在教学实践与探索后,针对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三章中的“设计的一般过程”的教学如何处理提出自己了建议,作者认为教学要从教材整体上来认识要节地位,要尊重认知规律来实施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设计的一般过程 教材地位 认知规律 创新 实践能力
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三章第一节“设计的一般过程”的内容是对设计的一般过程进行总体性的介绍,而该教材第四章到第八章又是对设计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详细剖析。显然在教学内容上,前后存在重复关系。在教学上应该如何处理,教师之间也进行过一些讨论。教师们对此节教学的处理意见并不一致。有的教师认为,应该这一章先不上,等后面几章上完再回过来上这一章,也就是调整一下内容顺序,可以先分后总;有的教师认为,应该把后面几章的内容融合到第三章中去上;有的教师认为,教材编排先总后分,这样的安排有其道理,不能改变教材顺序。于是有了争论,也有了思考。
带着疑问,本人开始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试验。首先尝试的是把第三章调到后面去上,上完第二章直接上第四章及后面的内容。结果自已感觉到学生对设计过程的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掌握的不好,问学生,学生说也有同感。是啊,没有对设计总的过程的了解,直接进行设计过程中各环节的教学,学生就不能充分理解各个设计过程的环节之间的关系啊。
那么,如果把后面几章融合到第三章里来上,行不行呢?试验的结果很显然,这样做不仅会打乱教材体系而且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经过几轮教学实践,经过一次比一次深刻的对课程标准的学习,我们逐步认识到,课程组专家在这个环节中安排第三章“设计的过程、原则及评价”是有重要意义的,如果这一章教学目标达成了,那么将有助于学生对设计的过程、原则及评价有个总体认识和把握,也有助于学生对具体的设计产生浓厚兴趣,这样就为后面内容的学习作了逻辑上和心理上的铺垫。看来,对“设计的一般过程”这一节地位的认识要从教材整体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上来把握。因为它是逻辑上的一个关键点,又是对设计及其过程进行教学的一个总纲。以下就我们的实践与思考,总结出几点认识,供同行们参考。
一、把握教材整体,认识本节地位
纵观《技术与设计1》(苏教版),第一章是引领学生走进技术世界对技术进行总述;第二章介绍了技术世界中的设计;第三章综述设计的一般过程、原则及评价;后几章基本上是对设计的一般过程的展开。可见,第三章既是过渡的一章,又是提纲挈领的一章。即一方面是从技术与设计的一般性介绍向设计的具体过程的过渡,另一方面又起到对后续章节内容统领作用。对本章地位的认识是对全篇教材认识的一个关键,也只有在对全篇教材全面认识的情况下,才能正确地把握本章的地位。实际上,对本章内容的认识和处理牵涉到课程的整体教学。
二、尊重认知规律,实施教学活动
从逻辑关系上来思考,这一节只是对设计的一般过程的总的介绍。学生只要从理论上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就行了。所以可以从提问“设计要经历哪些过程呢?”直接引出问题,然后把设计的一般过程直接介绍给学生,这样就应该能完成教学目标了。然而,在课后的反馈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设计的一般过程认识不深刻。对设计的一般过程要有哪些环节以及为什么要有这些环节理解不到位。于是在问学生“书上不是详细介绍了便携式小板凳设计的过程了吗?多看书多思考不就能理解了吗?”时,学生直接回答:“看不如做,如果让我们也动手体验一下,我们肯定会理解的。”学生的回答引起了我们的深思:人的认知过程是“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过程。“设计的一般过程”要教给学生的就是设计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如果我们让学生从一个特殊的载体开始,经过亲身设计体验,来认识设计过程不更好吗?
有了以上的认识基础,我校通用技术组全体老师经过讨论,认为“设计的一般过程”的教学,可以从让学生体验设计开始,让学生自己确定设计主题,自己完成设计,在学生有了体验的基础上,再来师生共同总结设计的一般过程。于是,我们在2005级高一的12个班级中任意挑选了8个班进行教学试验,另4个班作为对比班。在试验结束后,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回答“通过学习,你对设计过程有哪些认识?”一题时,除了大部分同学都能答出设计的一般过程外,实验班有87%的学生提到设计要考虑材料的问题,对比班只有31%的学生提到;实验班有78%的学生提到对设计方案要进行对比和优化,对比班只有23%的学生提到;实验班有91%的学生提到,设计方案要经过试验来验证,对比班只有少数几个人提到这点。在回答“你对设计有热情吗?”时,实验班96%的学生说有,对比班只有57%的学生说有。对问题“你希望进一步深入学习设计的过程吗?”的统计中,实验班98%的学生答希望,对比班只有61%的答希望。不难发现,试验班学生学习设计的积极性明显高涨,对设计的一般过程的理解更为深刻,对学习设计的兴趣更为浓厚。(本自然段写得好,好在有数据、有对比,有说服力)。
经过试验和分析,我们认为,如果让学生先对一个具体的设计进行体验,然后上升到对设计的一般过程的认识,让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生对设计的一般过程有了理性上的认识后,我们再来让学生用设计的一般过程来分析一个具体的设计,或者进行一项具体的设计,再从一般回到特殊。有了这样的认识上的循环,学生才会真正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遵从“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使得我校的通用技术教学效果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实践能力
设计是一个产生有用的产品和系统的创造性的计划过程。设计过程需要使用多种策略,如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空间想象,批判性思维和推理等,设计也需要动手能力,如测量、绘图、使用工具等。所以对设计的一般过程的教学不能只局限于那五个基本阶段的认识,还要注重对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创造性思维、探究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笔者有幸参加江苏省通用技术骨干教师的培训,在会上聆听了上海特级教师程镐初对自己设计便携式小板凳的过程剖析,感触十分深刻。一方面,体会到设计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历一个系统有序的阶段;另一方面,设计需要多种技术素养。而这些东西都不是只通过理论学习就能获得的,它需要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来培养。教材中介绍便携式小板凳的设计过程,对编写者来说,它是一个真实的实践过程,对学生也有很大的启发。然而,中国有句俗语“看人做事不吃力”,听别人介绍做的过程和自己做是完全不一样的。由此我想到,如果让学生以教材中便携式小板凳的设计过程为参考,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自己动手体验设计过程,不是更有利于学生对设计一般过程的了解,更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吗。为此,我在平行班级中进行了两种教学的对比,一种是通过详细介绍便携式小板凳设计过程,然后师生共同总结设计的一般过程;另一种是给学生准备部分材料(如白卡纸、简单工具等),让学生(可几人组合,也可独立完成)以教材便携式小板凳设计介绍为参考,通过实践来体验设计过程,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设计的一般过程。经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高,学习兴趣特别浓厚,创新的欲望特别强烈。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亲身的实践,设计出一个个富有个性的小板凳后,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一次很好的展现,学生对设计的理解、对设计程度认识也明显的更为深刻了。学生的技术素养也在这具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