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2009-06-21蒋晓丹刘亚男王建军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1期
关键词:组织形式大学体育改革

蒋晓丹 刘亚男 王建军

[摘要] 课堂教学模式是教育理论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它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秩序和阶段。是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良而逐步形成的。现阶段我们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学生个性、主动参与性的培养,就要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关键词] 大学体育 组织形式 改革

1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弊端

1.1体育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课堂结构

体育教师的上课过程基本包括4个部分即: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的几个部分在时间的安排上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又过分的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这样做,一方面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被大大的限制了手脚,过多关注时间在各个部分的合理分配,以达到整节课在结构上的平衡。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身体条件、体能状况、智力因素、领悟能力都有所不同,在传统体育课堂教学结构的规定下,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就会大打折扣,两方面综合最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1.2 偏重于教师的“教”

传统体育教学把传承性教学置于中心位置,对学生过多强调的是对技术动作的记忆、模仿和重复练习,因此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对所传授的技术动作进行讲解,学生在听的同时进行模仿式学习。当然这种模式有其自身的优点,有利于动作、技能全面系统的学习和掌握。但是,这样教授出来的学生,对于动作技术的鉴赏能力比较缺乏。对于不同的体育教师在技术动作的教授方式与示范上存在着水平和能力的不同,学生对于固定的一个教师在教学方式与运动水平上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就会觉得这个动作就应该这样做,其它都是错误的极端想法。甚至有些体育教师在制订教学内容时,总是把自己善长的技术技能安排的较多,对自己并不善长的技术部分随意带过或干脆删除。

1.3教学及考核专业性强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模式一直采用专业运动队训练的方式来给大学生上课,教授过程中强调动作技术的规范性,考核标准主要以完成动作的质量或数量来衡量,其要求较高,所占成绩比例也很大。这种考核方法被相当一部分同学视为负担,从而也导致他们对体育课失去兴趣。

大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强体质,然而一味的用高标准的内容来进行教学,高标准的测试来进行考核,必然会遭到学生的反感。因此,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根据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而定。淡化体育课的竞技性,专业性,注重健身功能,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适应现代大学生的实际要求与水平。

1.4缺乏对学生的个性培养

我们正处在二十一世纪,它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的学生,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变化与进步,他们思维敏捷,活泼好动,有很多学生在上体育课时,能够根据自己所上的体育专项课联想到科比、詹姆斯、马林、林丹等球星的形象甚至是这些球星在某一场比赛的画面、某一个动作的完成。他们对体育运动充满了期待与好奇。但是他们却不愿意参加体育课开始阶段的准备活动部分,更不愿意在活动中受到太多的约束。我们本可以利用这些因素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营造出学生们喜欢的情景氛围,让学生们主动的走进体育课课堂,但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不仅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使课的形式单调,而且把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无情地限制住,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2 体育课堂教学新模式——“自主双选式”教学模式

“自主双选式”教学模式是将传统体育课课堂教学一个内容构成整体转变为体育课由两个部分两种模式组成。

2.1“自主双选式”第一部分模式

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学校对于高考升学率的过分追求,导致体育课变成自习课,甚至取消体育课取而代之进行高考科目复习的情况已经是层出不穷的“正常现象”,再加上学生家长、学生自身对于高考成功的渴望、社会发展、体育教师的职业操守等等因素都对高中阶段的体育课产生了极大的制约。显而易见,在这样一种环境氛围下,体育课的作用只能是微乎其微,学生对于运动项目的了解、锻炼身体的方法也只能是知之又少了。基于这种现象,我们利用“自主双选式”教学模式第一部分的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运动项目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技能、培养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掌握学生的体育运动爱好。为学生更好的、自发的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去打好坚实的基础与有利的保障。

2.2“自主双选式”第二部分模式

根据学生的需要,打破分班教学,不限制人数、不限制性别,不限制参加运动项目的种类,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运动项目,对于一些为学生所喜爱的运动项目,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运动器材、场地,以满足学生锻炼的需求。教师进行指导性教学。这样不仅使学生对于运动项目有了更多的尝试,培养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逐步了解了自身较为适合的、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使学生更多的体验体育运动对其自身带来的乐趣,继而逐步养成自我锻炼的能力和自觉锻炼的习惯。教师则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进行指导性教学,重在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实践和适应能力。

3 总结

“自主双选式”体育课模式区别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最适合自己的环境氛围中求得最好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去享受“成就感”,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体会成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部分的教学模式是对学生予以信任,这种信任对学生而言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有了这种信任,学生就会在学练过程中努力克服遇到的困难,去认真完成每一个练习。在宽松的环境中,学生自觉地进行学练,变教师要学生学为学生自己要学。自己的爱好、自己的喜欢项目,学生总会有一种向上心理。在遇到困难挫折以后,他们会自己想办法来解决问题,这就促使他们进行思考,采用各种办法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过程中,我们要努力营造出有利于学生综合发展的课堂气氛,使复杂枯燥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地自我发展、自我创造地过程,学生与教师、同学之间更多的进行心理互动,语言交流和情感交流,正是在这种互动过程中才能充分发挥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心理的健康才是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学东.关于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G]. 2008.

[2]熊国章,章静.略论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J].中国校外体育,2008,(1).

[3]刘晓盼.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J].教学探索,2008,(11).

猜你喜欢

组织形式大学体育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浅谈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思维引导”法在高职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教学中实践效果
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探究
大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理念的渗透与实践
旅游科普活动与旅游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研究初探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