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军队院校办学策略的思考与探索
2009-06-21姜辉
姜 辉
[摘要] 本文对军队院校办学策略进行了思考与探索。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军校办学策略: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突出重点建设、健全评价制度。
[关键词] 军校 办学策略 教学质量
一、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所谓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就是把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工作和活动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能够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稳定且有效的系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在全面、准确、及时地收集各种教学质量信息的基础上形成信息交流和反馈的一种闭合式调控体系。
构建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组织体系,充分发挥组织领导作用为了加强对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院校应成立教学工作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委员会,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并就重大教学问题进行指导、评议和决策。教务作为教学质量监控与组织保障的执行部门,应充分发挥政策指导、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分析反馈的作用。各教研室是实施教学工作质量监控和质量保障的基层组织。可以说,只有充分发挥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管理系统的作用,才能确保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进行。
2.发挥规章制度的保障作用
构建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规章体系,发挥规章制度的保障作用为了加强教学管理,保障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院校必须构建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规章体系,形成符合院校实际、科学合理、执行严格的规章制度。其中主要包括:教学管理工作条例、教员教学工作规程、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保障政策、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学员评教、同行评教、专家评教等制度以及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
发挥规章制度的保障作用,推行课程建设工程的实施,不断推进教学改革。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根据专业建设目标,合理确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教学内容改革要深入研究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和学科发展的需要;教材建设要反映教学内容改革的成果,积极选用高质量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要在保证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尽量突破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索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
二、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1.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员为主体
教员是院校办学的主体,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是高等院校各项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说过:“所谓大学者,非指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充分说明了师资队伍建设在高校建设的重要地位。要树立教员是院校办学的主体、是院校的宝贵财富的思想,尊重教员,爱护教员,关心教员。要通过制定各种向教员倾斜的政策,提高教员的地位,使教员对院校有认同感,归属感和使命感。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培育教学名师。院校要加大培养与引进的力度,全力打造学术带头人队伍,加快学科梯队建设步伐;要通过教学名师建设工作,带动整个师资队伍上水平;要加强教员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员的敬业精神,形成优良的师德师风;要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不断成长的环境,真正建设一支熟悉社会需求、教学兼职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教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要转变思想观念,用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要求的教育发展观、人才质量观指导教员队伍建设。
2.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工作是院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院校应树立教学质量是院校生命线的观念,从维护院校生命的高度,认真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并切实抓好教学工作,保证人才培养质量。首先要在全校范围内统一思想学员提高认识学员明确“院校工作以教学为主”,要在全校营造一种为教员服务、为教学单位服务、为教学一线服务的良好氛围。其次要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系统、教学保障系统和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其中教学管理系统应包括院校分级管理教学的管理体制和使之有效运转的运行机制、一支精干的教学管理队伍以及一套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应包括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考试大纲、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及考核评估办法等)和教学检查、考核评估体系(如教学督导学员期初、期中、期末“三期”教学检查;领导、教员和学员的评教评学学员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估以及校、院校教学工作评估等)。
三、突出重点建设、健全评价制度
1.突出重点建设
院校工作千头万绪,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平均分配力量和精力。这就要求院校分清主次,抓重点,抓主要矛盾。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就院校办学而言,重点也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体现出来的。院校应当抓那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院校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的方面,尤其是那些可能成为院校优势,能够创建院校特色,乃至打造院校品牌的重点工作或重点项目。(1)重点学科建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科梯队,凝炼学科方向,创建院校特色,打造院校品牌,并为院校今后向更高层次攀升奠定基础。(2)重点专业建设。主要是解决人才培养问题,重点是创院校人才培养特色,要着重在“异”字上做文章,努力打造院校的专业品牌。(3)重点实验室建设。新建本科院校的重点实验室建设应当有别于重点高校的重点实验室建设,其着眼点应放在有利于提高学员实践能力和教学质量上。(4)重点课程建设。院校的教学质量主要是靠课程的教学质量来体现的,课程建设水平高,教学质量也相应地高。
2.健全评价制度
院校教学评估的根本目的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各院校以评估作为契机,有组织的进行教学基础建设和推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教学工作的建设与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迎接教育部教学评估的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既要加倍珍惜,更要大力巩固与发展,要以取得的自评建设工作成绩为契机,立足长远,认真总结经验,坚持和完善行之有效的措施,使评建工作与正常的教学工作相适应,把有效的应急措施变为常规措施,把临时管理变为长效管理,努力提高办学质量。
院校每学期通过教学督导、学院评教、领导干部听课、专项教学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认真落实对教学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并把检查评比结果作为衡量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高度注重各学院的教学档案和原始资料的管理和建设。评估后,每学期院校依然聘请专家严格按照评估指标体系对院校的资料库建设进行检查并及时反馈检查意见,督促各学院整改。不定期开展组织院校互相观摩交流,相互探讨,共同进步。开展多方位的专项检查:如毕业设计、实验室、课程建设、教学项目、新专业、特色专业等专项检查。院校通过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工作,促使院校各部门和教职员工提高按教育规律办事、按标准要求办事的自觉性,坚持做好日常的各项工作,使教学工作在标准化、规范化状态下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