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声乐教学完善对策初探
2009-06-21吴艳
吴 艳
[摘要] 近些年,高师大规模扩招,学生数量猛增,质量却严重下滑,这给高师声乐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师资少,学生多、质量不佳的现状与培养出合格的师资人才的矛盾日渐突出。本文对如何完善高师声乐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师 声乐教学 对策
高师的声乐教学大纲中,对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规定体现出高师培养人才的规格是要突出师范性,让学生既能唱、又会教。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精神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日新月异的不断发展进步,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音乐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发展,社会对音乐人才的要求数量越来越多,质量和规格越来越高,高师承担着培养师资的重任。
一、突出师范性
高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高师承担着培养师资的重任,培养的人才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素质教育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师范性。要将歌唱技巧的教学与声乐理论课及教学法教学这三者在教学中协调配合,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培养学生既能唱、又会教,才能真正体现高师声乐教学师范性的特点。切实提高高师声乐教学质量是迫在眉睫的任务。目前很多高师声乐教师意识到要切实提高高师的声乐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对高师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高师声乐教学具有双重性:教师既要教“声乐”,又要教“声乐教学”;学生既要学“声乐”,又要学“声乐教学”,如何兼顾“学”与“教”的双重性,从课程设置及课型等方面对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很有必要。可以增设声乐实践及声乐教学法等课程,培养学生既能唱,又能教。还有的提出改革授课模式,在传统的“一对一”教学形式的基础上,增加小组课和集体课。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声乐人才的要求质量越来越高,规格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高师作为培养师资的重要机构,它的声乐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如果没有良好的教学质量,任何形式的改革都只会流于形式。现在,高师面临着学生多、教师少、师生配比失调的现状,很多院校都开设了小组课、集体课,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种教学中的矛盾。今后,我们高师声乐教学的重点应该转移到研究如何提高小组课和集体课的教学质量上来。
二、切实提高声乐课的教学质量,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首先,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声乐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了解声乐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原则、方法、及教学内容,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其次,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质,专业素质是否过硬,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必须有较强的艺术实践能力,首先自身要会唱,并且能了解和把握歌唱的呼吸、共鸣、咬字吐字与发音、及歌曲处理等各个环节的规律性,能给学生切实有效的专业及理论指导,并能针对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发挥出自身最大的潜能。除了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外,还要加强科研,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要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多分析研究不同的唱法之间的联系,以青歌赛为例,除了传统的美声、民族、通俗唱法外,目前又增加了原生态唱法,几种唱法既然存在就有其存在的科学性,作为高师声乐教师,就要努力探求不同唱法之间存在的共性,深入研究并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并能使之为教学服务,努力适应社会需要人才多样化的实际,为培养出不同类型的人才适应社会的发展做出不懈的努力。教师除了要具备专业技能与专业理论的知识,还应该对语言学、文学、美学、戏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做一定程度的研究,这些知识对声乐教学来说都是需要我们熟悉掌握的。在教学中不但要研究专业教学,还要研究当今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人民大众喜欢听什么样的歌曲,不断调整教学思路,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宜,这样才能跟上社会与时代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后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都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是我们声乐老师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与目标。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研究遇到的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不断地学习研究新观点、新方法,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新的时代所淘汰。
三、学生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学生除了加强声乐技能的学习,还要加强乐理、和声、中外音乐史、视唱练耳、合唱指挥、即兴伴奏等与之相关的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如果不学习这些方面的知识,自己不会唱谱,听不准音,又不会弹琴,就会给声乐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更重要的是还要全面提高声乐理论水平,以适应声乐教学、创作、表演鉴赏的需要。高师教学应该增设有关声乐教学法方面的课程。高师应该逐步增设相关课程,以填补声乐理论长期以来几乎处于空白的现状,也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技能提供理论依据,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学生的文化素养也需要进一步提高。文化素养不高会制约着一个人向更高层次发展,因此要多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知识面也要不断拓宽。特别对那些条件差、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除了要加强声乐基础训练尽快提高声乐技能外,更多地是要教会他们有关声乐教学法方面的理论知识。这样当他们走上社会成为一名教师时,尽管自身唱得不是太出色,但由于其掌握了科学的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学中也能对学生进行理论上的有效的指导,这样就不至于对学生产生误导,避免学生在学习中走弯路。因此,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加强学生文化和专业整体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学生还要不断地参加艺术实践,不能光会纸上谈兵,要在艺术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演唱水平,多参加并组织一些艺术实践活动,比如,组织排练合唱队、深入社区及乡村演出,既能提高专业水平、锻炼心理素质,又能体验生活、提高了组织能力,对学生尽早适应社会是大有益处的。
四、高师声乐教学民族化需要加强
在舞台及广播电视等媒体上,民族声乐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但在高师的声乐讲台上则是另外一种情形,多数人以“洋”为美,以“洋”为上,民族唱法往往由于被认为很“土”,缺乏科学性、理论性和系统性而遭到冷遇。我们高师要探求两者结合的新路,使两者互相借鉴与发展。我们现在所说的民族唱法,是我国人民根据自身的审美习惯,依据汉语言的发音吐字规律,在我国戏曲唱腔、民歌自然唱法的基础上,吸取西洋美声唱法在呼吸、发声、共鸣等方面的优点,演唱民歌和民族风格特色较强的歌曲时所采用的声乐技巧。经过几代人的不懈的研究探索,已逐步发展成熟,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演唱方法,在世界民族歌唱流派中独树一帜,引起了世界的关注。高师培养人才主要是为我们国家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服务,是为弘扬我们民族自身的音乐文化而服务的,所以,高师的声乐教学要以民族民间音乐为基础,不断汲取其中丰富的养分,利用科学的发声方法,不断完善提高,才能逐步与世界水平接轨,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服务。
参考文献:
[1]田丁.论高师声乐教学的师生素质[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02).
[2]李军.对当前高师声乐教学的思考[J].音乐天地,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