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践课程实施初探
2009-06-18周晓梅薛雁丹汤铭段洪秀
周晓梅 薛雁丹 汤 铭 段洪秀
摘要:培养实践型、创新型人才是社会对高校提出的新要求。围绕这个需求,本文介绍了一个新的教学理念——“小学期”,并分别从大学生校外实践和校内实习两个方面,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更好地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实践教学;课程设计;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发展,国家改变了以往包办高等教育的做法,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来调节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与此同时,就业市场的需求导向逐步渗入到高校课程体系之中。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高校毕业生正是当前社会传递给教育工作者们的重要信息。
紧紧围绕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思想,南广学院提出了“小学期”的教学理念,这是我院探索实践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所谓“小学期”,就是学生充分利用暑假的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和校内实习,将校内外的实践教学有效的结合,取长补短,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信息技术系作为南广学院唯一的理工科系别,实践教学尤为重要,因此如何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就结合我系专业特点,探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我系的解决方法和培养途径等。
1目前高校社会实践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不高。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的片面性主要表现在重理论、轻实践,重智育、轻德育,所以大学生也就形成了重成绩分数、轻实践能力的思想,认为社会实践不过是走走形式,做做样子,在思想上准备不充分,目的不明确,认识有偏差。大学生们没有意识到社会实践活动就是要带着问题走向社会,带着答案回到课堂,形成“专业问题”与“实践问题”相结合的良性循环,从而发现自我学习的缺陷,增强创新意识和学习的自觉性,不断提高个人的能力和素质。
其二,缺乏优秀的校内外指导教师。一些学校领导对社会实践活动不够重视,认为可有可无,可搞可不搞,缺乏系统安排与精心组织。由于学校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专业教师参与热情不高,指导教师多为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不能较好地发挥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多大学并没有把社会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因此也自然就没有把社会实践教学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位指导教师。在校外,由于没有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没有有规律地组织好开展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科技发明等社会实践活动,相关单位也很少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指导。
其三,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企业非常注重追求经济效益,企业不愿意接受大学生前来参加社会实践,即使勉强接受也只是应付了事,使社会实践流于形式,降低了效果。这些企业没有意识到大学生身上潜在的创新能力和知识水平高效益性。
其四,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不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方式方法、形式途径还不多,形式较为单一,内容缺乏针对性,不能很好地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有的学校社会实践场地频频更换,不注重长效机制建设,没有形成持续影响力;社会实践的完善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建设还不能满足需要;一些高校领导对大学生社会实践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办法不多,全社会共同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局面尚未形成。要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效,就必须在质量上下功夫。
2加强社会实践教学的经验与对策
(1) 使学生认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社会实践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大措施和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可以实现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进一步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大学生终将走向社会,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社会是一所生动的大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培养品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些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平台的优异表现,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青睐,社会实践也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助推器。
因此,在放暑假前夕,我系针对不同年级分别开展小学期实习的动员大会,重点强调社会实践是一种社会经验的积累,使大家更深地了解实习的意义,鼓舞大家对暑期实习的信心,为同学们顺利完成实习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积极帮助学生联系实习单位
暑假实习的时间毕竟有限,有些企业不愿意接受大学生前来参加社会实践。因此,联系实习单位成了一件艰巨而重要的任务。我系首先鼓励广大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对于一些实在落实不了的学生给予帮助,争取每一位学生都有社会实践的机会。
(3) 全程跟踪调查
为了避免有些学生的社会实践只是应付了事,使之流于形式,我系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班主任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习单位,学生在进入单位实习之后要电话告知班主任,班主任经常与其单位的指导老师联系,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和进度。其次,小学期的社会实践活动采用论文和答辩相结合的考核形式,这样既能很好的演示实习成果又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暑期的社会实践中真正的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3开展具有特色的校内实习
