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语境下辅导员主体性素质的培养

2009-06-21顾潍文徐仁成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1期
关键词:客体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

顾潍文 徐仁成

[摘要]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基本范畴之一。本文分别从静态、动态维度分析了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笔者试图就如何培养高校辅导员的主体性素质做一番探讨。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 客体 辅导员 主体性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它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存在于一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中,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各种关系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在此种语境下,如何增强高校辅导员的主体性素质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

1.从静态分析看,主体与客体的一般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具有不同的方面,从实践论和认识论的角度,我们主要把二者的关系归结为实践关系和认识关系。实践关系是主体改造客体以及客体被改造的关系。在主体与客体的实践关系中,主体把自己的目的、能力和力量对象化。同时,吸收活动成果,把客体的规律性内化为自己的本质力量,充实、发展自己的体力与智力,从而提高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巩固自己的主体地位。主体与客体的认识关系是主体在观念上掌握和反映客体以及客体在观念上被掌握、被反映的关系。人们只有掌握了关于客体的各种联系和规律的知识时,才可能有效地改造客体。

从以上分析我们看到,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同时产生,各自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即主体与客体是统一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同时,主客体之间又是相互独立的客观存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从动态分析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具有双向性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关系受主体与客体一般关系的制约。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主体和客体的特殊性,因而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展开过程中也显示了更为丰富的内容。

二者相互作用的双向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受约束的主导。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固然处于一种主动的地位,但这种主动地位是一种受到约束的主导地位。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教育者要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具体需要的约束;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的内容受到授权组织的制约。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能动的受动。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是能动的个体,对外界的影响,都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后能动的选择,才能内化并在实际上转化为行动。

二、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性

1.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作用,要提高对主体意识的认识。主体意识是人作为主体对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是人的能动性、自主性的基础,也是人的创造性的源泉。它对主体性的发挥起着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的作用,起着激发主体的内在潜力,鼓励主体积极的工作的作用。主体意识可以使人及时调整自己的活动,以便获得最佳效益,并通过正确的自我评价,有效的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对自身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具有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所担负的具体使命、自身主体性活动对于社会、对于教育对象所具有的现实或长远意义有着全面而深刻的认知。

2.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作用,要努力提升主体能力。心理学所说的能力,是与完成某种活动相联系的人格心理特征,离开具体的活动或任务的抽象能力是没有的。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中,主体能力方可得以体现与发展。其主要基础是各种良好的素质。表现为:较高的政治素质,包括坚定的政治立场、光明磊落的政治品质、处理复杂政治问题的能力和政策水平;较好的思想素质,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崇高的道德素质,包括无私奉献的道德境界、坚定不移的道德信念、严格的道德自控能力;较高的专业素质,包括掌握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较强的工作能力,包括开拓创新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思维表达能力、社交应变能力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良好的性格、顽强的意志等。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对教育质量影响重大,而且它还会以一种人格的魅力直接影响教育对象。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主体性素质的培养

1.高校辅导员主体意识的培养

第一,树立规则意识。规则意识是遵守某些制度或章程的良好态度和习惯。我们无论身在何处,都应该遵守“游戏规则”,学校教育亦是如此。辅导员的一切工作必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按规则办事,不能为了工作需要而不顾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的规定,信口开河。

第二,增强情感意识。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有的辅导员工作非常认真负责,但却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未注重工作的艺术和方法。“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有了情感的催化作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理交融,导之以行就易使学生接受。辅导员必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并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与他们平等相处,真诚相待,要用自己诚挚的感情去激发学生。

第三,刷新沟通意识。为增进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辅导员应该拓展思路,除了传统的班会、座谈会、面对面谈话、电话交流外,还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通过手机短信、E-mail、博客、校友录、校园BBS、QQ等进行沟通,构建立体式的沟通平台,并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采用恰当的沟通方法。

2.高校辅导员主体能力的培养

(1)加强理论修养。对于辅导员来说,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熟悉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与方法。学会用先进的思想引导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其次,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这是辅导员人格魅力之所在,只有对学生有着强烈的责任心,才能去关心学生、了解学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

(2)学会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贬损嘲讽学生,要与他们平等对话,双向交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与其一起探讨和解决问题,不搞“一言堂”,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做到与学生诚恳交谈。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得到最广泛的支持。

(3)掌握语言技巧,提高表达能力。除了选择好谈话的时机和突破口外,学会善于营造良好的谈话气氛,使用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表达方式。不要居高临下,动不动就训斥或者态度傲慢,要注意求同存异,避免冲突。采用不同的方式或不同的切入点,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掌握工作原则和方法。工作原则是辅导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遵循的思想行为准则,坚持原则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根本保证。这里主要强调三条原则:①目的性原则。有利于学生发展与成才,是辅导员开展工作必须坚守的基本原则,是辅导员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②策略性原则。就是要关注学生的热点问题,辅导员只有密切关注学生热点问题,才能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才能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也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③方法论原则。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一定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这是原则,也是方法和艺术。学生中的问题既是思想认识问题,又是行为规范的问题。思想教育的效果要靠规范化管理作基础来巩固,管理又要靠思想教育来引导上层次。只有这两者有效结合,工作才能做好。

参考文献:

[1]印大双.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间的匹配[J].教育探索,2007.

[2]刘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客体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
关税课税客体归属论
“活”源于怦然心动——写生对客体借用中的情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