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守璋:慈航无涯 善行有道

2009-06-19陈晓东

先锋慈善 2009年4期
关键词:艾滋分社王莽

陈晓东

曾经,辗转美国、中国台湾地区、东南亚等地创业,成为一名叱咤国际IT产业的商业巨子。在自己的前半生写尽辉煌和荣耀;如今,却又只身一人回到国内,全身心投入慈善事业,只源于心中一直根植的一个“善”因。在很多人看来。华桥基金会会长叶守璋。更犹若一位在“善道”上疾行的苦行僧。

荣耀后的转身

1960年,叶守璋以优异成绩取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毕业后进入了现代IT产业巨子辈出的传奇公司——美国硅谷著名的仙童公司(Fairchild)工作,并与摩尔定律创始人摩尔及英特尔公司联合创始人之一安迪·格罗夫成为同事。

1961年,全球第一个IC(集成电路)小组自仙童公司诞生,叶守璋是小组成员之一。掌握了IC技术的核心,叶守璋告别仙童公司,开始了自己的自主创业之路,先后来到中国台湾地区、新加坡等地创业。作为一名开拓者和引路人,多年来,叶守璋为这些地区培育了很多半导体产业的精英,而他自己,也亲身经历了亚洲四小龙崛起和腾飞的奇迹。

1992年,叶守璋回到出生地上海,投资建设国峰电子科技大厦,准备在大陆开始自己新一轮的半导体创业。然而彼时,半导体产业的创业环境已远非从前,基于半导体产业投入巨大、产业更新快速、风险极高的考量,叶守璋最终选择放弃这一想法,转而以出租房产来谋取稳定的资产回报。

然而,房产出租是一项不需要投入巨大精力的“静止”产业,精力旺盛、喜欢思考的叶守璋需要开创另一方天地来完成自己在祖国的“立业”。一段时间,他陷入了迷惘。

正在此时,扶轮社台北分社的前社长来到上海寻根,找到了前台北扶轮社社员叶守璋。

重建上海分社

扶轮社是在全球拥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慈善组织,它创建于1906年,辐射全球150个国家。扶轮社只向来自经济界、科学界、文化界、管理阶层以及自由职业者中的要人开放。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德国前外长根舍、“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罗蒂等国际知名人物都是扶轮社国际上的成员。扶轮社台北分社本就是由原自上海赴台湾的社友创办的,此次台北分社的寻根之旅,激发了叶守璋重建扶轮社上海分社的构想。

1995年,叶守璋开始着手恢复扶轮社上海分社。这个重建过程出乎意料的艰难。

首先,由于扶轮社上海分社数十年的空置,已不被美国总部所承认,重建初期所有活动及项目都在没有总社支援、认可的情况下进行。其次,扶轮社对会员身份有着特殊要求,会员必须是各行各业顶尖公司的领导人,招募会员由此面临重重难关。叶守璋笑言,最初几年,扶轮社上海分社开例会,到会社员仅寥寥数人,以至于与会的嘉宾比社员还要多。

“会员不多,我们就有多少人出多少力。没有总部支持,我们就自己寻找项目,哪怕是为这个孤儿院捐一次款,为那个老人院办一次活动。做事,总比不做事强。”

叶守璋和十几名重建会员,凭借热情和真诚切实的付出,获得了美国总部的肯定。2001年,扶轮社美国总部批准了上海分社的临时会籍,来自总社的资源和项目大大充实了上海分社的运作实力。

就在2001年,几家扶轮社海外分社筹款7万美元,由叶守璋负责,在国内进行“生命礼物”项目——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困难家庭的孩子进行手术。第一次与总部进行项目合作,叶守璋用出色的成果证明了上海分社的诚意与能力。

