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高级英语教学

2009-06-20杜新芳

职教论坛 2009年14期
关键词:输入输出复合型人才

摘要:从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日益严峻的形势入手,指出这种现象的发生是课程设置脱离实际需求、语言材料输入与学生语言产出失衡的结果;认为高级英语课上应对二语习得的输入输出理论进行升华和提高,并与教育部2000年《高校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接轨,以期达到改变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这种不平衡状态。

关键词:输入;输出;高级英语教学;复合型人才

作者简介:杜新芳(1972-),陕西渭南人,咸阳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教学,修辞学。

基金项目:咸阳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项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其应用研究》,项目编号:07XSYK208。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7518(2009)14-0034-02

近几年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对于类似于我院的二类本科院校就更不用说了。用人单位也认为,我们的英语毕业生除了掌握英语之外对其他诸如金融、通信、法律、经贸、新闻等方面的实用知识了解很少,有些学生甚至对国外的风俗礼仪一知半解。他们说现在招聘的英语专业大学生都只能做普通的翻译,要走向专业岗位至少要两年左右的专业培训;他们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甚至两专多能、复合型外语人才”。可见,当今英语专业学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在于许多学校的现行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从一定程度上讲脱离了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这样也就出现了由于语言输入与输出不平衡导致的“哑巴英语”“只善于考试”的现象,基于我校课程资源有限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笔者从克拉申的输入输出理论得以启发,探讨如何从综合课高级阶段的高级英语课寻找突破口,与《大纲》所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接轨进而缓解我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日益严峻的形势。

一、“二语习得理论”

1.输入理论。我院英语专业01级至04级学生在初级阶段一直沿用邹为诚主编的《综合英语教程》,从05级开始使用何兆熊主编的《综合教程》,到了高级阶段,笔者发现,在高级英语课堂上,05级学生总体上说来,比前几届学生词汇量都大,语言运用能力也较强。这两套教材相比,两者都注重了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但何的知识体系要新一些,词汇丰富一些,从语言材料输入的能容和质量方面都高于邹的,受到我系教师的好评。这充分说明了学生所接触的语言信息材料的质量对外语学习的积极性的决定作用。

Krashen的输入假说是对这一关系的理论阐释。这一理论学说是Krashen的监控理论的核心,他认为可以通过理解信息和接收可理解性输入完成二语习得,他把可理解性输入定义为听到的或看到的、稍稍超过语言学习者目前水平的语言知识,也就是说语言学习者目前水平的语言知识状况为i,下一个阶段就是i+1,所以只有i+1水平的输入才能发挥作用[1]。

同Krashen一样,Spolsky认为没有可理解性输入就不会有习得,不同的是他还总结出了74个语言学习的条件,其中就有一条是简化的语言条件,也就是对不同的学习者量体裁衣,提供可理解性输入[2]。

2.输出理论。然而对于语言习得来说,对于语言学习来说,只有输入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迫使学习者从加工所储存信息的输出阶段。加拿大学者Swain基于浸入式教学研究,提出了语言的输出理论。她指出:“可理解性输入”在习得过程中固然有很大作用,但它不能使学生全面发展他们的英语水平。她认为,如果学生想使他们的英语既流利又准确,不仅需要“可理解性输入”,更需要“可理解性输出”。她把“可理解性输出”定义为一种需求,这种需求可以推动学习者不仅传递一种信息,而且传递的方式准确、连贯、合适。

世界著名语言学家Rod Ellis在其著作《二语习得》勾画的语言输入与输出的流程图形象地阐释了输入与输出的关系:输入→吸收→二语知识→输出。他认为,习得者进行语言输入时,部分信息被摄入,进入短时记忆,一些被吸收的知识被储存在长时记忆里,成为第二语言知识,需要时就输出出来[3]。可见,掌握外语的过程是一个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输入是第一性的,是输出的基础,输出是第二性的,是输入的目的。

二、专业英语基础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纵观国内高级英语教学发展进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以教师为中心、以语法讲解为重点的传统教学法阶段;八十年代后以交际法理论原则为基础的协商式互动教学模式阶段;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与交际法原则提出的合作教学理论阶段;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情感交流教学模式以及在由上而下的阅读理论基础上提出的语篇分析教学法阶段”[4]。但是,笔者从近几年教学中及束定芳教授的研究中发现,作为外语基础课之一的精读课已经没有了多少读的成分,而是以老师讲解为主,教学活动的设计也是和该课程的宗旨相违背的,受到传统的PPP教学模式(讲授Presentation——练习Practice——输出Production)的影响,学生总是被动地参与学习,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这便造成语言能力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学生最薄弱的就是听与说的能力,虽然掌握一定的词汇量,能阅读一般的文章,但很难听懂口语,开口讲英语很吃力,更难在不同场合用英语进行交际。基本是重知识轻交际,根本无法保证学生摄入足够的语言输入,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也就谈不上提高学生的外语阅读能力、更无法适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需求及满足他们参与实践的外语交际活动的需求[5],更谈不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了。

