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角色转变下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
2009-06-19刘平清
刘平清
摘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教师角色的转变,师资的培养要向研究型教师方向发展。目前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在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上还比较薄弱,这与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滞后、沿袭传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专业思想不牢固、学术经历贫乏等有关。提出以服务基础教育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应研究型教师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开展研究性教学,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等对策,以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研究型教师;学生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4-0053-04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capability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change of roles of teachers
LIU Ping-qi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lion,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Chongqing 404000,China)
Abstract: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basic education have caused the change of roles of teachers. Teacher cultiv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the direction of cultivating research type teachers. At present, in higher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the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capability of students is still relatively weak, which is related to such factors as our backward talent cultivation objectives, carrying on of traditional curriculum setup and teaching manners, students unstable major ideology and lack of academic experiences. Therefore, the author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measure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capability of students: as oriented for serving basic education, reform talent cultivation modes; build a curriculum system that meets the need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type teachers; develop research oriented teaching; boost teachers own scientific research capability and performance; build a good academic atmosphere.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research type teachers;scientific research capability of students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所带来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巨大变化,教师角色也从过去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大纲、教材的解说者,应对考试的组织者转向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成为教学活动的研究者,即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教师”[1]。教师角色的转变,不仅对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高等学校的教师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即高等学校必须为未来研究型教师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所谓研究型教师,是指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专门知识和一定的研究能力,不断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实践,始终带着敏感的研究意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觉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反思并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2]。很显然,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已成为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高等体育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基础教育体育师资的主要和重要途径,我们应如何适应教师角色的这一转变,我们又如何来培养未来研究型的体育教师?这是值得我们实践研究的重大课题。
本课题以重庆市招收体育教育专业的西南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教育学院、重庆三峡学院、重庆文理学院、长江师范学院等8所院校为调查研究对象,一是通过收集各院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或教学计划),对其课程设置进行分析;二是对各院校部分2008届学生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现状的问卷(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31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75%)调查和分析;同时,结合访谈调查,与部分院校领导、教师及学生进行交流,了解有关信息,为本研究提供充分依据。
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科研现状
1)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
从8所院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或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上看,除开设《体育科研方法概论》、“毕业论文”等必修课程外,其他有关研究性课程、科研能力训练课程或科研实践的开设等都较为薄弱;在教育实习环节中,仅有个别院校要求学生完成教育调查研究报告,且“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并认真完成报告”的学生只占15.8%。对于教学方式,有61.2%的学生认为自己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认为教师“经常采用讨论、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仅占20.5%,不少学生认为我们有的教师仍然沿袭着“基本照本宣科与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但学生对“讨论、交流、师生互动与满堂听课,哪种学习方式收获更大?”的回答,有84.6%的学生选择了前者。
2)学生对研究型教师的认识和对科研的态度。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仅有17.4%的学生认为对研究型教师了解比较多,有70.5%的学生认为只是有所了解,认为不了解的学生占12.1%。在对“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研究型教师角色的转变?”一题的回答中,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回答“主要是通过教育实习环节,在同中学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对其有所了解”。在学生对科研的态度调查中,有61.5%的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从事一定的科研活动、有一定的科研经历”很重要;有70.7%的学生认为“开设有关科研课程、进行科研能力训练”很有必要,但也有25.5%的学生认为“无所谓”。
3)学生的课外阅读与资料查阅。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自己在大一至大三期间“经常主动去图书馆借阅、浏览书籍或期刊”的仅占18.2%,而且爱看的书刊主要是小说、时尚杂志,对于专业书籍或学术期刊只是随便翻翻;自己“经常主动上网浏览有关学术研究论文、了解有关研究前沿动态”的仅占9.5%。到大四年级,虽然100%的学生都对“主动去图书馆借阅和浏览书籍、或上网查阅有关学术期刊”一题作了肯定的回答,但也表明学生这一行为的动机和目的主要是迫于完成毕业论文。
4)学生的科研经历与科研能力。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除与毕业论文有关的科研活动外,有80.4%的学生从未有过任何形式的科研经历,62.3%的学生从来没有主动与教师探讨过学术问题,自己主动写过论文的学生仅占4.2%;对于教师布置的课程论文,65.5%的学生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仅有18.2%的学生才“有针对性地收集与查阅资料,并认真完成”。对于毕业论文,有71.3%的学生感到选题“很茫然、很困难”,有75.5%的学生感到论文写作“较困难”,有55.3%的学生感到选题、研究方法、搜集资料、提炼观点、文字表达和结构安排等都很困难。
2学生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不足的原因
1)培养目标滞后导致对学生科研意识的培养不够。
在调查中,对于“影响你参与科研实践的原因”选项,学生的答案主要反映在学校没有要求、不重视,没有氛围、自己没兴趣、不知道科研是怎么回事、科研离我们很遥远等;对于“平时注重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水平还是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多数学生选择了运动技能水平;对于“教学技能”与“科研能力”哪个更重要,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教学技能”。这些回答虽然来自于学生,但也一定程度地反映出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还没有摆脱传统的经验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体育教师,运动技能水平和教学技能固然十分重要,但体育专业学生往往不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导致知识结构的缺陷或视野的不开阔,已经影响到我们的就业竞争力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尤其对于研究型教师角色的转变,在大学期间加强学生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但目前许多学校对学生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性还仅仅停留在认识上,缺少实际的行动。
