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毒死蜱,啶虫脒微乳剂防治黄条跳甲田间药效试验
2009-06-21徐样庚郑礼旺
徐样庚 郑礼旺
摘要开展了21%毒死蜱·啶虫脒微乳剂防治十字花科蔬菜黄条跳甲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2d,21%毒死蜱·啶虫脒微乳剂(g.ai)141.75g/hm2、110.25g/hm2、78.75g/hm2对成虫防效分别为93.12%、88.64%和80.76%;药后7d,对成虫防效分别为86.80%、80.50%和69.17%,对幼虫的防效分别为85.19%、77.65%和65.17%,其中141.75g/hm2和110.25g/hm2的用药量对十字花科蔬菜黄条跳甲具有优良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可作为防治黄条跳甲的优选剂量。
关键词21%毒死蜱·啶虫脒微乳剂;黄条跳甲;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S48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6-0112-01
黄条跳甲属鞘翅目叶甲科,目前已成为危害余江县十字花科蔬菜极为严重的害虫,在菜田中主要有黄曲条跳甲、黄狭条跳甲、黄宽条跳甲、黄直条跳甲4种。该虫的成虫和幼虫均能为害。成虫主要啃食叶片,咬食叶肉,轻者菜叶片被咬食形成许多小孔洞,使蔬菜的光合作用降低,严重的咬坏生长点,最后只剩叶脉或整株死亡:幼苗被害后不能继续生长而死亡,造成缺苗毁种;幼虫于土中为害菜根,蛀食根皮,咬断须根,致使地上部分的叶片变黄而萎蔫枯死,影响齐苗。成虫和幼虫还可造成蔬菜植株的伤口,传播软腐病。目前,黄条跳甲在余江县蔬菜上发生为害比较严重。长期以来,菜农主要依赖化学药剂防治,且多以防治成虫为主。叶面施药无法兼顾土中幼虫、蛹和卵,药剂持效期一过,成虫不断羽化出土为害,菜农只能增加喷药次数和加大用药量,导致杀虫剂防效下降,且严重污染环境,降低了蔬菜品质。为了指导菜农合理用药,笔者开展了21%毒死蜱·啶虫脒微乳剂防治十字花科蔬菜黄条跳甲的田间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余江县城郊的蔬菜基地,该菜园为老菜园,土壤肥沃,排灌方便,且常年种植小白菜、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黄条跳甲常年重发生。
1.2供试药剂
21%毒死蜱·啶虫脒微乳剂,成都新禾农化有限公司生产;3%啶虫眯乳油,河北野田农用化学有限公司生产;40%毒死蜱乳油,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3防治对象
防治对象:黄条跳甲(Phyllotreta spp)。
1.4供试作物
供试作物为小白菜,品种为四月慢。
1.5试验设计
试验设6个处理,分别为21%毒死蜱·啶虫脒微乳剂(g.ai)78.75g/hm2(A)、110.25g/hm2(B)、141.75g/hm2(C);3%啶虫脒乳油(g.ai)22.5g/hm2(D);40%毒死蜱乳油(g.ai)300g/hm2(E);以喷清水作对照(CK)。采用喷雾法,用水量为750L/hm2;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0m2。
1.6施药与调查统计
按用药液量750kg/hm2的标准配制各处理药剂,在每株虫量平均达到成虫3头以上时用MATABI喷雾器均匀喷雾施药1次。施药时,先在试验区四周喷药带喷施再往中心推进。于施药前调查成虫基数,药后2d和7d分别调查残余活成虫数量,并在药后7d进行幼虫调查。
成虫调查方法:每小区随机选取30株小白菜调查活成虫数。幼虫调查方法:在药后7d,每小区固定4点,每点调查2株,将植株根部及周围泥土挖出并用清水漂洗,调查泥土中的活幼虫数。药效计算方法按《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GB/T17980.18~2000)进行,并用DMRT法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处理之间防治效果的差异水平。此外,施药后,要注意观察各处理对小白菜的药害情况及其生长发育情况。
2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药后2d,处理B与处理C的成虫防效没有显著差异,2处理与处理E的成虫防效亦无显著差异,三者均显著高于其余2个处理的成虫防效,且处理A、B、C、E的成虫防效显著高于处理D的成虫防效。药后7d,处理C的成虫防效显著高于处理A、B、D、E,处理B的成虫防效与处理E没有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处理D和处理A的成虫防效,处理A的成虫防效显著低于处理E的成虫防效,但显著高于处理D。处理B、C的幼虫防效与处理E的幼虫防效没有显著差异,显著高于处理D。处理A的幼虫防效显著低于处理E,但显著高于处理D。由此可见。试验药剂21%毒死蜱·啶虫脒微乳剂对十字花科蔬菜黄条跳甲有良好的防效,其速效性、持效性和防效明显好于3%啶虫脒乳油,该药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对蔬菜安全,并且对同期发生的菜青虫有一定的兼治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3小结与讨论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喷施21%毒死蜱·啶虫脒微乳剂7d后,其对黄条眺甲的防效达69.17%~86.80%,可见其对黄条跳甲具有优良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可作为防治黄条跳甲的优选药剂。推荐用量有效成分110.25~141.75g/hm2,在每株成虫3头以上时均匀喷雾1次,用水量750L/hm2,喷雾时先喷四周后喷中央,而且必须均匀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