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队教学法的课程开发

2009-06-20

职教论坛 2009年14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能力培养

应 宏

摘要:团队教学法强调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以课程专题为主线,以团队学习为中心,以任务目标为使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素质培养为目的,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论述了团队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内涵特点、实施程序,以及团队教学法对课程建设的要求。

关键词:团队教学法;使命管理;实施程序;课程建设;能力培养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0834165),重庆三峡学院计算机类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应宏(1962-),男,重庆万州人,重庆三峡学院数字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教育与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9)14-0014-02

传统教学方法以“知识为本位”,强调学科知识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教学上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强调识记,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强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忽视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企事业生产组织形式网络化、信息化对高等教育要求的提高,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是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人才的重要方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提出了“团队教学法”。团队教学法(Team Teaching)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以团队学习为中心,以课程专题为主线,以任务目标为使命,强调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三维培养,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团队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重要内容。欧美诸国纷纷倡导“主题探究”与“设计学习”活动。日本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学习时间”。我国台湾推行新课程体系中“十大能力”的第九条规定“激发主动探究和研究的精神”,第十条规定“培养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当前课程改革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设置研究性学习,改变学生单纯、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学习环节,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多种渠道以及将所学知识加以综合应用的机会。目前正在实施的高等学校“质量工程”也积极“倡导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现代社会重视人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而高等学校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它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要求所有团队成员分享信息和资源、积极合作、取长补短,从而形成最大的合力,产生最佳的业绩。同时,一个团队良好的管理文化能够充分发挥集体的潜能。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弗朗西丝·赫塞尔本(Frances Hesselbein)在2000年提出使命管理理念。她认为21世纪团队管理将以使命管理为核心,因为“一切工作都源于使命,并与使命密切相关”,“你不需要为了管理而成为管理者,你是为了使命而成为管理者。你所做的一切工作,无非是与大家进行沟通,让大家接受这个使命,然后团结带领大家,朝着这个方向前进。”使命表达了我们“为什么做”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如果一个团队没有使命,那么它有可能只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何时做”,而不知道“为什么做”。事实上,只有弄清楚“为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否则,你永远不能取得应有的绩效,永远也发挥不出团队的最大潜力。

以上说明,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能力,运用先进的团队管理文化,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使命管理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是构成倡导团队

教学法的思想背景,也正是团队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二、团队教学法的内涵

团队教学法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以专题为主线,以团队学习为中心,以任务目标为使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素质培养为目的,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团队,实行教师指导,学生组长负责。教师将教学内容的某些部分、大作业、课程设计等分别设置不同的“学术专题”,将它们分配给各个学习团队,由团队成员共同学习、主动探索、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实现目标。

在团队教学法中,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既注重最终的学习结果,又注重完成任务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由于在团队教学法中营造了“创造性的幸福人生”,具有一定的使命管理倾向,这种使命管理,是通过各尽所能的自我管理开发和团队协

作创新的过程来实现的。

三、团队教学法的实施程序

(1)团队组建:学生团队组建可随机组队,然后推荐组长。也可由教师先指定组长,再由组长选择成员,教师进行协调等方式组建。

(2)订制专题: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设置不同的“学术专题”。专题可以是教学内容的某个部分,可以是拓展学习的大作业,可以是课程设计等,专题的大小、难易、时间要求、任务目标等要适当。专题的内容及要求的订制是团队教学法实施的基础和关键。

(3)专题探究:将相同专题或不同专题分配给不同的团队,各团队成员分工协作,在组长的带领下确定工作方案,并按确定的程序开展探究。

(4)成果展示:专题任务完成后,每个学习团队须把形成的成果向全体同学展示。成果的展示不拘形式,可以充分利用专题内容的特征和发挥团队成员的特长。

(5)总结评比:主要根据每个学生在该项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合作能力及成果等进行评价,可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估,之后再由教师对专题探究形成的成果进行检查评比,师生共同讨论给出评价成绩。

四、团队教学法的课程建设

1.团队教学法的课程管理。团队教学法中融入了使命管理理念,对课程的管理应该紧紧围绕着课程及专题的“使命”这个核心,抽取出对使命实现有着不同影响程度的要素:院系主任、教研室、实验室、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在此借鉴管理学家弗雷德里克(Frederick)的管理模式,来构建课程使命管理的模式。

如图所示,要实施使命管理,院系主任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要有效统筹整合教师、教研室、实验室、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等五个要素,充分调动教研室、实验室、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教师要有效地传达课程使命所包含的信息,激励学生,使其成为团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进而激发团队成员主动收集信息、学习事实、学习规则、思考问题,才能最终推进“使命”这个核心价值的实现。

2.团队教学法的课程选择。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有其特定功能及运用范围,也有其局限性,只有将教学方法进行恰当选择、合理组合、正确运用,才能发挥教学方法的作用。团队教学法也有其适用范围,它不太适合于基础课教学,比较适合于内容综合、实践性强、理论发展变化较快的专业课。如果与实验室研发、校园网辅助教学、实验室模拟创业、学科竞赛等手段结合起来,在保留其精神内涵的前提下,将它做若干变通、修改和丰富,可以运用到更为广阔的教学实践中,从而把团队教学法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虽然团队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十分有效,但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学科性质与特点、学生发展水平、教师本人的素质和个性、教学时间与教学条件不同来选择是否可以采用团队教学法以及应该在何时采用团队教学法。

3.团队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团队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转换角色。运用团队教学法教学,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的角色发生转换。要求教师熟悉课程内容。运用团队教学法教学,要求教师对课程内容必须达到熟、透、精,了解课程的理论和技术前沿,对课程能做到深入浅出、居高临下,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各种“学术专题”,这需要教师具备更高学识和教学水平。要求教师学术并举。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做大量的案头工作,还要应对学生团队学习中的各种未知的问题,解决学生在专题研究、项目设计中问题,使学生的行为掌控在教师的视野中。

4.团队教学法对课程资源的要求。采用团队教学法需要更加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除教材外,要为各团队的不同专题指定参考书籍、中外文献和国内外网站等资料,以避免学生面对专题无资料、走不必要的弯路等问题,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网络课件、网络课程、专题学习网站、多媒体资源库、题库、案例库等教学资源,建立有利于团队协作学习、探究问题的网络平台。要提供多媒体组合教学平台、实验室、Web教室网、校园网、因特网等团队学习创新平台。

五、结束语

在团队教学法的具体实践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而成为了一名向导和顾问。他帮助学生在独立探究的道路上迅速前进,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团队学习完成专题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在今天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新知识产生和递增的速度是惊人的,知识的传授是无止境的。所以,在有限的学校教育中,我们最应该考虑的是用什么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技能和方法,而不仅仅是考虑教给学生什么知识。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有渔。”

参考文献:

[1](英)兰伯特.个人与团队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8).

[2]王伟.赫塞尔本的“使命管理”新理念[J].唯实,2002(8).

[3]喻玲娜,龚波.大学使命管理理念与模式建构的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7(2).

[4]应宏,徐家良.团队教学法在数据库原理课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8(4).

责任编辑:葛力力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能力培养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基于就业视角的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