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对中国交响音乐的音乐学写作

2009-06-19韩锺恩

人民音乐 2009年2期
关键词:音乐学情结音乐

韩锺恩

一、三个难以逾越的问题与两个应该得到充分关注的问题

1谁是作者?

无疑,关于作者的身份,除了他本人的地域血缘与人文处境已经有所预设之外,新的因素也必须考虑,比如,对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中国作曲家来说,本土和海外是一个可以考量的因素,就此进一步关联海外,也许经受美国移民文化洗礼与经历欧洲纯种文化过滤又有不同。由此,能否在古今、中西、雅俗这20世纪中国音乐发展的基本关系前提下,进一步根据中国国情设定以下关系:不同的人文资源:来自平民社会的民俗资源,来自书斋文献的文人资源,合起来就是:文质关系;不同的潜在情结:缘于中国的政治情结,缘于西方的技术情结,合起来就是:政夷关系:不同的美学意向:作为深度话语的表现别的,作为表面纹章的给出自己,合起来就是:意象关系;不同的社会角色与文化身份:有丰富艺术手法的音乐家,具强烈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合起来就是:伶士关系。

2作品在哪里?

一般而言,这里包含有:声音材料,音响结构,个性风格,历史踪迹。深入一步看,又可以分别为:通过内容识别结构性标示,通过形式识别结构性变换,通过功能识别结构性驱动。再进一步,感性识别边界以及相应概念,处于历史范畴当中的音乐(作为意识形态的西方音乐以声音至上作为绝对原则),德国19世纪绝对音乐(相比较标题音乐而言的纯用音乐本身构思而作成的纯音乐,相比较相对音乐而言的独一无二(单数)与不由自主(无缘)的声音存在)。

3听是什么?

通过理解的听是理念,直接介入的听是行为。进一步的问题是听众,听众是什么?有人说,这仅仅是一个抽象概念。无论小众,还是大众,他们究竟又在哪里?我的理解,就在一个个具体的听者乃至一次次听的动作过程当中。必经的路径,只能是:通过临响(Living soundscope),哪怕是面对纯粹声音陈述的绝对临响(Absolute Living soundscope)。就像古代典籍《文子》有说:听道,已然关联声本体与听本体。

4学院音乐厅——

它限定在专业围墙之中。

5学术音乐会一

它必须是艺术乃至审美趣味相投。

问题是,即便在专业围墙之中,哪怕是艺术乃至审美趣味相投,依然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通过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音乐作品乃至绝对音响与纯粹声音?由此,我想到了音乐学系本科入学考试命题:听音乐写论文。有一年,有一个考生问我,写什么?怎么写?我的回答:首先是你听到什么,然后是你想到什么,再后是你除了听到和想到的东西之外还应该有些什么,简约而言,就是听想悟。当然,无疑听是关键。尤其对归属于现代的新作品来说,几乎就是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临响状态之中。

二、又一个难以回避的悖论

1置疑中国本土——

交响乐体裁源自西方古典时期,始终处于学习借鉴乃至有限创新过程中的中国交响乐,严格意义上没有本土可言。尤其进入20世纪,在告别共性写作之后的个性写作历史进程当中,甚至连原有的西方印迹也逐渐褪去,其文化边界愈益模糊。

2关切中国制造——

毕竟由于作者血缘身份与文化脉络设定,古代范型的陶冶自我性情的文人传统,近代范型的干预社会现实的知识分子传统,当代范型的面对音响敞开的职业音乐家传统,依稀可见。由此,深度关切的中国情结同样难以完全彻底开解。

举例一个学生正在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近代中国人对西方音乐的接受及其理论反思》,提出三个问题:中国人为什么会接受西方音乐,什么样的中国人接受什么样的西方音乐,中国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接受这样的西方音乐。后续形成前后括弧,并包含这样两个具学术含量的理论问题:什么是近代中国人?一个可以纳入史学范畴的美学概念,通过如是方式接受的西方音乐还是原本意义上的西方音乐吗?一个可以纳入美学范畴的史学概念。

三、再一个难以借用的工具

1针对作品修辞(整体结构描写与纯粹感性表述)的音乐学写作一

到底应该是浓墨重彩、铺垫叠加?还是应该轻描淡写、单刀直入?之所以呈现不同的写作样式,显然,有写作策略的原因。关键在于:如何通过语言去描写与表述语言所不能表达的东西?以及能否通过文字语言去描写与表述一个并非由文字语言构成的别的东西?即如何通过音乐吐露人的生活感受及其情感体验?又如何通过诗意进行人的生活感受及其情感体验的表述?

2有没有特定学科语言——

真正通过音乐学方式切中音乐艺术作品,,必须通过特定学科以及特定专业甚至特定研究方向的独特语言来加以描写与表述,不然的话,除了借用别种学科成果进行转述,或者通过别种学科方式进行重复作业之外,只能是出现低水平的取代,甚至是不及学科本质的替换。

3历史人文个性之后的to be问题——

所谓“历史人文个性之后的to be问题”,即针对作者的是与写作的是进行形而上的追问。具体而言,在始端:什么是音乐?通过形而下的描写;在终端:音乐是什么?通过形而上的表述。其间,以音乐应该有的方式去面对音乐,进而,切中人的音乐感性直觉经验。折返回来去回答与表述:how:如何写作?why:为什么写作?in this way:之所以这样写作。

一句话,音乐学写作:

不是用别的方式写音乐,

也不是用音乐学的方式写别的,

而是用音乐学的方式写音乐。

责任编辑于庆新

猜你喜欢

音乐学情结音乐
音乐学人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第三届音乐学学术前沿中青年学者论坛
标注及口述史视角下的《音乐学人冯文慈访谈录》
论中国音乐学百年来之三大阶段
告别“GDP情结”
难舍难分的情结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