三、解决办法

从以上对专业英语基础教学现状的分析看来,我们目前的教学中输入与输出严重失衡,重于前者而疏于后者,也就出现了前面所提到的“哑巴英语”“只善于考试”的现象,而且输入的质量也远远不能达到当今对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教育部2000年《高校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阐明:高校学校英语专业应当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文化知识,并能熟练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6]。而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很难符合这个要求,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外语教学课堂模式必须改革。

1.提高语言输入质量,加宽信息输入面。专业基础课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欣赏能力,同时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外语课堂对于许多中国学生(尤其是初级阶段)来说是其语言习得和学习过程中接受外语输入的最主要场所,对部分学生甚至是唯一的场所。但是在高级阶段,我们的目标不仅局限于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首先我们必须重视课堂上提供给学生的语言材料的质量及真实与准确性,输入的内容应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而递增并且有一定的难度(这与Krashen的输入假说是一致的),而且自身的语言也不能仅仅局限于简单、单调的课堂英语,应该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幽默感,这样学生不仅能够跟得上,还会有思考(英语思维),同时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给增强学习者的过渡语能力创造了条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仅仅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已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另外,教师在选择语言信息输入材料时,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还应拓宽信息输入面,尽可能地多涉及一些边缘性的知识,与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接轨。

2.转变教学观念,既重视输入,也重视输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产出能力。这种观念的转变应体现在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诸如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的设置、评估的设计等,不能仅仅满足于形式。传统教学中的输出拘泥于形式,以单一地开展活动为手段和目的,忽视了效果。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输入和输出的关系绝不可割裂开来。语言输出在语言习得中起同样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在注意二者平衡的过程中应略倾向于后者。它不仅是对输入的反馈和验证、强化对输入的理解和巩固,而且能激发更多、更有效的输入给学习者过渡语的发展(即就是语言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机会,促进过渡语输出的自动性。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要学习者充分发挥英语的工具作用,恰如其分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学习者只有既掌握了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文化知识、又具备了一定的语言产出能力,才能真正达到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才能避免事倍功半、哑巴英语等严重问题出现在我国专业英语教学中。

3.加大学生主动去进行语言输入与输出的机会,提高学生语言产出能力。高级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语言认知能力和语言基础知识,明确他们的学习目的,综合课程高级阶段的教学在注重学生信息接收能力提高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学生语言产出能力的提高,增强他们的过渡语话语能力。那么,这个阶段的教学不能仅满足于课堂,应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组织他们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如课外阅读、演讲、辩论、读书报告会、戏剧表演、编辑报纸杂志等,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利用现有图书资料和网上信息,获取知识,在运用知识和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独立学习工作和与别人协作的能力,提高过渡语

话语能力。

四、结论

信息输入和输出是英语教学的两个终端行为,两者之间应有相对的平衡,只输入不输出是不完整的语言学习,只注重输入而忽视输出是事倍功半的、不成功的语言学习。首先教师要把学生看作学习过程中的能动主体,应该注重学生的输出,让课堂成为学生语言实践的场所,创造培养语言产出能力的机会,提高他们学习的自我意识,帮助他们能动地参与交际,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实践过程中,更好地将语言输入转换为语言吸收,从而达到语言的输出目的;同时,还应尽可能地拓宽信息输入面,多涉及一些边缘性的知识,为培养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最后还应该不时地提醒学生对自己要有明确的科学定位,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总之,作为专业基础课的高级英语课程教学应该对输入和输出理论有所提高和升华,才能在课程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培养出适合时代需要的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暴丽颖.从语言习得角度探讨课堂外语教学的必要性[J].外语界,2007(1):61-66.

[2]Spolsky B.Conditions for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188.

[3]Ellis, Ro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65-66.

[4]丁小蕾.高级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5).

[5]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J].外语界,2006(4):21-29.

[6]梁雪松,陈黎峰,陆莺.英语专业课程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外语界,2006:(4)30-35.

责任编辑:夏焕堂

猜你喜欢

输入输出复合型人才
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第三语言韩国语教育
基于校企合作的“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的跨界培养
“四环节”下的牛津英语课堂模式
虹桥THALES二次雷达S模式信号输出配置探讨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浅议习得理论下初中英语教学的策略调整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丰富输出活动提升语用能力研究
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