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学生个性 放飞思维翅膀

2009-06-20郑素云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个性阅读教学语文

郑素云

摘要:语文阅读是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生活、学习知识、接受熏陶的过程,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在学生与文本之间创设一个平台,使学生通过这个平台去探寻未知世界的奥秘,去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本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放飞思维的翅膀。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学生;个性

由于学生存在着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上的个性差异,对文本的理解也会存在差异。因此,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放飞他们思维的翅膀,以达到学生语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提高与发展。

一、尊重学生个性

语文阅读教学在注重教学内容价值取向的前提下,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个性化阅读的根本;让学生张扬个性,从而造就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是阅读教学的目的。由于学生的年龄、知识与教师的差异,学生群体中的个体差异,决定了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多元化特征,不能用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来统一、限制学生,要鼓励学生富有个性地去学习和发现。

1尊重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课改对每位教师提出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个性张扬的乐趣;把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展示自我。

在《海上日出》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批、画、点出自己喜欢的句段,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喜欢的理由。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学生从描写方法上讲见解,也有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图画来展示。然而,教师在扫视中发现一只很犹豫且不自信的小手。教师走近他,用鼓励的口吻对他说:“你也说说吧!”他点点头说:“我喜欢太阳升起之前的那段景色描写。”教师摸着他的头说:“我相信你有理由!你能把自己的理解融入到朗读声中去吗?”在教师的鼓励下,他自信地点点头。拿起课本声情并茂地读了起来,他那发自内心的朗读深深地感染了大家,顷刻间,教室里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差异,更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有了教师对学生个性差异的认同、接受,就会营造出民主、和谐的气氛,也能听到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使每个学生都会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2尊重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学生对文本的感知需建立在读懂全文,深入理解的前提下,教师要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自主地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抓住典型的语言信息,进行不同的富有个性的朗读,读出不同的感受,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之处。

在《草虫的村落》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后,进行一次个性化朗读:学生以“草虫村落”的“村民”的身份与作者进行对话。学生都能以不同角色热情洋溢地、富有情趣地朗读,把“美丽的南国少女”形象,“驻足痴望的黑甲虫”的痴态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个过程使学生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又与作者产生共鸣——对大自然的喜爱,对小生灵的赞美,领悟了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所在。

二、放飞思维的翅膀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可以使学生从文本中获得与之相关的更为丰富的体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契机。教师要努力创造出多种空间。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读中想像,放飞想像的翅膀,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积累知识,在丰厚的知识积累中创新。

1同中求异,激发创新思维。一切创造都源于发散思维。也就是从一到多,从各个方面思考,从各种可能的条件思考,获得与众不同的,新颖独特的结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设法发散学生思维,发掘学生思维的潜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在《坚定的锡兵》一文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读懂了全文后,走进文中末段:锡兵被小姑娘的精神所感动,简直要流出眼泪来了,但是他不能这样做。教师问:“这是因为什么呢?”学生的回答有:“是因为他怕小姑娘伤心。”“因为他要坚定地保护小姑娘。”……教师针对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而多向发散思维:“锡兵坚强不屈、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感动你、我、他。此时你想对锡兵说些什么?”学生说:“锡兵那坚强不屈的精神时刻鞭策着我。“你是小姑娘最坚定的保护神。”……课堂上,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展开了多向思维,用感悟和创造思维点燃了创新的火光。

2重视质疑,放飞创新思维。质疑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也是激活创新思维的途径。培养质疑习惯是为了让学生跳出常规思维圈子,打破思维定式,大胆地释放出头脑中千千万万个问号。启发学生积极探索,在问中学会思考,在同中学习创造,用好奇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奥秘,用创新的思维去构建自己的奇思妙想。

在《西风胡杨》一文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感悟,于是,有学生回答:“‘还在的胡杨指的是能阻挡风沙的活着的胡杨。”“也指死后千年不倒的胡杨。”“我认为这既指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的胡杨,也包括了倒下去千年不朽的胡杨。因为它们的身上都透出了一种坚韧不拔,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一质疑,使学生对胡杨生命意义的理解由生长衰败的表象进而延伸到生命价值的意义上。

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空间,让他们充分地阅读,当学生在情感上达到沸点时。教师要及时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这些过程无不闪现着创造的灵光,学生的不同个性、奇思妙想,在这里可以得到酣畅淋漓的流露,从而开启他们的创新思维,放飞思维的翅膀。

猜你喜欢

个性阅读教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