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施果树栽培原理及其关键技术

2009-06-21代晓慧李龙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6期
关键词:关键技术

代晓慧 李龙平

摘要阐述了设施果树的栽培原理,介绍了设施果树栽培的关键技术。以期为设施果树的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关键词设施果树:栽培原理: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S6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6-0212-02

设施果树栽培是人为创造适宜果树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以促使果树提前早发芽、开花结果。但设施栽培技术及模式化管理与自然栽培相比区别较大,现将果树设施栽培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1设施果树的栽培原理

设施果树栽培的管理方式有别于露天栽培。在自然界,落叶果树都是由于外界环境不适宜于其生长发育而处于被迫休眠状态,而设施栽培是人为创造可控的适宜果树正常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促其生长发育,把果树生长期提早的一种栽培方式,进行反季节生产,加强对其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和探索,是最适宜当地自然条件的栽培技术。

2设施栽培关键技术

2.1设施果树品种选择技术

2.1.1品种选择原则。设施果树品种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栽培的成败。品种在设施栽培中尤为重要,一般选择下列类型的品种:一是选花芽形成快、促花容易、自花结实率高、易丰产的品种;二是以鲜食为主,选个大、色艳、酸甜适口、商品性强、质量好的品种;三是选适应性强、尤其是对温湿环境条件适应范围宽、耐弱光且抗病性强的品种:四是选树体紧凑矮化易花早果的品种。

2.1.2适宜当地发展的优良品种。设施桃树品种有曙光、五月火、瑞光2号、早红密等;设施葡萄品种有京秀、无核白鸡心、矢富罗沙等;设施杏树品种有金太阳杏、凯特杏等;设施李子品种有大石早生、早美丽等。

2.2设施果树的低温需冷量和破眠技术

低温需求量是决定扣棚时间的首要依据。只有当果树满足其需冷量,通过自然休眠后,扣棚才能使果树在设施条件下正常生长发育。

目前大多数专家认为果树完成自然休眠的最有效温度是0~7.2℃的低温累积小时数(称为需冷量),而10℃以上或0℃以下的温度对低温需求的累积基本无效。一般说,桃的需冷量在800~1200h,杏的需冷量为500~900h,李子的需冷量为700~1000h,葡萄的需冷量为1000~1500h。

生产实践中,常采用“人工低温集中处理法”,即当深秋季节平均温度低于10℃时(一般7~8℃),开始扣棚保温,大棚除覆薄膜外还要加盖草帘或草苫,只是草苫的揭放与正常保护时正好相反,夜晚揭开草苫,开启棚内风口作低温处理,白天盖上草苫并关闭风口,保持夜晚低温。大多数落叶果树按此种方法集中处理20~30d,便可顺利通过自然休眠,以后进行保护栽培即可。在宁夏深秋,初冬气温低,累积量时间长。因此扣棚通过自然休眠的时间短。当进行保护栽培时气温低,需棚内加温,正常情况下均在12月底扣棚升温。目前生产中用人工方法代替低温随时打破休眠的技术,在葡萄生产上用石灰氮打破休眠。石灰氮是氢氨基化钙,葡萄经石灰氮处理后,可比未处理的提前20~25d发芽,且发芽整齐。使用前用1kg石灰氮对5kg 40~50R2的温水放入桶或盆中,不停搅拌,充分浸泡2h以上使其均匀成糊状,且加入适量展着剂,然后用小毛刷取适量均匀涂抹在结果枝部的两侧芽眼处,涂抹长度为枝蔓的2/3,涂抹后的枝蔓顺行贴到地面盖薄膜保湿3~5d。

2.3果树设施环境调控技术

果树设施栽培为植株生长创造了特殊的可控小区环境,而不是对露天自然条件的简单模仿和移植,因此,不同地域、不同树种、不同品种的最适宜环境模型不相同,应根据当地条件区别对待、灵活调控。影响果树设施环境的因素主要是光照、温度和湿度。

2.3.1光的调控针。针对果树设施内光照强度弱、光谱质量差、光照时间短的特点,在光照因子的调控上具体措施有:①选择透光率高的覆盖材料。常用有普通、无滴、温反射、复合功能棚模等,可根据经济状况选用。②棚室结构要合理。在保证环境条件下便于调控、坚固耐用、抗性较强的基础上,适当降低棚体高度,以增加果树下部光照。尽量减少支柱、立架、墙体等附属物的遮光挡荫。③铺设反光地膜,在棚内地面或墙体挂竖镀铝膜,利用反射光增强光照。④人工补充,常用光源有荧光灯(4~100W)、水银灯(350W)、齿化金属炎(400W)等。⑤选择适宜的树体结构。⑥加强对树体的综合管理。

2.3.2温度的调控。棚内升温初期一定要逐渐进行,切忌升温过猛、过快,并注意在扣棚前10~15d先覆盖地膜,增加地温,以保证根系极早活动,向上供应水分。温度升降的主要方式是揭帘、通风控制。不同树种在不同生育期的温度需求见表1。

