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业潮下的健康危机

2009-06-18郝江超

小康 2009年4期
关键词:刘伟李伟心理疾病

郝江超

经济危机、企业倒闭潮、裁员降薪潮纷纷袭来,在这场暂时看不到尽头的危机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更大的暗流——健康危机。

据医学家研究显示,历次经济危机,都曾导致数百万人焦虑、失眠以及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甚至引发频繁的自杀事件。一项针对失业人群的研究发现:失业的经历对于失业者健康有不利影响;家庭中有成员失业会对整个家庭成员的健康都造成不利的影响;负担重的家庭中,其成员失业比例较高,对于家庭所有成员的健康危害更为严重。

在国内,失业潮引发的心理疾病患者数量剧增,因失业引起的自杀、杀人事件也频频发生,而更多的人则默默承受着各式各样的巨大压力,身心俱疲。《小康》记者采访了国内受经济危机冲击最严重的IT、汽车、外贸三个行业的职场人士,探究这场健康危机如何影响置身其中的每个人。

“挨踢族”的“陀螺”生活

一阵刺骨的痛从颈椎直窜向后脑勺,“哎呦!”李伟(化名)不经意地叫了出来。他下意识地想从座位上站起,但就在起身的一刹那,酸胀的双眼却忽然感到一片漆黑……

这是北京中关村一家知名国内IT企业的普通员工。

截止今年1月,IT行业裁员人数已达9万人,创历史新高。李伟所在的公司也未能幸免,他们公司裁员采用的是“联想模式”——20分钟内马上走人。他亲眼看到几位在公司工作多年的同事被叫进部门总监的办公室,几分钟后神情沮丧地走出来,立刻收拾东西,拎着包离开了公司。

“我还算幸运吧,可能因为我工资最低,所以没被裁掉。”趁数据库备份的空歇时间,李伟站起来一边活动脖子,一边转动着腰。公司裁了近一半的人,他的薪水依然保持不变,但是工作强度却加大了许多。

谈话间,李伟不时用手捶打着腰,紧皱的双眉流露出对病痛的难忍和煎熬。“近几个月总是失眠,凌晨3点前根本无法入睡。有时候吃片安眠药好不容易睡着了,却又常常因为腰疼醒来!”。李伟说,腰疼和颈椎病已经持续半年了,但是由于公司裁员、减薪的风波一浪高过一浪,根本无暇顾及身体,结果现在病情越来越严重了。李伟坦言,工作强度与绩效考核的双重压力,着实让他感觉喘不过气来。

这个原本刚刚大学毕业两年的小伙子,看上去似乎比实际年龄衰老了许多。脸色苍白,有些浮肿,头发稀疏,比以前胖了整整一圈,李伟几乎天天加班,工作时间均超过10小时,吃的都是些垃圾食品,每天除了工作就是睡觉,身体机能都退化了。李伟自嘲:“我就是个IT陀螺,等到哪天转不动了,就可以彻底停下来歇歇。有时我也想,整天这样有什么意义,我也想过该换个工作,可我又能做什么呢?月底又要交房租了,先保住工作再说吧。”

李伟,不是特例,只是我国几百万白领中最普通的一个。据调查显示,大中城市有60%以上的白领每天伏案工作至深夜,其中80%的白领因长期用脑过度患有不同程度的脑疲劳,以及颈椎病和腰痛,其中六成以上的白领经常性头晕、头痛,四成以上的白领导致神经衰弱、失眠、健忘甚至脑功能衰退,还有两成的白领引发了其它身心疾病,甚至有的白领不堪重负而自杀。

“减薪族”的“休闲”生活

刘伟还是比较怀念以前忙碌日子。虽然之前老抱怨工作太累,没时间休息,可如今休假多了,他却高兴不起来了。

刘伟今年29岁,是宝山区一家进口汽车4S店的业务经理。从去年10月开始,刘伟一直又爱又恨的忙碌日子结束了。他的工作时间越来越少,收入也越来越少,之前是上六天班休息一天,后来变成了上四天休息二天,很快又成了四休三,他靠销售业绩拿工资,以前每月至少能拿2万,现在却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还完房贷月供就所剩无几了。“儿子3岁了,需要找幼儿园,又是一大笔开销,可哪来的钱呢?”