“生命礼物”项目实施至今,已有190个孩子经由扶轮社上海分社的资助接受了心脏病手术,而这个数字目前仍在持续增长中。

为云南缺水的村庄建水库,将水管通到每户人家:在上海最贫困的横沙岛为居民修建紧急救护中心和社区厨房,为西部贫困地区捐资助学……上海分社的其他项目也进行得有声有色。

2006年2月17日,扶轮社美国总部为叶守璋送来一份厚礼——上海分社获得总部的正式授证,恢复为正式会员。上海扶轮社自1919年创建,中间中断数十年后,在叶守璋的努力下,终于又回到这个有着百年历史的国际社会公益组织中。

创建华桥基金

2002年,一个国外慈善医疗队来华进行俗称“兔唇”的唇腭裂修复手术。叶守璋申请由上海扶轮社进行接待,却没有获得批准。叶守璋转而和朋友Bill一起以私人身份带队去了九江,为医疗队做后勤和现场协调、翻译工作。Bill和叶守璋都是长年生活在国外的华侨,知道外国医生的生活习惯,他们细致地按照国外的起居饮食习惯安排好医生们的日常生活,甚至还特意给领队的医生配了手机以方便联络。

35个医生,4个手术台,每天工作8小时,一天做近20台手术。7天时间,共计113个孩子接受了修复手术。叶守璋意识到,建立一个他可以直接调度的组织,来进行这种不需要付出太多资金但是颇费精力的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为了更直接快捷地向需要帮助的人们伸出援手,就在这一年,叶守璋创建了慈善组织“华桥基金会”,并自任会长。自2002年以来,华桥基金会已经接待了9批国外慈善医疗队,为600多名孩子作了修复手术。

“慈善事业永远需要有人支持。我希望华桥的项目与扶轮社的能够配合起来,比如说,扶轮社如果不再继续‘生命礼物项目,我们就接下来:他们不援助艾滋家庭,我们来援助。总之,我们希望把事情做得更完善。有人需要帮助,我们肯定要尽力伸出手来。”

善行无止境

与很多慈善组织的行为有着严格的范畴界定不同,叶守璋的善行是广泛的。

9岁的安徽凤阳儿童王莽患有严重心脏病,正常人的主动脉和左心室在左边,而王莽的却在右边。这种心脏病手术国内几乎没做过,且手术用的人造血管等部件国内也没有。叶守璋知道后,与多伦多社友加拿大华侨Terry(现亦为华桥基金会成员)商量,决定将王莽送到全世界最好的儿童医院之一——多伦多儿童医院去做手术,在Terry等人的努力下,加拿大领事馆特批了临时护照,他们又与东方航空公司协商,最终为王莽争取到了免费往返机票。2004年11月,王莽顺利地搭上去加拿大的飞机,而王莽的情况在当地电视台播出后,当地华侨和扶轮社友纷纷援助,很快就筹到了40万元的手术费。12月,手术如期进行,而且非常成功。

2005年1月,当小王莽痊愈回到安徽农村老家,细心的叶守璋发现王莽的家几乎一贫如洗,就连门都是从一堵土墙中间凿出来的个大窟窿,里面黑乎乎的,家徒四壁,一无所有。叶守璋极为感慨:“凡是我们有缘遇到的人,我们都会尽力帮到底。”于是,他又花了9000多元给王莽母子盖了新房子。

2004年,叶守璋联系到国内的艾滋组织“爱源汇”,去了艾滋村。他们在志愿者的引领下,挨家挨户地走访。

“走在路上,到处是死气沉沉,很多家都完全死光了,太可怜了……”艾滋村之行给了叶守璋极大的震惊,艾滋村民生活的痛苦是他从没料到也无法想象的。

这之后,叶守璋更多地选择艾滋村项目。“国外的艾滋病,大都是因为吸毒和滥性这些恶习造成的恶果。而艾滋村的农民不是这

样的,他们最可怜了,是因为输血感染上的,这是无知和愚昧造成的,英文里叫innocent(无辜的、无知的),正因为这样,我们更应该伸出手来救助。”叶守璋亲眼看到这种差别,明显的对比,更让他坚持自己慈善方向的选择。叶守璋忘不了在艾滋村看到的那位68岁的老太太,一家3代20口,包括她自己共有10人感染艾滋病,已有6个去世。老太太和3个孙女挤在一间破房子里,房间没有窗户,屋顶是石棉瓦,夏天热得要命。屋里没有家具,只有一张破床。2005年夏天,叶守璋为老太太盖了新房子,有门有窗,屋里是石灰粉的白墙,还铺上了水泥地。叶守璋又用盖房子剩下的钱,为她们买了床、桌子和凳子。

