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2009-06-20杨玉双
杨玉双
摘要:素质教育注重对人的能力的培养,而考试多是考查学生对一些知识的掌握程度。本文指出考试不是与素质教育水火不容、只能兵刃相见的,它们应该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不应背道而驰,而应相存相依。
关键词:考试;素质教育;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素质教育高举大旗。一路高歌而来。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呢?从狭义上说,素质包括生理学和心理学两方面。《辞海》中写到:“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这是狭义的素质解释,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的含义不再只有这些了。现在我们所提的素质一般是指教育学意义范畴,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那么素质教育就应该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两方面。内在素质主要是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等对人未来的发展起引导和主导作用的观点和看法,外在素质则是一个人在具体事件中所展现出来的能力和他所取得的成就。
什么是考试呢?字典中解释到:“通过书面或口头提问的方式,考查知识或技能。”溯其渊源,考试制度历史悠久,起源于隋朝的科举制度。在唐朝得到发展和完善,随后被沿用千年之久,直至今日我们的考试也在继承科举考试的某些内容。那么考试是不是与素质教育水火不容。只能兵刃相见呢?我认为:非也。
一、系出同门,相煎何急
考试的目的是考查被试者的知识和技能:素质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内在观念和外在能力。什么是能力?能力是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那么主观条件包括什么?当然要有相应的知识做基础,相应的技能去操作。从这一点看来考试和素质教育并非冤家对头而应该是亲如姐妹。近如连理。那么为什么考试被归入应试教育而与素质教育隔河相望,楚河汉界分得如此清楚呢?
考试作为教育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被人们刻画为“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老师的法宝”。其实,这考试可不光是老师的法宝,更是领导的法宝、社会的法宝。老师为什么以分数衡量学生?因为学校领导以成绩衡量老师。为什么校领导以成绩衡量老师呢?因为更高的领导甚至社会以升学率来衡量学校。这似乎就让我们明白了考试缘何如此重要,原来很多层次的人都在顺着这一根藤条攀爬,环环相扣,连接紧密。有人要问了,重视不更好吗?考试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吗?可是同题恰好出在这里。我们都知道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那是因为它承载了太多的爱,就像我们对孩子的溺爱。人们太重视考试了,所以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眼里只看到考试考了哪个题,怎样能在这个框架内得到高分,不考的不讲。需要过程体验的直接告诉他们就这样做就行,省略了从起点到终点那些费时、费力但能锻炼和培养能力的过程。所以考试的路走进了怪圈。
其实,我们站在高处、远处看考试,它应该是素质教育的服务者,而不是敌人。
二、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俗语说:“远亲不如近邻。”为什么呢?因为邻里间走动频繁,越走越近,越走越亲。那么考试和素质教育这对亲姐妹也应该常走动,勤交流。互谅互让,互帮互助。
1一餐多点,荤素搭配。营养学讲究每样来一点,以求营养全面均衡。考试也一样,不光要考查“死”知识,还要考查“活”技能,比如近年来的语文考试中出现的口语交际、材料统计分析等题就是一项进步,当然探索的路还很长,但毕竟我们已进步。以后考试应本着既考查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又能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这样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顺着这条路走下去一定不会错。
2煎炒烹炸,形式多样。除了在考试内容上做文章外,我们还要改革考试的形式。最早的考试都是百分制闭答卷,也就是闭卷考试,后来在百分制的基础上又有附加题给考生一个自由发挥和展示的空间。再后来又出现了开卷考试、半开卷考试,又有了口试、操作性考试等等,考试的多样化必将使考试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
3色香味质,全面评点。好看的菜不一定好吃,好吃的菜不一定好看,好看又好吃的菜不一定有营养,那么怎样才算是一道无可挑剔的上等佳肴呢?显而易见。好看、好吃又有营养。内容丰富了。形式多样了,考试还有什么桎梏需要剔除呢?我想这就是评价标准吧。80是优秀。79就是平庸这显然不合道理。要想使考试和素质教育水乳交融地和谐共进,还要完善考试评价标准。改变单纯以分数、试卷评价的陈旧观念,要考虑到学生的分析、判断、思维、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考虑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品质、情感交流等方面的因素,考虑到学生自我努力的过程、自我发展的进程。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考虑到全体学生的长足发展和将来适应社会的能力,使评价机制多元化。真正使物尽其用、人尽其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内在潜能。
总而言之,考试与素质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它们不应背道而驰。而应相存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