妻子以前总抱怨他没时间陪她,现在却怪他不出去工作,每天发脾气,说他赚的钱少,刘伟心里窝火,两人就常常为此吵架。“现在家里不能待,出去散步又怕撞上熟人。”以前刘伟每天一沾床就能睡着,现在却严重失眠,刘伟话语里流露出对生活的无望和悲哀,“现在是晚上吃4片安眠药后连个哈欠都不打,白天又头疼得像锥子扎一样,真不知道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头疼、胃痛、胸闷、手脚麻木、心神不宁……近3个月来,这些毛病折腾得刘伟每天夜不能寐,但他先后几次在医院消化科和心血管科检查后,均未发现异常。有医生建议他去看精神专科,刘伟很不以为然,他觉得自己精神挺正常的,反而怀疑该医生医术不行。半个月前,刘伟胃痛再次发作,这回他托熟人找了个消化科专家,没想到专家仔细帮他做完检查后,还是委婉地建议他:去找心理医生好好咨询一下吧l不过,刘没打算去,“我没问题,可不想被人说是精神病,以后怎么出来见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北京市精神卫生保健所副主任医师郭红利接受采访时指出,刘伟可能是患上了躯体化障碍。这类患者情绪深受当前经济危机的影响,焦虑和抑郁症状不是很明显,但其实是患上了躯体化障碍而不自知。患者一般想不到心理病因。他建议,应及时到精神专科、神经科或是心理咨询科问诊。

在北京,因金融危机影响导致心理亚健康的人群正在增加。2009年3月,安定医院成立了北京首个心理压力管理中心。中心负责人、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学主治医师王丽颖博士接受《小康》采访时说,“在临床中我们发现,很多就诊者不符合心理障碍的诊断,只是处于心理亚健康或心理高压状态,但如不及时调整或接受干预,将有可能发展为更为严重的问题,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毕失族”的“见习”生活

去年从北京理工大学刚刚毕业的吴霞(化名),千里迢迢来到深圳关外一家大型电子仪器厂做起了技术员。毕业那年,她欠银行助学贷款共计24000元,她给自己的目标是两年内还清。然而,2008年底,她不幸地也成为了失业大军中的一员。

失业后,吴霞不停地找四处投简历,好不容易在过年之前在一家大型外贸出口公司找到了一份做外单的见习工作。

她春节没有回家,她很愧疚,“实在无颜见爸妈,我对不起妈!”吴霞抽泣着说,“我妈为了供我上大学都累出病了,我现在连份像样的工作都找不到,太没用了!”

每天下班后,吴霞回到宿舍,就对着墙发呆,往往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但有时静静呆坐的她又会突然变得烦躁不安,焦虑万分,不停地捶打自己的头,用力地跺脚,同事过来劝她,问她怎么了,她又不说话。原本性格活泼开朗的她,也渐渐变得抑郁、自闭、孤僻、敏感,多疑。

吴霞现在依然是见习期,月薪800元,没有与公司签合同,只是口头协议,没有说明风习期什么时候结束,只是说表现优秀就有可能转正。她的几位同事也是应届生,有的已经见习了6个月,也没有人转入试用期,转正的事更别提了。但吴霞还是怀有一丝希望,坚持接受这漫长见习期的考验。

在庞大的大学生见习队伍里,吴霞只是沧海一粟。今年大学生毕业610多万,加上以往的毕业没有就业的还有200多万。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预测,根据以往大学生就业36%的比例,因此今年大概最多只有300多万的学生能够找到工作,另外还有将近500万左右难就业。

许多大学生都自嘲“毕业即失业”,简称“毕失族”。有些人在找工作屡屡受挫后,患上了抑郁症等心理疾病,还有人因此自杀。2009年2月13日,河北一名女大学生因不堪就业压力自杀身亡,留下一本近十万字日记,她写到,走上不归路,是怕让家人“失望”。2009年3月9日,贵州某高校女生宿舍,一名学生在结束了毕业实习后服毒自杀。2009年3月6日,广东新会一位23岁的大学毕业生因失业无法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在田间服毒自杀身亡。

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周孝正指出,毕业即失业的确是较为普遍社会问题,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不断攀升,大学生就业率却在逐年下滑。而今年由于经济危机,以往吸纳毕业生的大户——中小企业大批倒闭,就业形势肯定比2008年更差,国家推出见习计划作用太小,根本无力阻挡毕业生大面积失业,因此大学生出现心理疾病、自杀事件频发也就不可避免。他表示,仅仅责怪大学生心理素质差及不负责任是不够的,高校和国家都应该负起责任来才是正道。

周孝正认为,像吴霞这种漫长无止境的见习与失业是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应届生最初还保有对于工作的新鲜感,而且也没有丢弃大学里的学习、“兴之所至”的心态,生活压力还不是特别大,因此对于危机的反应是迟钝。当见习期被无限期延长,将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挫败感,怀疑自己的能力和存在价值,进而引发抑郁症等各种心理疾病,甚至自杀。

毫无疑问,我们揭开的只是健康危机的冰山一角,危机还在潜伏,并逐渐扩大,不露痕迹地吞噬身在其中的人们。许多人却仍在拖着疲惫的身心继续前行,直到最后一根稻草压下来,悲剧发生,才意识到它的存在。

猜你喜欢

刘伟李伟心理疾病
“田”野里的乐趣
“制造”年兽
莫擅自贴上心理疾病标签
For the fish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刘伟误交损友
刘伟(刘冠儒)
且行且珍惜
喜行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