2)传统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科研动力不足。
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主要是根据教师任职资格的基本要求来开设培养课程,使受教育者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标准,课程设置以学科为主,主要围绕专业来安排[3]。在大多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除毕业论文外,其它有关研究性课程、科研实践训练的设置普遍缺位,学生缺少日常参与探究和实践的机会。同时,受传统的学科本位思想的影响,教师仍习惯于照本宣科,学生也习惯于循规蹈矩。这种传统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是学生缺乏科研的动力,既不利于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也无法为研究型教师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3)单一平淡的学术经历导致学生科研能力不强。
由于学生在校期间缺少科研实践训练的机会,导致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大学4年中从未涉足科研领域甚至没写过一篇像样的文章,毕业论文成为学生最初也是最后的科研体验。这种单一平淡的学术经历成为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瓶颈,导致学生的科研能力不强。在对部分高校的访谈中,教师也普遍感到指导学生毕业论文难度较大,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不高。这种现象无不与学生单一平淡的学术经历有关,也不难预测他们要成长为研究型教师的差距。
4)专业思想不牢固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一直以来,体育专业类学生入校时文化成绩的“门槛”普遍较低,尤其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以后,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过体育运动的经历,选择体育专业只是迫于文化成绩的差距;加之近年来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导致学生对体育教师职业缺乏信心,专业思想不牢固,学习动力不足,因而学生缺乏积极主动地为自己成长为一名研究型教师而努力的热情。
5)对基础教育缺乏实质性关注导致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脱节。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倡导教师参与研究的背景下,目前高等学校的教师教育还没能很好地形成适应、引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烈意识,忽视对未来教师职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对研究型教师的培养。面对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促使教师角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高校必须把握这些变化,才能与基础教育接轨并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体育教育人才。
3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对策
1)以服务基础教育为导向,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推开,对中小学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胜任课程改革任务的新教师也越来越紧迫。中小学教师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成功,中小学教师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中小学教师素质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4]。经济社会及教育的发展,课程及学科本身的变化,都需要体育教师教育适应新起点上的基础教育。为此,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必须强化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的观念,按照高质量、高水平的目标要求来培养体育教师。我们必须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为契机,以服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取向,深入基础教育改革第一线,直面课程改革的实际问题,了解课程改革所带来教育思想、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巨大变化,研究未来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要求,明确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学些什么知识、培养哪些方面的能力、提高哪些方面的素质,才能更好地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体育教师。
2)构建适应研究型教师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探究意识的养成。
为了更好地适应研究型教师发展的需要,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应从教师职业发展的整体考虑。一方面,应加强课程的整合与优化。课程体系既要突出体育专业特点,也要体现教师教育的特点;既要注重体育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也要适当考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在4年一贯的教育培养过程中,要系统地贯穿学生的科研实践训练,分阶段地开设科研实践能力训练课程。就目前普遍开设在大四年级的《体育科研方法概论》课程,应提前到低年级,让学生尽早掌握科研的方法和途径,为学生从事科研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应增加一定的研究性课程,让学生在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养成探究意识,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3)积极开展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参与科研的意识和能力。
研究型教师的培养必须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开展研究性教学。高校教师是大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和开发者,教学方式应从传授知识变为传授知识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从教他们“学会”转向引导他们“会学”,这样才能使师生在科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中共同成长[5]。所以,在高校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这是开展研究性教学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其次应注重教学与科研的相互渗透。教学活动不仅要融会贯通地将课本知识与实践发展有机结合,还应渗透学科领域的研究前沿;教与学的内容应打破学科、书本的界限,思维的空间应突破课堂甚至校园的界限。另外要充分利用论文写作,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考和研究能力。反思是研究型教师的重要品质和特征,论文写作是提高学生思考和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要充分利用写作的反思功能,对未来教师的反思能力进行有效的培训。论文的写作,不能仅限于毕业论文,如采用课程论文、学年论文、专题调研报告等形式,甚至采取奖励等办法,鼓励学生发表论文,鼓励学生平时多思考、多动笔,不断培养学生参与科研的意识和能力。
4)营造学术氛围,搭建实践平台。
良好的学术氛围与创新环境是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重要途径。高等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一方面,要让学生广泛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学习研究方法,并鼓励学生独立选题,独立完成从搜集资料、制定研究计划、调查、试验、分析到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的整个过程,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来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建立学生研究团体、创办学生学术刊物或出版论文集,定期举行各种学术讲座、学术沙龙、科技报告会、校际之间或专业之间的学生交流座谈会、学科竞赛活动和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等;还可设立一定的学生科研奖励基金,鼓励学生参与学术和科研活动的热情。
5)努力提高高校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无疑对我们高校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体育科学具有多学科知识运用的综合性和引进新科技的敏感性,但体育学科的现状往往使我们在知识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也导致我们高校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较之其它学科有一定的差距,尤其对于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新办专业的体育院系,其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和科研水平差距更大,这对学生科研意识和能力培养的不利。为此,我们作为高校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学习,善于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为更好地培养未来“研究型”体育教师作出我们应有的努力。
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不容乐观,与培养未来研究型体育教师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而这些差距与我们高校缺乏对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深入研究、人才培养目标的滞后、课程设置的缺陷、传统的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有密切的关系。为此,我们应立足于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构建适应研究型教师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加强研究性教学、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及提高教师自身科研能力和水平等途径来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为造就未来研究型体育教师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尹玉兵. 转变角色行为做研究型教师[J]. 中国成人教育,2006(9):103-104.
[2] 温勇,宋广文. 研究型教师及其发展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2006(9):69-73.
[3] 姚玉环. 师范生的探究潜质培养仍是薄弱环节[N].中国教育报,2008-04-16(9).
[4] 陈小娅. 创新教师教育,造就优秀教师和教育家[J].教师教育研究,2008,20(4):1-3.
[5] 杨善林,汪青松. 高校研究型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J]. 中国科技论坛,2007(6):118-120.
[编辑:周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