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三十年合唱艺术谱新篇

2009-06-19田玉斌

人民音乐 2009年2期
关键词:群众性合唱团比赛

田玉斌

2008年3月中旬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十三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首次把合唱列为比赛项目。此举不仅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而且在电视直播期间引起了十分热烈的反响。从我作为评委所获得的信息看,一是表现在普通观众对合唱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觉得合唱既好听又好看,据统计在合唱比赛期间收视率空前;二是全国各地众多参加合唱活动的合唱队员每天都积极收看,有些合唱团还将其作为学习活动组织集体收看;三是有许多不了解我国合唱发展现状的业内人士感到有些惊讶,没想到我国的合唱尤其是非职业合唱团的水平会如此之高!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在电视直播乃至在此后一段时间,合唱比赛成了许多家庭茶余饭后以及人们见面时谈论的话题。可见其影响之大。

合唱作为一种音乐表演形式,何以吸引如此众多人的目光?何以受到全社会方方面面人们的喜爱和青睐?我认为这其中不仅反映出广大观众对高雅艺术的喜爱与渴求,还在于央视青歌赛的合唱比赛,在展示合唱艺术具有很高审美价值和很强艺术感染力的同时,也展现了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特别是非职业合唱团的水平,与专业合唱团之间的差距逐渐在缩小,以至达到了出乎人们想象的程度。我想,我们通过央视青歌赛这个窗口所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次合唱比赛,实际上这也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在先进文化建设方面所取得成果的一次展示。

一、改革开放政策为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对文化建设十分重视。从“两个文明”一起抓,到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一直到党的十七大,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重要指示,不仅为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保证,而且提供了大好的机遇。特别是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各级政府对群众文化工作极为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合唱以其参与性广泛,易于普及,作为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都十分关心群众合唱活动的开展。

李岚清同志在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期间,在2001年7月24日的《人民日报》上,以“广泛开展群众歌咏活动大力推动先进文化建设”为题,对群众歌咏活动的特点和重要作用进行了全面论述,并向各级领导和全社会提出:“要把它当作用先进文化占领群众文化生活阵地、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素质和改进作风、联系群众的重要工作来抓”。退休后李岚清同志还曾先后为首届“全国教师合唱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合唱大会”题词,并亲自出席了在广东省珠海市举办的“首届教师合唱节”。可见他对群众歌咏活动和合唱艺术的发展非常重视。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同志在他担任广东省省委书记期间,曾对广东省群众性合唱的发展作过专门批示。当他看到2004年7月10日《羊城晚报》以“珠三角:业余合唱团过万个”为题的报道后,立即批示:“读了这篇报道,我为我省业余合唱团如此红火,如此出色而感到振奋!业余合唱团是弘扬先进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陶冶情操和提高文化素质的有效载体。希望我省的业余合唱团办出特色,成为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名牌!”

中央领导同志之所以把群众性合唱活动的重要性提到如此高度,在于合唱艺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这种形式对于参与者而言,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在参与的过程中可以得到美好的艺术享受,既愉悦了精神,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合唱之所以能吸引众多的人积极参与,正是由于其具有这样特殊的艺术魅力。二是对于一个单位、部门和行业而言,通过举办各种合唱活动或组织合唱团参加各种活动,可以加强团队精神,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如三星集团总裁朴根熙先生在公司。一年一度的合唱比赛中提出:要用合唱打造中国三星企业的形象,用合唱凝聚公司的力量,使三星公司成为中国外企中的一流集团。可见合唱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之重要。三是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合唱艺术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普及国民音乐教育,有利于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由于合唱艺术要求每个参与者,在艺术创作的整个过程中必须服从全局,协调一致,这种协作精神正是社会文明建设所不可缺少的宝贵财富。另外,作为群体艺术合唱把高度的和谐与统一作为艺术追求的最高目标,在长期的合作中可以培养人们统一的意志等等。合唱艺术的这些作用和功能无疑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合唱艺术的发展既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合唱艺术的蓬勃发展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一种必然。

