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建设项目的成本核算

2009-06-20刘小珊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成本核算

摘要:加强企业开发或承建项目成本核算,减支增效,已成为当前大多数企业的首选抵御金融风险措施,且必将成为企业的长期经营战略。文章结合对多个企业的调研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项目成本控制。

关键词:企业开发;项目成本控制;成本核算

中图分类号:R1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15-0105-02

当前建筑行业竞争激烈,在经济普遍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对从事建筑行业的企业而言,企业间竞争将逐渐由产品质量竞争过渡到价格竞争。企业要在当前金融海啸袭来时,立稳脚跟,保存竞争实力挺过经济危机,必将采取更强有力的自身成本运营管理措施,从而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纵观当今世界,企业大多采取减员增效来保证企业自身资金流顺畅,抵御金融狂潮。但对从事建筑行业的企业而言,企业已拥有的硬件(施工机械及其他固定资产等)和软件(企业技术人才等)实力一旦缺失,对企业的竞争实力会产生不可弥补的大损伤。故加强企业开发或承建项目成本核算,减支增效,已成为当前大多数企业的首选抵御金融风险措施,且必将成为企业的长期经营战略。笔者将结合对多个企业的调研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项目成本控制。

—、为何需加强成本核算

对于成本,不同行业不同专业给出不同的概念。国际通用财务条款认为:“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的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以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我国的企业财务给出的概念为:企业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包括直接工资、直接材料、商品进价以及其他直接支出,直接计入生产经营成本。企业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分配计入生产经营成本。这两个成本概念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我国的成本概念较为具体。

企业开发或承建的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是成本在建筑行业的一种具体形式,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为获取和完成项目所支付全部费用(包含前期、建设期、售后等一切费用),即广义的建设成本。在项目管理中,我们更多接触的是狭义建设成本的概念,即在项目建设期间项目所耗费的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现场其他直接费及建设方(发包方)为组织工程项目建设所发生的管理费用之和。狭义建筑成本,将成本的发生范围局限在某一项目范围内,不包括企业期间经营费用、利润和税金,是项目负责人进行成本核算和控制的主要内容。

国际上,通常建设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步骤有:成本估算、成本预算、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数据分析及归类。在我国,通常把建设项目成本管理划分为相互联系的六个环节,即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可以看出,无论我国还是国际发达国家对建设项目成本管理都强调了成本预测与计划的重要性,即通过科学的预测(估算)来制定项目成本计划,确定成本管理目标。但是,现今我国建筑行业建设项目成本管理的实践效果不佳。有些项目缺乏必要的成本管理环节,前期不进行成本预测和计划,后期不重视成本核算,管理存在随意性;有些项目成本计划和实施严重脱节,没有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或由于成本计划编制质量不高,无法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使成本管理形式化、教条化。究其原因,主要的问题出在成本核算环节。由于我国大多数开发和建筑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项目成本核算体系,成本核算目的性不强,不系统,使项目成本预测与计划失去了数据基础。而成本预测与计划不准确,又使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失去目标。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正是从建设项目成本管理的症结入手,也是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首先,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是当前企业抵御金融海啸来袭的客观要求。当前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特别是市场环境相对较恶劣。2008年初由于美国自由经济体系出现重大失误,造成世界经济在其影响下全面进入衰退期,世界范围内已形成全球经济危机。我国建筑行业亦处于全球经济生产链上,自然无法避免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给行业带来的冲击。而我国建筑业先后实施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其中项目法人责任制明确了项目法人在工程建设中的责任,提高了建筑企业的“寻租成本”;招标投标制有效建立了工程建设的竞争机制,规范了建筑企业工程承接行为;建设监理制促使业主的技术力量与建筑企业平衡,减少了其在施工中以损害业主利益的行为来降低成本的可能性。以上几项制度的实施,为规范建筑行业建设项目建设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给抵御金融风险立下了坚实基础。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环境出现了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特点。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趋缓和大中城市商品房空置率高居不下,同时建筑市场又存在许多经营规模、经营方式和管理水平相近的开发、建设单位,大量生产力闲置,激烈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是建筑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在我国,许多开发、建设企业成本核算工作没有系统开展,主要是由于企业短期行为造成的。通过成本核算,取得的是进行项目管理需要的信息。信息,作为一种生产资源,同劳动力、材料、施工机械一样,其获得是需要成本的。信息经济学理论认为,对信息的需求是因为预期信息所带来的收益要大于获取信息支付的成本。在经济发展的上升期,有大量的建设项目等待开发建设,企业为了快速扩张,普遍采用了粗放型经营战略。这时,企业预期成本核算工作的费用支出要大于预期收益,不愿意分配管理资源于成本核算工作,也就不足为怪了。

但是,现在经济发展处于波谷期,建筑行业发展到了转型关键阶段,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转向内部管理,向管理要企业竞争力。许多学者提出了成本战略管理的概念。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运用一系列成本管理方法来同时达到降低成本和加强战略位置的目的。而成本核算就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一环。从企业成本战略的角度来看,从一段较长的时期来看,企业拥有完整的信息体系产生的收益将远大于暂时支出的信息核算成本。此时,企业不重视信息价值,忽视成本核算工作,将在长期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企业只有推行成本战略,逐步建立信息资源优势,才能适应战略发展的需要。

二、建设项目成本核算的内容

在现代成本管理中,成本的概念有两大分支。一是以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准则和企业制定的财务制度为基础进行核算的成本,称为企业财务成本;另一是根据建设项目管理和决策需要进行核算的成本,称为项目管理成本。企业财务成本和项目管理成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区别:

1.核算的主体不同。企业财务成本的核算主体是企业。通常,由企业法人作为企业财务负责人,组织财会人员核算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发生的全部合理支出,作为企业财务成本。项目管理成本的核算主体是项目,是由项目负责人组织项目管理人员按照项目管理需要对项目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

2.核算的范围和内容不同。企业财务成本核算的范围是整个企业,核算内容包括企业在建项目成本及为组织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的期间费用。项目管理成本核算的范围是具体建设项目,核算的内容包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施工机械成本及为组织项目开发而发生的管理成本和相关费用。

3.核算的目的不同。企业财务核算的主要目的是正确计算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进行建筑生产活动发生的实际成本和应摊销的费用,从而按照国家的规定编制对外财务报表,正确核算企业的利润和应缴税金。项目管理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为成本控制提供数据和依据,为成本预测和计划提供信息。

4.核算的方法不同。企业财务成本核算是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财务通则和会计准则进行的,有一套完整且相对固定的核算方法。而项目管理成本核算方法没有统一的规定,因时因地因项目而异。在核算中,除了会计方法外,还常采用统计学、技术经济、运筹学和其他管理科学的一般性方法,核算方法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

5.核算信息的处理程序不同。一般企业财务成本核算有严格的处理程序。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成本核算人员按照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程序进行,要求账证、账账、账表和账实相符,数据计算精确有据。而项目管理成本核算通常没有一定的处理程序,处理的信息繁杂多样,包括会计、不要求十分精确,只要符合重要性的要求,满足管理的需要即可。

可见,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项目负责人组织管理人员核算的是管理成本,而不是财务成本。如果在实践中将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混为一谈,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成本核算周期长、手续烦琐、数据繁杂、核算结果对项目管理没有指导意义等现象了。将成本核算对象定义为管理成本,一切从管理的角度出发,简化核算过程和结果,改变过去项目成本管理中应用会计方法和会计报表的核算模式,将解决上述的两个矛盾,使成本核算更具

有可操作性。

三、现行建设项目成本核算的具体方法

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核算工作,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根据成本计划确立成本核算指标。项目负责人组织成本核算工作的第一步是确立成本核算指标。为了便于进行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指标的设置应尽可能与成本计划相对应。将核算结果与成本计划对照比较,使其及时反映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例如:以核算的某种建筑材料(主材)实际购买费用支出与该材料工程预算所列费用的比值,作为该材料使用费核算指标,可以综合反映该种材料的实际采购和使用情况,能直观地反应成本利润率。利用成本核算指标反映项目成本实施情况,可以避免以往成本核算中过多的核算报表,简化核算过程,提高核算的可操作性。

2.对影响成本核算主要因素分析。对于任何一个建设项目,都存在众多的成本核算科目,无法也没有必要对每一科目进行核算,否则会造成信息成本较高,得不偿失。在涉及成本的因素中,包括该项目实际作业中资源消耗数量、价格及资源价格变动的概率。例如:进行钢筋加工作业,工人工作效率、钢材加工损耗及钢材价格的市场变动情况都可能成为成本核算因素。项目成本核算的对象应该是可控成本。若钢材由企业统一采购,钢材市场价格对象是不可控成本,不作为成本核算的因素。否则,应根据钢材成本占整个工程成本的比重及钢材市场价格发生变动的概率进行分析,决定是否将钢材价格列为成本核算的因素。对于主要因素的分析方法可以采用常用的排列图法、ABC分析法、因果分析图法等。

3.对成本核算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对主要成本核算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是设置成本控制界限的方法之一。通过敏感性分析,用以判断对某项成本因素应予以核算和控制的强度。例如:某项目计划成本为500万元,目标成本降低额为30万元。其中钢材成本为该项目主要的成本控制因素,其成本占总成本的30%,计划钢材加工损耗率为2%。下面以钢材加工损耗率为成本控制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钢材加工损耗率(控制指标)为1.0%,1.5%,2.0%,2.5%,3.0% ;钢材加工损耗金额(万元)为1.5,2.25,3,3.75,4.5。(以上数据代入下列公式计算):

得到损耗控制指标对目标成本降低额的影响为-5%,-2.5%,0,2.5%,5% 。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钢材加工损耗率对完成项目目标成本降低额的影响较大。为此,项目经理可以将实际钢材加工损耗率控制在1.5%~2.5%之间。对钢材损耗的成本核算工作需加强管理重点监控。

4.汇总成本核算成果。建立信息化成本核算体系,将项目成本核算成果系统储存,是成本核算工作得以高效实施的保障,也是企业成本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在建设项目管理机构中,应要求每位项目管理人员都具备一专多能的素质,既是工程质量检查、进度监督人员,又是成本控制和核算人员。管理人员每天结束工作前应保证一定的内部作业时间,其中成本核算工作就是重要的内业之一。每位管理人员的核算结果将按既定核算体系汇总后,将加工信息提交项目经理,作为其制定成本控制措施的依据。项目负责人及管理人员在进行成本核算、数据汇总、整理、加工过程中,也将使自己的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当前,加强建设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已成为行业内各企业的重点工作之一,各企业已意识到只有深挖自身潜力,加强企业成本核算,才能增强竞争实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全球经济处于经融危机,国际、国内建筑业竞争惨烈的背景下,加强企业成本核算更显其重要。为此,展开全面的项目成本核算,已成为企业抵御金融风暴及建筑市场萎缩,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首要管理措施。

作者简介:刘小珊(1977- ),女,中房集团南宁房地产开发公司技术部员工。

猜你喜欢

成本核算
产品成本核算方法之我见
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
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电气工程项目成本核算与控制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有效对策
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对策
论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体系的实施策略
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
财务系统中单一成本核算的设计与实现
新医改下医院进行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