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调查分析

2009-06-19张明伟吕东旭

体育学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学校体育

张明伟 吕东旭

摘要:通过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现状和高校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状况的调查后发现,多数学生运用体育知识的教学能力较强,而运用基本教学理论知识的教学能力偏低,教学综合能力不足,这与高校缺少一个系统的教学能力培养和评价体系、课程综合性不强、课程结构不够合理和教学实践不足等有关。为此,提出了将体育学科和教育学科的课程立体交叉;开设体育教法综合实践课程;通过模拟教学、教学见习、教育实习3个途径对学生进行全程、分段、多次的教学能力培养和实践以及采用“档案袋”式系统与分段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学生教学能力等对策。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807.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4-0048-05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ultivation of teaching capability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ZHANG Ming-wei,LV Dong-xu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Dalian University,Dalian 116622,China)

Abstract: By means of expert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authors studied the current state of teaching capability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 situation of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teaching capability in institutes of higher learning,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most students have strong teaching capability in using physical education knowledge, while their teaching capability in using basic teaching theories is kind of weak, and their comprehensive teaching capability is inadequate,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lack of a systematic teaching capability cultiva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in institutes of higher learning, not so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not rational enough curriculum structure, and insufficient teaching practice. Hence,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cross courses for the sport discipline over the education discipline; open a comprehensiv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 practice course; carry out teaching capability cultivation and practice on students in a course completed, section divided and frequency multiplied way via such ways as simulated teaching, teaching practice and education practice; evaluate students teaching capability by using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the “portfolio” type system with sections.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tudents teaching capability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是属于教育学门类的专业,定位于培养体育教师,服务于基础教育。按照“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的“努力培养教育理念先进、专业知识精深、文化知识广博、基本技能熟练、有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人才”[1]的培养定位,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体育教学能力为核心,由“教学知识、教学能力、教学素质”等要素所构成。其中,教学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2]。

研究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培养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求。因此,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现状和高校培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进一步完善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能力培养理论和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分为专家访谈对象和问卷调查对象,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其中,专家访谈对象是在辽宁、吉林2省3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及其实习基地学校中随机抽取20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问卷调查对象是在上述3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与教学能力培养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中随机抽取60名,通过他们调查上述3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情况。此外,在上述实习基地学校中随机抽取37名指导实习生的中学体育教师,通过他们对其所指导的180名学生在教育实习中表现出的教学能力情况进行了调查。

1.2调查方法

1)专家访谈:专家访谈分两轮进行。第1轮访谈旨在探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所包含的因素。第2轮访谈是在问卷调查结束后,结合调查结果进行的访谈,旨在探讨调查所反映出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两轮访谈均为同一组对象。

2)问卷调查:按照新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能力的要求,结合第1轮访谈中专家所确定的体育教学能力的4个维度(1级指标)即课前准备能力、教学实施能力、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与指导能力和其它教学能力,及其相应的30个子因素(2级指标),编制了两套调查问卷,同时,分别制定了问卷调查的相对评价标准。

其中一套问卷适用于高校教师,旨在调查高校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情况;另一套问卷适用于中学体育教师,旨在调查学生在实习中显现的教学能力情况。

采用“再测法”分别请12名高校教师和12名中学体育教师对两套调查问卷进行了相隔两周的重测,经信度检验,高校教师问卷R=0.87,中学教师问卷R=0.84,表明两种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问卷经过13位专家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检验,100%认为有效,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

(1)对学生教学能力具备情况的调查:请实习基地学校37名中学体育教师对其指导的180名实习生所具备的教学能力进行评价。问卷采用5级分制,以相对评价标准为依据,在0~100范围划分,分别为能力“很强”(>80分)、“较强”(60~79分)、“一般”(40~59分)、“较弱”(20~39分)和“很弱”(<20分)。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49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42份,有效回收率为78.9%。