二、各级合唱组织在我国合唱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计划经济时代,国民的工资收入比较低,人们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参与各种娱乐活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的富民政策使国民的物质生活逐步得到改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促使人们在精神生活方面有了更高的追求。人们逐渐摒弃了打麻将、逛歌舞厅和唱卡拉OK等活动,参加合唱活动成了许多人的首选,随之而来的便是群众性合唱的蓬勃发展。各行各业的合唱团陆续成立,非职业合唱团遍地开花,参加各种合唱比赛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仅以北京地区为例,1982年由文化部等五部委主办的“第一届北京合唱节”,北京地区参赛人数仅有1000多人,到1986年举办“第二届北京合唱节”时,人数猛增至8000多人,而且参赛团体大部分是非职业合唱团。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自第一届“北京合唱节”后,群众性的合唱活动越来越活跃,但是由于没有相关的组织,群众性的合唱活动处于“群龙无首”状态。为适应合唱发展的需要,1986年6月借举办“第二届北京合唱节”之机,在原中央乐团老团长李凌和以严良望为首的合唱界老指挥家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位指挥家们共同倡议下,成立了隶属于中国音协教育委员会的“北京合唱指挥学会”(后于1992年11月更名为“中国合唱协会”,隶属于文化部群文司)。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全国性的合唱组织,该学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合唱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自此之后,在国家各级文化主管部门、中国音协地方分会和民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全国各省市和地区均相继成立了合唱组织。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25个省市和地区成立了合唱协会、合唱学会或合唱专业委员会。从此我国群众性的合唱活动步入了规范有序的时期。

各级合唱组织的成立在我国合唱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十多年来,中国合唱协会与各省市的合唱协会、合唱学会及合唱专业委员会等合唱组织,互相支持,相互配合,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支持下,将我国群众性合唱活动引向了深入。例如通过举办全国性和地区性的各种合唱比赛活动以推动合唱的普

及与提高;通过举办合唱指挥培训班、在各种比赛中举办讲座和讲评、举办合唱论坛和理论研讨等活动,以提高合唱指挥的理论水平和指挥技能;通过发行内部报刊和建立网站以加强合唱理论建设和信息沟通;通过出版发行各种合唱作品专辑和光盘以满足合唱爱好者的需要;帮助各行业和各系统组建合唱团并进行训练和辅导;配合各地党政部门开展各种合唱活动等等。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社会组织得到了迅速发展,社会团体作为社会组织不仅分担了政府的部分职能,同时也为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作为社团我国各级合唱组织的建立为我国合唱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全社会的关心与支持使合唱艺术得到了广泛的普及

合唱艺术的发展除需要各级领导部门重视外,社会各界方方面面的关心与支持是必不可少的。众所周知,目前在我国非职业合唱团中除少数合唱团外,大部分合唱团都有支持或赞助单位。这其中不仅有政府部门,还有许多企事业单位,他们每年都为所属的合唱团体提供活动经费、无偿地提供场地或其他相应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群众性的歌咏活动和合唱艺术得以广泛普及。

改革开放前,除中央和地方的艺术院团拥有合唱团外,非职业合唱团很少。那时群众性的合唱活动基本上都是某单位或部门,为了举办纪念或庆祝活动临时组织队伍,活动结束后能够保留下来的合唱团少之又少。如今,我国非职业合唱团的数量可谓是今非昔比。从中央到地方的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各行业系统、大中小学校、街道的社区、城市的公园,包括一些农村的乡镇都拥有自己的合唱团。非职业合唱团犹如雨后春笋,遍布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和层面。比如教育系统自1990年后合唱的发展非常迅猛,合唱已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主项,近二十年来教育界已经形成了拥有专家队伍、骨干教师、校级与班级合唱团队一整套发展机制。然而这仅仅是一个侧面。从近些年参加各种大的合唱比赛的情况看,尽管每年的合唱比赛非常频繁,但是每次都有来自包括新疆、海南和西藏等全国大部分省市和地区的合唱团参赛,覆盖面很广。在广东省中山市举办“社会主义新农村合唱大会”时,有从云南大山里走出来的“小水井合唱团”,还有来自黄土高原的山西闻喜县的农民合唱团等等。

在合唱普及方面广东省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该省不仅是群众性合唱的整体水平很高,各个年龄段的水平均处在全国领先地位,而且普及的程度也首屈一指。据广东省音协统计,在经济发展最快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平时坚持活动的非职业合唱团多达一万三千多支。群众性的非职业合唱团遍布到该地区的各个乡镇,如该省中山市的小榄镇就拥有三十多个合唱团。广东省群众性合唱活动之所以会取得如此可喜的成绩,除了各级领导重视以及广东省合唱协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外,还在于该省从很早就注重从基础抓起。他们从1983年就开始举办中小学的合唱比赛,至今已举办了十届;另外,由省委宣传部和省音协共同主办的“百歌颂中华”合唱比赛,从1994年开始至今已坚持举办了八届等。广东省的这些举措不仅推动了全省合唱的发展,而且对全国合唱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许多省市群众性合唱活动都开展得轰轰烈烈,而且大部分省市都拥有许多高水平的非职业合唱团。

