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新课程标准在河北省农村中小学实施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2009-06-19李柏松蒯卫华

人民音乐 2009年2期
关键词:教材音乐农村

李柏松 蒯卫华

音乐课是中小学教学的基本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对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意义。1996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改革实行纲要(试行)》。2001年启动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是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整体改革和音乐教育自身发展的一大举措。

2001年启动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到今天已经实施近六年了。《标准》在今天的基础教育中,运用的情况如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还存在哪些问题?都是今天教育界所关注的问题。笔者所在的研究团队于2005年7月至2006年8月期间,到河北承德地区、邯郸地区、秦皇岛地区、唐山地区和张家口地区做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涉及《标准》在河北农村中、小学实施过程中的基本状况。

为了准确了解标准实施状况,笔者选取张家口宣化县、唐山滦县、秦皇岛昌黎县、邯郸市永年县、承德市丰宁县等地区下属的各农村中小学为研究样本,进行实地考察,并访问当地学生、教师,发放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河北地区有与其他省市地区农村音乐教育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也有其音乐教育中体现出来的个性问题。

一、《标准》实施现状分析

走访过程中,调研组认识到《标准》在河北省各地市农村中小学中的贯彻、实施工作是值得肯定的。笔者所到之处,教师均有《标准》的学习纲要,所使用教材都是根据《标准》编写的正规教材。并且,各地市教委利用寒暑假都对音乐教师进行过集体培训。比如,承德市教委在寒暑假期间,请承德师专的教师对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师资培训。为熟悉、掌握《标准》的精神内涵,承德市教委尽可能和教材编写组的老师建立联系,请他们定期对音乐教师进行集体培训,收到很好效果。

为解决农村音乐教师的缺编问题,同时,也为了能让《标准》更好地贯彻到农村各个基层中、小学,河北省各地市教委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为我们今后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秦皇岛市教委规定,秦皇岛市外语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音乐班学生,从2001年毕业班开始,每届毕业生先到农村教学实践三年,之后再返回市区。这样的方法实行了六七年,基本解决了农村中小学音乐师资缺编问题,并且农村音乐教学收到明显成效。唐山地区教委要求,唐山市及各农村小学升初中考试科目中,音、体、美三门科目实行统考,由唐山市体、卫、艺教研处统一出题。并且组织对一、二年级抽测歌曲,对高年级抽查节奏和视唱。这样的做法已经实施两年多,促使各农村学校重视了音乐教师的配备。张家口地区教委2004年开始实行城市重点中、小学骨干音乐教师到周边农村中、小学分批援教一年的政策。响应这一号召的青年教师作为今后青年领导干部提拔的重要参考指标。这个援教政策也基本保证了张家口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正常而有质量的进行。在笔者走访的几所张家口农村中、小学中,学校领导对前来援教音乐教师的表现颇为满意。这样的举措,解决了一些学校自身缺乏音乐专职教师的难题,并且使这些学校很好地保证了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张家口地区为了照顾好周边偏远农村中、小学的实际教学,实行在每个镇设置一个中心校。每个中心校里配置音乐教室,具体教学设备有多媒体、钢琴、电子琴、手风琴等。这样,可以定期安排中心校下属的各边远中小学前来进行多媒体教学。这是资源整合的一个方面。农村中小学目前硬件设施虽然只有电子琴、脚踏风琴等乐器,但无疑2000年前后,河北省教育厅在义务教育实施情况的三轮复查,对于农村中小学教学设施建设及教学设备的配置,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对农村中、小学生的实际访谈中,笔者了解到多数学生能够背唱教材中的歌曲。学生们对于本家乡和本地区的民歌和童谣也有粗浅的了解。随着多媒体视听技术的多元化发展,在笔者走过的村落沿途采访到,目前农村很多庙会活动有所减缩。即使现存的庙会项目或演出活动,内容上也明显少于以前。学生们在音乐课本之外,对于音乐的了解更多是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这种社会现状直接反映到问卷调查上,65%以上的学生问卷显示,学生们喜欢流行音乐甚于教材歌曲。有些地区农村中、小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百分比甚至高达八九十。诚然,流行音乐因其歌词通俗易懂,音乐旋律流畅、易于上口而拥有广大的受众群。但它的歌词内容并不非为学生们创作,创作的音区也不符合学生们嗓子实际承受的音区范围。音乐教师如何适时培养学生们的欣赏能力是个关键问题。音乐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欣赏品味进行引导,而不能舍本逐末,为了让学生们喜欢音乐课,而选择一些不适合他们演唱的当下流行歌曲进行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新课标)教材,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这套教材适当、适度地引入了部分适合孩子们演唱的健康流行歌曲内容。

关于音乐授课方式,多数教师还是以欣赏和教唱歌曲为主。在保证学生音乐审美、鉴赏能力培养的同时,有些教师尝试课堂上让孩子们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部分老师让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尝试自制乐器,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为学生们带来学习音乐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音乐创造力的培养。多数教师认为,音乐与相关文化如何更合适地贯穿到音乐教学中是他们目前教学中的难题。

二、《标准》实施存在的问题

教材方面:

第一,教材审美导向与学生审美需求现状相矛盾的问题。学生们深受社会外界音乐文化的影响以及父母审美情趣的熏陶。他们普遍对社会上流行歌曲喜爱有加,相比较而言,对中、外经典的艺术歌曲喜爱程度低。

