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兼容并蓄 意境深远

2009-06-19

人民音乐 2009年2期
关键词:牧野但丁钢琴家

吕 屹

2008年12月11至14日晚,年轻的旅法钢琴家吴牧野连续在东莞玉兰大剧院、武汉琴台大剧院、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河南艺术中心举办了四场独奏音乐会。笔者在北京聆听了他的演奏,被深深地感动和震撼。吴牧野的演奏浑然天成,注重音色、层次与分寸感,技巧卓越却毫无炫技之嫌,细腻与热情兼容,给人以音乐的礼遇,正如他予人的第一印象。

吴牧野1985年出生于一个音乐家庭。5岁起学习音乐,曾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师从钟慧教授和周广仁教授。1994年获香港钢琴比赛第一名;1997年获全国青少年专业艺术院校双钢琴比赛少年组第一名;1998年获全国“星海杯”少年儿童钢琴比赛专业组第一名;2000年获中央音乐学院“付成贤奖学金”一等奖。

2000年6月吴牧野赴法国巴黎,同年10月获得中法“咪多”杯钢琴比赛最高级别的第一名。2001年2月,15岁的吴牧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法国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师从著名钢琴教授Jacques Rouvier先生。同年10月,在第十六届Gala Des laureats中与Saint-Maut国立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一起演奏了肖邦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大获成功,被称为“最富于浪漫气质的年轻钢琴家”。随后,在2003年意大利第54届布索尼国际钢琴比赛和2004年法国玛格利特·隆国际钢琴比赛中均获得重要奖项;2005年又获得在法国Pontoise举行的欧洲国际比赛Piano Campus金奖,并获最佳乐队协奏曲奖、最佳观众奖、最佳古典音乐杂志奖。

近年来,吴牧野在法国举办了多场独奏音乐会,应邀参加众多艺术节,如Valois钢琴节、Auvers Sur Oise艺术节等,并在德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演出,得到了高度评价。这位年轻的钢琴家以其辉煌又宽厚细腻的演奏风格、精湛的技艺与高度的艺术敏感打动了观众,他的演奏带有贵族的气质,看过听过如沐春风。

此次巡演的曲目包括:亨德尔《G大调恰空舞曲》、肖邦《b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李斯特《但丁读后感》、黎英海《夕阳箫鼓》、斯特拉文斯基《彼得鲁什卡》等作品。

北京演奏会以亨德尔的这首《恰空舞曲》开场,给人带来扑面而至的巴洛克风,有穿越时光之感。恰空舞曲(Chaconne)是巴洛克时期受人喜爱的一种变奏曲,通常以反复的低音为主,在其上面做变奏。亨德尔的这首《恰空舞曲》包括主题与21个变奏。乐曲的主题是8小节的抒情曲,吴牧野将主题的装饰音弹得非常美妙恰当,使其在朴素庄严中带有些许华美。变奏中快速跑动的音型清晰灵动、均匀干净、一尘不染。另一方面吴牧野手下歌唱性的段落极具魅力。声部层次细腻,沁人心脾,令人回味无穷。最后的第21变奏纷繁喧腾,似于教堂彩色玻璃窗中透过的夺目光芒,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充分演绎了亨德尔外向、富于世俗气息的—面。吴牧野的演奏将古钢琴的典雅秀丽与管风琴的恢宏气势融于一体。

肖邦的《b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是肖邦最大型的乐曲之一,包含了肖邦创作的精华。阿图尔·鲁宾斯坦主张弹奏肖邦要“像莫扎特”,要悠闲而质朴。而傅聪在评论这首作品时也十分强调诗意和味道。与一些演奏家激情澎湃的演绎有所不同,吴牧野的演奏更注重的是恰当的分寸感和质地感,彬彬有礼、含蓄自然亳不做作,以最细腻的手法贴切地表达了诗人肖邦,即使在激情澎湃的段落中仍然保持很强的客观性,绝不以本能的动力或冲动为代价。同时,他有着非常强的逻辑能力和结构感,节奏把握非常到位。第一乐章中吴牧野以行云流水般的音乐、精准的节奏和很强的结构能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音乐绚丽而具有充分的推理性。吴牧野具有优秀歌手的素质,在第二乐章中他将歌唱性表现得非常动人,音乐中,人像是在梦境里凭空而起,飞荡在一片声音与色彩的世界中。第三乐章的中段冗长而甜美,展露出肖邦敏感的内心,左手一句句发自心底的诘问将诗人孤寂、忧郁、落寞的心境刻画得入木三分。第四乐章则华丽而充满热情,吴牧野的演奏潇洒倜傥,超凡的技巧与严谨的结构感相结合,富丽堂皇、光彩照人。