四、通过合唱比赛活动促进了合唱艺术水平的提高

有人说如今合唱比赛活动可谓风起云涌,如火如荼,此言并不夸张。近几年在每年的12个月中,几乎每个月都有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合唱赛事举办。这其中除了由各级合唱组织主办或参与主办的比赛外,还有许多由中央和地方的文化主管部门、中国音协及地方分会、各大部委主办的合唱赛事;近几年中国音协合唱联盟也相继举办了一些全国性的比赛;去年中国音协把合唱列为“金钟奖”的比赛项目;今年中央电视台又把合唱纳入“青歌赛”。通过一系列的比赛活动,使我国群众性的合唱从最初的以鼓舞斗志、激发建设热情的群众歌咏为主,发展到多元化、高水平的合唱艺术,整体水平上了一个大大的台阶。

中年以上的人可能都会记得我国早期群众合唱的状况。虽然我国的群众歌咏活动早在战争年代,包括在建国初期的和平建设时期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群众性的歌咏活动在艺术上难以达到很高的水准。现如今,我国非职业合唱团的整体艺术水平,与从前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别。例如从过去在观念上认为“大家合起来一起唱就是合唱”,把齐唱当作是合唱,到逐渐认识到合唱是一种多声部的艺术表演形式;从只能演唱简单的二声部作品,到能演唱古今中外不同时期多声部的合唱作品;从连简谱都不认识,到有些非职业合唱团能唱五线谱;从那种以声音响为美,以音量大就是水平高,到在审美上追求声音的和谐统一;从“喊唱”和“吼唱”到追求音色优美,并能根据作品的不同风格灵活地运用声音等等,这些变化以翻天覆地来形容实不为过。

从前人们对非职业合唱团的演唱都不太感兴趣,不愿意光顾。比如我作为评委过去曾参加过一些合唱比赛,由于当时许多非职业合唱团的水平不高,好的或比较好的合唱团并不多;尤其是在听老年合唱比赛时,很多团的音准都不太好,音色又苍老,所以常常有一种无奈之感。然而,今天的非职业合唱则令人刮目相看,无论是在声音技巧、艺术表现以及在合作的默契程度上都令人赞叹。我作为评委在审视和评判每个团队演唱的同时,常常陶醉在美好的艺术享受之中。前不久刚刚在呼和浩特市举办的第十届“永远的辉煌”中国老年合唱节上,老年朋友们的演唱不仅改变了我以往的印象,而且使我深深地为之感动!大多数团的演唱不但唱法统一了,音色年轻了,而且在艺术表现上都非常投入,十分尽情;尤其在音准方面有了很大改观,大部分团队的音准是好的或是比较好的。老年合唱的整体水平提高得如此之快是我没想到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童声合唱的整体水平,如今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准。比如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的三支童声合唱团,即由王希珍指挥的深圳高级中学合唱团和由刘梅指挥的深圳中学合唱团和由谢明晶指挥的广东省实验中学合唱团,都曾在国内外重大合唱比赛中获得过金奖。他们在展现我国新一代良好精神面貌的同时,也展示了我国童声合唱已跨入国际先进行列。

五、通过培训活动使合唱拍挥队伍的整体水平大大提高

指挥在合唱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合唱水平的高低与指挥有着直接关系。回顾从前,我们都还记得早在上世纪80年代,乃至到了90年代,在各种比赛中有许多指挥都比较业余,基本是打拍子,有的甚至连拍子都打不准;手势僵硬,点线不清楚;对作品不理解,克隆式的模仿并不少见。这种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合唱整体水平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各级合唱组织开始了形式多样的指挥培训工作。其中比较常规的做法是利用各种合唱比赛的机会,结合比赛的不同情况举办专家讲座或讲评。这样的活动既有针对性,又能满足许多基层合唱指挥的需要。经过