(2)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状况的调查:请上述高校与体育教学能力培养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中对学生各种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填写,问卷采用5级分制,以相对评价标准为依据,在0~100分范围划分,分别是“非常重视”(>80分)、“比较重视”(60~79分)、“一般重视”(40~59分)、“不太重视”(20~39分)和“不重视”(<20分)。发放问卷60份,回收59份,其中有效问卷为58份,有效回收率为96.7%。

采用常规统计方法计算调查结果中每项能力的5个选项分别所占的百分比。

2调查结果及分析

2.1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对学生教学能力的评价

学生的教学能力高低,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因此,通过实习基地学校的指导教师对高校学生在教育实习中所表现出的教学能力的评价,反映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具备情况。

1)学生课前准备能力:课前准备能力是体育教师上好课的基本保证。调查显示,在专家认定的课前准备能力的7个因素中,实习生布置教学场地及器材的能力强(69.7%)(以较强和很强学生所占的比例之和表示,下同),说明多数实习生具备了该项能力。但运用体育教材和体育教学设计能力强的学生所占比例偏低(分别占32.4%和33.8%)。其它能力因素处于一般水平。

2)学生教学实施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是教学能力的重点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在教学实施能力的16个子因素中,学生的能力普遍较强,尤其是运用口令(74.7%)、动作示范(66.2%)、课堂教学管理(62.7%)、合理安排运动负荷(57.1%)、指导动作技术(56.4%)、组织练习(54.2%)、健康意识的培养(51.5%)能力强者所占比例较高。

然而,学生在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不强:设疑(提问)(26.0%)、学练法(学习和练习方法)指导(33.1%)、收集体育教学反馈信息(28.2%)、教学讲解(35.2%)和布置作业的能力(32.4%)。其它能力因素处于一般水平。

3)学生课外体育组织及指导能力:课外体育组织及指导能力是体育教师多元能力的体现。在课外体育组织与指导的4种能力中,实习生的裁判(64.8%)、组织竞赛(48.6%)和指导课外体育活动(47.2%)能力强;而指导运动队训练能力不强(28.2%)。

4)其它教学能力:在专家认定的其它教学能力即体育教学研究、体育教学反思和体育教学评价3种能力中,实习生的能力普遍明显不足(分别为19.0%、16.9%、22.6%)。

2.2高校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现状

1)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现状。

学生教学能力的形成,除了与自身的素质有关外,主要与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有关。因此,通过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相关任课教师的调查,可以掌握高校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具体情况。

(1)课前准备能力:调查显示,在课前准备能力7因素中,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培养的能力有:有针对性地选择体育教学内容(74.1%)(以很重视和较重视的教师所占比例之和表示,下同)、运用体育教材(69.0%)、布置教学场地及器材(69.0%)和编写体育教案的能力(60.4%);但是,重视体育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的教师仅占27.6%。对其它能力的重视程度处于一般水平。

(2)教学实施能力:在所调查的体育课堂教学实施能力的16个因素中,教师重视的有:运用口令(有93.1%的教师选择重视)、课堂教学管理(91.4%)、组织练习(82.8%)、动作示范(79.3%)、合理安排运动负荷(72.5%)、指导动作技术(69.0%)和健康意识培养能力(55.2%)。可见,高校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运用体育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

教师不重视培养的能力有:设疑(提问)能力(25.9%)和布置作业能力(37.7%)。这可能是导致学生这类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

(3)课外体育组织及指导能力: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对学生课外体育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很高。其中,88.0%的教师重视对学生指导课外体育活动能力的培养;79.3%的教师重视对学生裁判能力的培养;44.8%的教师重视对组织竞赛能力的培养。可见,高校教师对这些运用体育知识的教学能力的重视与实习生的这类能力强有关。

(4)其它教学能力:在其它教学能力的3个因素中,高校教师对学生的体育教学反思能力(24.2%)和体育教学研究能力(38.7%)的培养重视不够,这可能是导致学生相关能力偏低的原因之一。

此外,在问卷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尽管教师对教学讲解、学练法指导、收集反馈信息、指导运动队训练和学生教学评价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高(分别是74.1%、43.1%、68.9%、84.5%、65.5%),但是,却与学生相应能力偏低矛盾。