李斯特的《但丁读后感》作为下半场的第一首作品,展现出与上半场完全不同的气质——音响气势恢宏,音乐挥洒自如。卓越炫目的技巧显示出中国钢琴家特有的干净利落。《但丁读后感》是李斯特《旅游岁月》第二集中最后一首也是规模最大的一首作品。李斯特以单乐章的幻想曲为主体,在自由、即兴式的音乐风格中融入华丽的钢琴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以音乐表达自己读但丁《神曲》的印象,表达了李斯特对但丁在《神曲》第一部《炼狱》中展现的“痛苦怪异的语言、恐怖的哭泣、愤怒的声音”的感受。李斯特用钢琴创造出了千变万化的音响,表现了但丁对地狱中那些受诅咒的灵魂们的祈祷。在吴牧野的演绎中各种不同的形象呼之欲出:时而充满了魔力,时而悲凉而恐惧,时而痛苦诡异,时而在奋臂呐喊,时而又似泛起的微微粼光。他的演奏激情壮阔、大气磅礴,具有超凡的技巧却丝毫不事卖弄,着眼于挖掘音乐内在的美,富于哲理性。

之后吴牧野弹奏了一首众所熟知的中国作品:黎英海先生改编的《夕阳箫鼓》,他的演奏是笔者认为最写意的演奏版本。将筝、箫、古琴、竹笛等乐器的音色表现得淋漓尽致,效果突出。段落之间的衔接天衣无缝,乐句处理自然质朴。吴牧野的演奏风格诠释中国作品能尽显其含蓄写意、灵动飘逸之美。中国古典音乐强调文人气质,强调内在的音韵,合而不露、润物细无声,而这也正是吴牧野所彰显的独特气质之一。

在加演的曲目中吴牧野选择了另一首中国作品《平湖秋月》,不消说水雾灵动之气定是被吴牧野演绎得温润自然、超然脱俗了。

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吴牧野演奏的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的钢琴独奏曲《彼得鲁什卡》一改斯文,在缜密的逻辑结构之上尽显浓烈绚烂、粗犷狂野之美。《彼得鲁什卡》由斯特拉文斯基据其同名歌剧音乐改编,作品分为三个乐章,分别是:1.“俄国舞曲”-适当的急拍;2.“在彼得鲁什卡的小屋里”;3.“忏悔节集市”稍快的-小快板-速度适度的-激动的。在这首著名的作品中,作曲家创造了所谓“彼得鲁什卡”和弦,将C大调与F大调并置在一起。同时频繁变换节拍,运用大量复节奏手法,色泽艳丽,演奏难度是极高的。吴牧野的演奏干净利落,显示出很强的驾驭复杂节奏的能力,把斯特拉文斯基错综复杂的节奏演绎得精准热烈。吴牧野的弹奏方法非常科学,声音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刮奏很漂亮,其占用的时值被安排得非常考究。

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当然还有吴牧野加演的福雷的一首《船歌》,作品采用ABA的结构,第一段质朴温暖,在回忆中音乐铺陈开来,声部的感觉非常美妙,富于情趣。仿佛置身于一艘荡荡悠悠的游船之上,轻轻的划桨之声隐约其间中段则清澈迷人,趣味高雅而富于浪漫气息,华美的旋律带有一丝忧郁,夏夜的香味弥漫其间。吴牧野赴法国留学八年多的时间,其演奏风格自然带有一定的法国式的审美倾向——注重品味,细腻精致、自然质朴而富有热情。

演奏会之后,笔者与钢琴家进行了一段简短的对话。

吕:感觉您对某些作品的处理带有些法国味道,细腻精致、典雅质朴、注重品位,同时又热情洋溢,您是怎么看?

吴:我并没有把自己的演奏归为哪个学派,之前也演奏了很多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等等作曲家的作品,那就一定是德国味了。

吕:请谈谈您对肖邦作品的理解?

吴:语气、音色和怎样触键是把握肖邦音乐风格的三个最主要的方面。肖邦一生在巴黎生活了很长的时间,在他的周围有很多与他相像的人,他们的语言、习惯、待人的方式,那个时代的艺术,包括绘画、雕塑等等各种各样的东西都会对他的音乐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他用什么样的语言,为什么会用这样的语言。艺术是在反馈某个时期某个人的心理状态。肖邦的内心非常坚韧,同时也非常非常脆弱,弹肖邦要有去过沙龙的感觉。

吕:那么,如何做到在流畅而充满诗意的情趣中体现结构力?

吴:演奏一切曲子之前都要有同样的事情去构建,包括很好地分析曲式、和声以及作曲家对语气的理解,安排段落、声部、句法,衔接等等。

吕:您如何理解炫技?

吴:炫技要看怎样理解和运用,如何去夸张,否则就会是浅薄、浮躁和枯燥无味的。

吕:期待着能够在现场听到您演绎更多的作品!

吴牧野的演奏给人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笔者在此祝愿这位有着广阔前景的年轻钢琴家继续开拓自己的演奏事业,他有着充足的实力可以在钢琴艺术舞台上成就更大的辉煌。

责任编辑张萌

猜你喜欢

牧野但丁钢琴家
强者搭桥,弱者筑墙
老钢琴家的记忆消退之际(改编)
我是小小钢琴家
难忘的消防演习
钢琴家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