第二,中学教材存在的问题是歌曲有些偏大,而且板块式的单元教学缺乏连续性和主线贯串。教材中一些专业性的歌曲和欣赏曲目孩子不喜欢。流行音乐单元因为受到学生们的格外关注,希望相应的音乐知识内容再丰富一些。

第三,目前出版社较多,相应出了几套《标准》指导下的教材。这种现状带来的优势是各教委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情况,选取更适合本地区教学的教材。问题是由于教材选择范围大,有些学校不同年级采用不同出版社的教材,这样无法做到音乐知识的衔接和教学的连贯。

教师方面:

第一,目前师范类院校的教学培养模式,理论课以欧洲音乐教学体系的四大件为主,实践专业多为钢琴、声乐等。对于本民族音乐了解有限,对于本地区民间音乐的知识更是知之甚少。毕业以后,在中小学音乐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标准》中本地区民间音乐的教学部分无从下手。音乐中师院校及音乐高师院校如何进行专业音乐教育,如何将知识的传递转化为学生实际的教学能力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第二,大部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会定期接受培训,

但还有些偏远山区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师得不到培训。还有些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是由一个年级的一位主课教师全部担任。由于其中有些不是音乐专职教师,所以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只能勉强带领学生跟着录音机唱歌。

教学:

第一,调查中,部分农村中、小学校,临近考试时音乐课让位给主课。很多中学还是更重视升学率,音乐课只是作为一种点缀。

第二,河北省是个农业大省,有丰富的民间音乐文化和文艺传统。如何做到《标准》提倡的传承本民族、本地区音乐文化是教师们期待解决的问题。当地部分教师提出目前在教学中仍然存在“双基隐线”问题,即:重基础知识和基础技巧、技能。他们期望能够重审美、重文化,可总觉得难以调整。

硬件设施:

河北省镇级学校在1998年和1999年“普九”过程中,70%左右有了钢琴,但有很多学校舍不得用,不去调音。村级学校没有钢琴,有录音机和电子琴。地区间硬件设施差异较大,秦皇岛地区和唐山地区属于硬件较好的地区,张家口地区和承德地区略弱一些。

三、思考与建议

针对以上在实际调研中总结出来的问题,本课题组作了以下的思考,并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因地制宜

音乐教学的进行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根据各地不同情况,采取可行的办法和措施。

1重视音乐教育,充分挖掘当地的音乐文化传统。只有音乐教师充分认识、了解当地音乐文化的传统,才能让学生们了解到本地区音乐文化的价值。福建地区的“南音进(中、小学)课堂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2聘请社会上优秀的民间艺人来学校参加教学活动。请当地优秀的民间艺人给学生们展示当地优秀的民间艺术,可以增强学生们的直观感受,让他们看到身边传统音乐艺术的魅力。

3纳入教学考核指标。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如何达到一种平衡,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中小学升学体系中,科学的评价体系如何健全是我们解决问题的症结所在。唐山地区把音乐考试作为小学升初中的一项必考科目,无疑为这一地区音乐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

(二)转变思想观念与时俱进

一方面,需要音乐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了解时代的脉搏,指导学生的审美取向。另一方面,需要音乐创作人士多为学生们写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让他们拥有自己的音乐天空。

(三)充分利用现有专职音乐教师资源,重视教师能力提高

1师范类高校及中专教育和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接轨。音乐高等师范院校如何培养中、小学合格的音乐教师,是当今高师院校改革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2,提高教师的教学自学能力,建立终生学习理念

培养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自学能力,重要的是锻炼中、小学教师查找资料的能力,自学、自编、自演的能力。应该做到实践、理论两不误,西洋音乐和传统音乐两兼备。

(四)整合优化音乐教学条件。根据农村中小学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硬件设施的配备。如果一味要求多媒体教室或钢琴教学,往往对于部分学校是资金上的浪费。以上提到很多学校多媒体教室共享,不失为一个好的解决办法。现今,我们应在教学软件的提高上多下功夫,例如:如何让教师定期学习、培训是我们应积极解决的问题。

(五)教学器材多样化,教学形式灵活化。教学器材可以不限于教材上指定的器材,可以充分发挥动手动脑的能力,扩展教学器材展示的空间。除了考虑需要经费支持的钢琴、小提琴等乐器外,还要考虑花钱不多、效果不错的民间乐器。教学上,突破教学形式的单一,不要仅仅是教唱或欣赏,应该教学形式灵活化,多元化。各个教研组多组织优秀课的听课活动,这种交流要逐渐在不同区、县的学校之间交叉展开。

(六)鼓励师生到社会实践中去,参加各种有意义的宣传活动,通过展示其音乐才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基本素质水平。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锻炼学生们的自我组织能力,而且对于学生的音乐表现、音乐创作能力的发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七)音乐原创比赛的设置。根据高年级学生接触新鲜事物敏锐的特点,可以鼓励高年级学生自己编写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音乐作品。这样在提高学生音乐创作能力的同时,还结合了当地传统音乐文化的因素。既提高兴趣,自编自演自唱,又启发学生创作灵感,通过音乐活动提高整体素质。

(八)教材的选用在实践中求证,在规范中统一。教材的选用尽可能做到一个学校的自我统一。在选取教材的问题上,各个地市教委可以多听听基层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体会和建议。

责任编辑张宁

猜你喜欢

教材音乐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教材精读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赞农村“五老”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