结合第2轮访谈结果,总体来看,学生运用体育知识的教学能力较强,而运用基本教学理论知识的教学能力偏低。教师在教学中,尽管在理论上对这些能力很重视,但高校缺少专门的课程、内容和实践环节来培养学生这些能力,在体育专项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主要以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为主,缺少教学理论及运用教学理论的学习,这可能是导致学生教学基本能力弱的主要原因。

2)高校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在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综合性不强,结构不够合理。

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不尽合理,教育教学类内容欠缺,其中部分课程内容重复,特别体现在“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和“中学体育教材教法”课程中。

课程体系过分强调体育专业性,忽视基本教学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教学能力的培养,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课程条块分割、关联不够。每门课程仅重视自身内容的纵向发展,对相关课程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重视不够;体育专项技术课程还是“以传授运动知识与技能”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致使学生基本教学理论知识薄弱,不能很好地将教学理论应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难以解决综合性的体育教学问题。

(2)教学实践不足。

体育教学能力的形成必须通过课程教学逐步地完成。然而,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所开设的教育教学课程都是以理论课的形式进行,甚至《中学体育教材教法》这种需要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在一些学校几乎也完全是以理论讲授的方式教学,缺少专门的、综合的教学能力实训课程,致使学生很难真正掌握教学理论知识,更不容易通过教学实践过程将其内化为教学能力。尽管多数高校也安排了教学见习,但是重视的力度不够,没有取得应有的教学实践效果。事实上,毕业前6~8周的集中教育实习就成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唯一途径。

(3)对学生教学能力缺乏系统、综合的考核机制。

考核本身具有评价、反馈、激励等功能,通过对学生教学能力的考核,可以评价高校教学工作成效,让学生和教师看到存在的不足,找出问题,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然而,目前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中却缺少一个系统、综合的考核办法。致使学校、教师及学生本人对学生教学能力的现状不能很好地把握,很难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这不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4)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与基础教育相脱节。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缺少与基础教育相联系的长效机制。在访谈中我们发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部分教师对基础教育改革的情况不尽了解,教学中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致使许多实习生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文件等方面都与基础教育改革不相适应,使高校培养出来的“准体育教师”不能满足中小学体育实际工作的需要。

3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的对策

针对目前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能力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1)调整课程体系。

树立课程综合化的新观念,打破原有的学科、课程界线,从整体上考虑课程结构的内在联系。根据各门课程在实现体育教育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作用、相互关系以及基础教育中体育教学实际,运用“行为导向”教学理论原理,将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统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采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模式,通过有目的、系统化地组织学生在实际或模拟的教学环境中,参与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按照课程综合化的原理重新构建课程的逻辑结构[3],变“体育学科中心型”为“体育教育学科综合型”的课程设置模式。增加教育教学课程的内容,增设跨体育学科和教育学科的课程,建立体育和教育学科立体交叉的课程体系,促进体育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

2)开辟全程培养,分段、多次教学实践的培养方式。

将体育教学能力培养作为一个整体,开辟多种培养途径。采用全程培养,分段、多次教学实践的方式,通过模拟教学、教学见习、教育实习3个途径实现。

通过体育模拟教学,使学生在校学习时就能接触教学实践,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理论,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通过体育教学见习使学生全面实地接触和了解基础教育,提高教学素养,为教育实习做好各方面的准备。通过体育教育实习,把学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实际运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培养办法,让学生像正式教师一样完全参与学校的各项教学工作和活动,如各种教研活动、制定教学计划、实施和评价教学工作等[4]来培养和提高体育教学能力。