多年的坚持,日积月累,使合唱指挥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用许多来自基层的合唱指挥的话讲,这样的讲座和讲评犹如雪中送炭,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另一种培训方式是举办“合唱指挥培训班”。近些年来,全国各级合唱组织均把举办“合唱指挥培训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根据中国合唱协会不完全统计,从该协会成立到目前为止,已举办过二十多期“合唱指挥培训班”、“大师班”或“合唱艺术系列讲座”。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现场排练、个别指导等多种形式,使那些长期活跃在基层的合唱指挥,在合唱理论、指挥理念和指挥技巧方面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近些年的合唱比赛中,指挥队伍的水平有了十分明显的变化,当年那种只顾打拍子的指挥几乎看不到了,从“打拍子指挥”进步为“音乐艺术指挥”;我们欣喜地看到,大部分指挥的手势都比较规范,动作优美,手上的语言比较细腻;在准确地把握作品风格以及深刻地挖掘作品内涵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培养指挥人才方面我们应该感谢老一辈指挥家们所作出的贡献。自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合唱界的前辈马革顺、严良垄、秋里、聂中明和杨鸿年等著名指挥家,为我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合唱指挥家。例如王军、王燕、田晓宝、任保平、孟大鹏、孟超美、陈光辉、娅伦格日勒、阎宝林和曹丁等许多人,作为音乐院校毕业的专业指挥,由他们训练的优秀合唱团都曾在世界合唱舞台上夺得过桂冠,有的曾应邀出任国际重要比赛的评委。这批脱颖而出的中青年指挥家,已成为我国年轻合唱指挥军团的中坚力量。

作为合唱指挥需要更多地了解人声这个特殊的乐器,不仅要懂得声乐知识,还应该具备示范能力;要懂得各类歌词并熟悉各类曲调与语言结合的规律等。从专业上讲合唱指挥不亚于乐队指挥的培养,因此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培养合唱指挥人才势在必行。与世界许多国家均有合唱学院相比,我国至今还没有一所这样的院校。可喜的是伴随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合唱发展的需要,有些音乐院校包括有些综合性大学,都相继开设了合唱指挥专业或合唱指挥课。例如中国音乐学院在有关领导的支持下,经著名指挥家吴灵芬的努力,于2003年开设了以合唱指挥专业为主的指挥系,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合唱舞台上的新生力量。四川音乐学院从去年成立了合唱系。再过几年将会有更多的毕业生充实到合唱指挥队伍中来,他们必将成为我国合唱发展的生力军。

在举办合唱指挥培训班和各种专题讲座中,合唱界许多有造诣的指挥家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为做好培训工作,指挥家们每次都要进行精心地准备,如查阅资料,做好案头工作,准备现场排练的作品等。通过全国性或地区性的这类活动不仅培训了指挥,而且总结并丰富了我国的合唱理论,为我国合唱理论建设做出了贡献。指挥家们不讲条件,不计报酬,有的指挥家不顾年事已高,积极参与,他们功不可没。

六、优秀合唱作品的创作使合唱艺术水平得到了提升

合唱水平的提高除了需要训练有素的合唱团和优秀的指挥外,好的合唱作品是不可或缺的。对于一个合唱团乃至对于我国合唱整体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这三个基本要素。对于我国而言,在这三个要素中合唱作品的创作非常薄弱。尽管近百年来我国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合唱作品,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有许多作品已不能适应今天的需要,更满足不了我国合唱发展的要求。从我国群众性合唱发展的初期乃至到今天,非职业合唱团演唱的作品大都比较陈旧。虽然新改编和新创作的作品为数不少,但是高水平、高质量、能够流传的新作品并不很多。尤其缺少能反映现实生活、内容丰富多彩、符合人声特点和优秀写作技法的作品。这种情况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合唱水平的提高。伴随我国合唱发展对作品的需求,一些关心并热爱合唱事业的词曲作家,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自改革开放以来为我们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合唱作品。其中有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比如由作曲家瞿希贤作曲的《把我的奶名儿叫》(黄宗英词)和《飞来的花瓣》(望安词),由田丰创作的《云南风情》和《爱的足迹》,由施光南作曲的《在希望的田野上》(晓光词),由邵永强作词、尚德义作曲的《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大漠之夜》和《向往西藏》,由吴国平作词、陆在易作曲的《雨后彩虹》、《葡萄园夜曲》和《游子情深》(邵凯生词),由恩克巴雅尔作曲的《八骏赞》(那顺词)和《欢乐的那达慕》(巴音吉日嘎拉词),由孟卫东作词作曲的《大青藏》和由王洛宾记谱填词由孟卫东改编的《掀起你的盖头来》,张以达根据民歌改编的童声合唱《编花篮》、《猜调》和《咚咚喹》等等,还有许多优秀的合唱作品都深受广大合唱工作者和合唱爱好者的欢迎,而且是很多合唱团都将这些作品作为音乐会和比赛的曲目。