2.3.3湿度的调控。设施内空气湿度的调节仍较传统,湿度过高时可通过风口放风降湿;湿度小空气太干燥时,主要通过地面浇灌和空间喷雾来调节。土壤湿度的调节主要采用控制浇水次数和每次浇水量来实现。不同树种不同时期控制的相对空气湿度见表2。

2.4提高设施果树坐果率的技术

2.4.1养根牡树,提高贮藏营养。特别是建园时,必须进行带状(80cm×80cm)或穴状(80cm×80cm×80cm)的改土培肥。注重有机肥进行1年1次集中施入,保持养分的均衡供应。

2.4.2适时扣棚,切勿超年生产。超早扣棚加温,果树没有通过自然休眠,经保温后花勉强开放,但花不整齐,尤其是花粉生活力大幅降低。因此,设施果树栽培时,果树必须完成自然休眠,才能进行保护生产、正常开花结果,实现丰产。

2.4.3人工授粉。栽植时配置授粉树,同为主栽品种,可隔行定植,一般主栽品种与授粉树的比例为4:1,花期用“鸡毛弹子”,即授粉或人工点授,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花粉贮备制度”就是先采集露天自然条件下的花粉,贮存于0~-20℃(-20℃为最佳)的低温下,待棚内花期开放时采用人工点粉、喷粉等方法授粉。

2.4.4棚内放蜂。花期棚内放蜜蜂或壁蜂进行辅助授粉,目前提倡壁蜂授粉效果好,饲养管理简单,值得设施果树栽培大力推广。一般每棚放置蜜蜂1~2箱,壁蜂100~200头。

2.4.5喷生长调节剂。在花期喷0.3%硼砂+0.2%尿素、0.2%磷酸二氢钾或300倍稀土微肥2~3次,均可显著提高坐果率。

2.5设施果树的控长技术

2.5.1限根生长。根系是决定果树生长发育的主体器官,通过调节设施果树根系的分布、类型和生长节奏,可以较好地控制地上部的生长发育。限根主要是限制垂直根、水平根的数量,引导根系向水平方向生长,促进吸收根的发生。限根的方法有:①果树浅,在栽植时,根茎要高于地面2~3cm。②起垄。是限根生长最为方便有效的方法。栽植时先起垄,以提高地温,促进吸收根大量发生,有利于树体矮化紧凑、易花早果,也利于果园管理和更新。③容器限根。是把果树植株栽于单个容器中,然后建棚进行设施栽培。常见有陶盆、袋式、箱式3种类型。其他限根技术还有底层限制、根系修剪等方法。

2.5.2喷生长调节剂。生产中常于揭棚后,经过修剪整形促花生长,为控制生长促进花芽形成而采用的技术,生长中使用最多的是在7月对树冠喷100~200倍15%的多效唑、PBO等抑制剂,蘸新梢顶尖,控制旺长,以达到控冠促花的目的。

2.6设施果树树体综合管理技术

同露天自然栽培相比,设施果树在树体综合管理技术上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提高土温,使地上地下生长发育一致。扣棚前30~40d棚内地面全部覆盖地膜。②扣棚至开花前,枝梢喷1%~3%尿素1~2次,促进花芽发育。③根据树体、品种特性及定檀密度,采用合理树形。核果类采用“丫”字形、开心形、钫锤形。④正确采用修剪技术。冬剪以疏为主,主要疏除挡光大枝、外围竞争枝、弱枝。多保留中短枝,及时回缩复壮结果。增加棚内修剪次数,及时抹除萌芽和摘心,疏除稠密的副侧枝和无果枝,节省养分,改善通风透光。⑤必须进行人工授粉。一般流动授粉或点授花期进行2~3遍,提高坐果率。⑥适时疏果。坚持壮枝果的原则,疏去过晚花。花后3周去除畸形果、小果,双果留1个,一般长果枝留1~4个,中短果枝留1~2个,尽量留侧果。少留背上果和背下果,留果间距15cm左右,做到果实分布均匀。⑦加强叶面补肥,坐果后每隔10~15d进行叶面喷肥,前期以氮为主(0.2%尿素),后期以磷钾肥为主(0.3%磷酸二氢钾)。⑧肥水管理。秋施有机肥,施肥量较露天栽培增施30%,以利改土,培养壮树,增加贮备;适当减少和控制无机肥的使用数量,约为自然条件下的1/3~1/2;由于自然蒸发量减少,应减少棚内果树的浇水次数和数量,避免大水漫灌。⑨病虫害防治。棚内病虫害除用化学农药防治外,虫害主要用农业措施防治。如棚内挂黄板、主干涂药环、人工摘除虫梢。⑩高度重视揭膜后的树体管理,采用重回缩,促发1级枝条生长量,控制多级萌发和旺长,促进花芽形成,提高花芽质量,保证枝条壮实,养分充足。

猜你喜欢

关键技术
‘阳光玫瑰’葡萄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防雷关键技术在自动气象站系统中的应用探究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关键技术研究
基于多源卫星影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关键技术研究
无人机集群作战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AI全科教师开发:基础、模型与关键技术
多电飞机起动/发电系统研究和关键技术分析
空域分类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关键技术的改进方法研究
TD—LTE关键技术与发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