在教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合理、科学地协调3个途径之间的关系。以校内模拟教学为基础,教学见习为辅助,教育实习为核心。在模拟教学、教学见习的基础上,逐渐过渡到实习生独立承担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指导、校运动队训练和运动竞赛等工作,以期获得全面的教学实践经验。科学合理地安排模拟教学、教学见习和教育实习3个途径的时间,将3种培养途径分阶段穿插进行,使它们之间处于协调配合的最佳状态,在不同的学期和假期,采用不同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提出不同的任务及目标;使学生始终处在学习——实践——反思——研究——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再研究的良性循环中。这样,使学生既能有机会全面具体地体验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全部内涵与职责,又有大量时间讨论和反思自己的所学与所教,从中验证、再现或改进个人已有的教育理论知识,不断主动建构新的教学知识。通过学生多次的教学实践反馈,高校也可以反思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方式,调整和改进培养模式,使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更有针对性。

3)开设《体育教法综合实践》课程。

在整合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建议高校开设一门全新的综合性实践课程——《体育教法综合实践》课。

《体育教法综合实践》课程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行为导向教学理论”为理论依据,以教学论和体育理论为基础,采用跨教育学科和体育学科、集多项体育技术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兴趣为教学组织的起点,从学生教学能力的形成规律出发,以培养体育教学能力为宗旨,以教学实践为主要教学形式,结合体育微格教学,使学生通过课堂模拟教学的方式,掌握各种教学技能,要求学生全程参与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将《体育教学论》、《学校体育学》、《体育教材教法》等课程与主要体育技术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与体育教学见习和教育实习相配合,根据教育实习过程中学生的教学能力状况,及时地调整《体育教法综合实践》课的内容结构,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通过《体育教法综合实践》课程来制定一个系统的、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克服目前普遍存在的各门课程的任课教师之间缺少协调,各门课程之间界限不清的弊端(如目前《体育教学论》、《学校体育学》、《体育教材教法》等课程),避免出现一些教学内容重复,而另一些重要内容缺失的现象。任课教师应该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体育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体育主要项目基本知识、技能和体育教学能力;或成立教学团队,多位教师共同担任本课程的教学,达到优势互补的作用。

本课程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结合,通过课程教学渐进有效地培养学生体育教学能力。这样,可以克服以往在校内培养阶段缺少体育教学实践,“书本上练教学技能”的弊病[5]。为学生从高校走向体育教师岗位搭建一座便捷的桥梁。

4)建立系统的教学能力评价模式。

以多元智力理论为基础,树立多元化、灵活多样的评价观[6]。将教学能力的整体评价与阶段评价相结合,教师给每位学生建立一个档案袋,使教师和学生可以系统地收集学生教学能力培养全过程的相关资料,其中包括体育模拟教学、教学见习、教育实习三个阶段的情况,以及各种教学文件、多元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教研活动计划和参加情况、教学研究报告、教学自我反思报告、教学后记、教学心得及其它个性化材料等。利用“档案袋”记录学生体育教学能力培养过程中各阶段的发展进步状况,反映学生在各阶段的努力和提高,以便详细评定学生的成长过程。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阶段评价检查自己在教学能力成长过程中的弱点,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及时改进,从而提高其独立发现与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

5)强化高校与基础教育的横向联合培养。

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单靠高校是独木难支的。高校要在中小学建立长期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将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大学一年级开始贯穿于大学的全过程。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高校与教育实习基地的长期互惠互利合作机制,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这样还可以使高校面向基础教育,将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与基础教育接轨。

(2)成立联合教育实习机构。该机构应由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领导、中小学校长及体育组组长等人员共同组成,下设导师组,负责学生的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指导。导师组成员由高校深谙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师、教育实习基地的中小学业务主干体育教师共同组成,该机构应该是一个长期的实体机构,由专职成员与兼职领导、教师共同构成。

总之,体育教学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通过全方位的综合培养,才能获得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高林. 应用性本科教育导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 欧岳山.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设置的溯源与思考[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0):48-50.

[3] 姜大源. 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4-63.

[4] 谢培松. 论我国高师教育实习改革[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3(2):53-55.

[5] 张晓琴. 建立实践教学向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转换机制[J]. 职业教育研究,2007(1):116-117.

[6] 霍力岩. 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9.

[编辑:周威]

猜你喜欢

体育教育专业学校体育
老龄化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健康类课程的教学改革
新课标下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如何上好一节乡镇体育课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体育专业课教学中学生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山西大同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