这些作品不但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而且在艺术上都具有很高的水准;许多作品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域风格深受到人们的喜爱,许多旋律优美的合唱作品在群众中广为传唱。除此之外,伴随中西方文化交流,受西方创作理念和技法的影响,在我国合唱作品的创作上,又有一些以新的合唱思维和新的手法创作的作品应运而生。其中如由徐坚强根据浙江民歌改编的“李有松”和由黄汛舫作词作曲的“工尺谱游戏”等作品堪称佳作,给人以新颖别致之感。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虽然我国合唱作品的创作远远满足不了合唱发展的需要,但是通过多年来积累的这些优秀合唱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合唱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提升。

七、中外文化交流使我国合唱界开阔了视野

合唱作为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与世界各国进行广泛地交流是促进艺术水平提高的必要手段。然而,自新中国成立一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在近三十年中,我国的合唱团体很少参加国际性的合唱活动,对国外合唱发展的情况知之甚少。由于长期处于封闭状态,致使我国在合唱艺术水平的提高方面受到了很大影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为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为一些合唱团体敞开了走出去的大门,使我们有机会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例如1979年初原中央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前身)合唱团赴菲律宾,参加了在马尼拉举办的“第一届亚洲合唱节”,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最早走出去的职业合唱团。在这次合唱节上,该团领略到了国际上许多高水平合唱团的精湛技艺,包括东道主菲律宾的合唱水平之高也令我们始料不及。此后,该团又于1993年赴加拿大温哥华,参加了由国际合唱联盟举办的“第三届世界合唱研讨会”。在此次研讨会上来自世界各国合唱团的精彩表演;使该团大开了眼界,同时在观念上有所转变。比如自此之后该团演唱作品的范围更加宽泛了;在作品的风格上更加多样了;90年代还请来一些外国指挥家为之进行训练提高,使该团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原中央乐团合唱团、中国广播合唱团和总政合唱团作为国家级的职业合唱团,包括原上海乐团合唱团、广州乐团合唱团和北京军区战友合唱团等职业合唱团,自建国后到90年代前期,各自在不同时期对我国群众性合唱的发展一直起着示范作用。例如这些合唱团经过数十年积累的众多古今中外优秀合唱作品,为非职业合唱团提供了学习和演唱的范本。从这个意义上讲,原中央乐团等职业合唱团走出国门,在文化交流中开阔了视野,看到了差距,转变了观念,对我国合唱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另外,中国合唱协会先后两次派代表团参加第七、八届世界合唱研讨会,加强了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拓宽了我们走向世界的途径。

除以上情况外,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变化,是非职业合唱团的出访活动非常频繁。出国参加各种比赛的团队越来越多,仅以去年在奥地利举行的第五届“奥林匹克合唱比赛”为例,我国前往参加的合唱团就多达四十余支。另外,自改革开放后每年都有许多国外的合唱团来访,各种国际性的合唱比赛也频频在中国举办。在艺术交流中使我们领略到很多先进理念和做法。比如在国际合唱发展的趋势与潮流、合唱的创作思维和手法、合唱的表演形式以及合唱风格的多样性等许多方面,使我们受到了启发,开阔了思路,对我国合唱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国众多合唱团走向国际合唱舞台,不仅使我们有机会展示了自己,同时也使世界了解了中国。尤其是我国众多合唱团队在国际重大比赛中频频获奖,使西方社会意识到,中国的“合唱军团”在当今国际舞台上,已经成为一支不可低估的劲旅。

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我国合唱艺术谱写了辉煌的篇章。合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高歌改革开放的同时,也作为改革开放的成果展现在世人面前。改革开放政策犹如阳光雨露沐浴并滋润着文化艺术的百花园,合唱艺术之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的今天,必将迎来硕果累累的明天。愿我国合唱艺术的明天更美好!

责任编辑张萌

猜你喜欢

群众性合唱团比赛
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的数字化治理分析
北京冬奥会背景下群众性冰雪运动的发展
难忘的合唱团
“群众性养护”体系护路潇湘
合唱团的那些事儿
毛茸茸合唱团
航空工业昌飞兴起群众性太极健身热
最疯狂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