“我们能力有限,我们还是愿意做那些可以看得到成绩的事情。”叶守璋说。华桥用一笔笔小额资金为艾滋村民提供着直接援助为拖了好几年的患阑尾炎的艾滋村女孩提供手术费,六一儿童节为爱源汇组织的艾滋村儿童活动提供5000元活动资金支持,为艾滋家庭患青光眼和白内障的孩子联系手术捐助;为艾滋家庭的孩子提供每月100元生活补助……

倾力教育和大学生公益

除了健康,教育同样是叶守璋关注的重心。

经过不懈的努力,叶守璋推动了哈佛大学和剑桥大学与中国学生进行留学交换。迄今为止,已有多名来自中国贫困家庭品学兼优的学生得以远赴这些世界上的顶尖学府深造。

甘肃、西藏等地,则分布了许多所由华桥基金会捐资兴办的小学。

2007年8月5日,上海外国语大学一支180人的支教队伍抵达中国唯一一个没有通公路的县——西藏墨脱,开展一项时间长达半个月的支教活动,路途上和支教期间所需的主要经费,皆由华桥支出。而在找到华桥之前,他们寻觅赞助资金的行动屡屡碰壁,因为许多企业关注的只是“宣传效果”。如今,华桥资助的大学生支教项目,已经遍布中西部多个省区。

扶贫支教、关爱艾滋、临终关怀、关注环保……只要大学生们热衷于参与的公益活动,叶守璋都全力予以支持。“一国之兴,始于教育,而大学生正是国家振兴的未来栋梁。大学生广泛地参与公益,是社会的一种进步。如果在大学生时代就是一个有爱心和责任的人,未来,他在企业,必是一个好员工;在政府,必是一个好官员在学校,必是一个好老师……未来,我将更多地关注和关心大学生公益活动。”在采访中,叶守璋这样对记者说。

采访后记

前半生的辛苦创业,使得叶守璋在物质的积累上,是富有的,他完全可以舒适地安享晚年。然而,他选择了以慈善作为他余生的事业,而这次创业,为的是精神的富有,为此,他甘愿承受孤独甚至清贫的生活。

尽管拥有私家车和专职司机,而且已是70多岁的高龄,叶守璋还是坚持做得和大家一样,这是他贯的风格。数天的采访中,他与大伙儿一起步行去一公里开外的地铁站,一起挤拥挤不堪的地铁,一起坐火车硬座去无锡参加他资助的“春晖论坛”,与大家一起挤大学生食堂吃盒饭。两天的论坛中,他一直正襟危坐,认真地听,用心地看。

只要是善事,不论大小,不分界别,他都会伟出手来去做,这也许就是叶守璋信守的“章法”,也是他坚持的“道”,正是因为这份与众不同的坚守,在“善道”上,他俨然已是一位渐入禅境的悟道者。中国的慈善事业,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模式和路径的探索,叶守璋,正是一盏途中引路的清灯。

猜你喜欢

艾滋分社王莽
光荣的荆棘路
王莽:为争帝位四个儿子杀了三个
学会秘书处参加CCS广州分社召开的辖区国内船设计质量研讨暨集中审图宣贯会
王莽:谁都别想忽悠
改朝换代
怕什么落魄潦倒和“艾滋”,多亏了他那一再逃避和背叛的爱情
浅解三字经(之七十二)
法新社进入朝鲜
增强信用社分社管理力度,推动市区经济发展
外出打工预防艾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