社会实践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但也有其片面性和不可避免的缺点。一是实践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生动性和多样性不足;二是各类实践活动之间相互分离,缺少内在关联性和逻辑性;三是在活动进程上随意性大,往往缺少延续性,等等。
我院分析了当前广泛开展的各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认识到了社会实践的一些特点,为了弥补社会实践的一些不足,开展了具有专业特色的小学期校内实习,使其与社会实践相呼应,形成互补,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下面就结合我系的专业特点,从计算机实践教学的角度出发,谈谈如何做好小学期校内实习的教学工作。
(1) 确立选题
如何确定校内实践活动的主题,是实施实践活动课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兴趣性是选题的首要依据。教育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学习者自身的积极主动的努力。一般说来,学习者只能学到他所做过的事情。如果学校情境提供的是学习者感兴趣的事情,那么学习者就会主动参与其事,从而真正的学会其中的知识。其次,可行性对选题来说也非常重要。选题时要考虑到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学习能力与知识架构也不一样。大二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并且有了一定的编程能力,可以选择一些容易上手简单易懂的题目,如网页制作或编写小程序等。大三的学生对计算机的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的逻辑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因此实习的选题可以体现较强的综合性。对于大四的学生已经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小学期的实习可以作为毕业设计的前期准备,为即将到来的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2) 实践教学的方法
① 授课方式。小学期校内实践教学采取机房授课的方式,这样学生可以很快地将老师讲的知识在计算机上实现出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课程设计一般一节课是不能完成的,学生的作业有时无法保存;另一方面,上机操作本来时间就紧张,老师忙于辅导,很难检查全体学生的作业,机房的计算机又随时可能有变动。因此我们建立了FTP服务器,因为基于IP技术的FTP服务器在跨工作组和网段的情况下一样可以使用,也不会由于计算机的系统版本不同造成共享困难。对于FTP服务器,推荐采用Serv-U这个软件,因为Serv-U这个软件可以很好地限定不同账户的各种权限,比如上传下载速度,使用空间的大小,提交作业的时间,等等,功能比Windows自带的IIS服务功能要完善很多。这样学生可以把作业上传到教师机中,方便了教师检查学生的实习进度。同样老师也可以将学习资料放到教师机上供学生下载,这样不管学生在那个机房,只要登录FTP服务器就可以上传下载作业和使用教师提供的共享资源了。
② 教学内容。小学期校内实习可以看成是一次综合实训,它要将以前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并对即将所学的课程起到引导作用。大家都知道编写程序是比较难学的,特别是“C++程序设计”枯燥且需要大量的逻辑思维,学生因基础较差等原因,学着既费力又无趣。在实习的前阶段适时组织学生做一些小设计,不必追求大而全。比如让学生编一个摇奖程序,用产生一定范围随机数的方法模拟摇奖过程。通过这些小设计,学生可以积累编程经验,也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到了更综合的程序设计就不会一筹莫展。教师在讲授时,程序的设计过程都是抽象的,要解决把抽象的东西转变成形象的东西,必须通过对问题的归纳、分析从而研究出一般性的规律。而采用由读到编,由点及面,由易到难的方法,则可收到好的效果。
③ 教学方法。第一,教师把实验任务划分为几个阶段或几个小任务。每个阶段应有明显的标志点。变一级台阶为多级台阶,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也方便教师了解实验进程,实现全程引导;另外,在体现实验目的的地方设定提问点,强化学生对重点问题、关键问题的掌握,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实验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二,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中心,加强课堂组织。可以给学生编排固定座位,划分小组,组内就近讨论协作,形成既有协作又有竞争的氛围。教师要注意观察各组的进度,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还要解答学生的问题。这时候,简单的、重复的问题经过组内的讨论被“过滤”了,学生问题的数量大为减少,教师有更多的精力组织全局。在学生积极性充分调动的情况下,大多数问题都自己解决了,学生有很强的成就感,教师也不会疲于奔命。另外,应该有选择地在标志点、提问点或者其他适当的时间进行现场点评,让所有学生共享体验,进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第三,注意问题处理的方法与技巧。“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中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应该把握指导的时机;另外,教师要把问题还给学生。学生的问题有时是没有经过仔细考虑的,教师不一定要马上解释,要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总之,实验过程应有相辅相成的两条线贯穿其中,一条是教师的引导:布置任务—引导解答—问题点评;一条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任务分析—探索—协作—提问—展示成果—共享体验。
总而言之,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现在各个企事业单位的人才观念和学生的就业观念均发生了巨大变化。是否有真才实学、工作经验如何成为越来越多用人单位的人才标准。学校必须适应商品社会的这种人才需求格局,将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我院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正在不断探索新的且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式和手段,以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为将来走上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小云. 大学生社会实践概论[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2] 陈立力. 高等教育大众化下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化建设探索[J]. 嘉兴学院学报,2005(4).
[3] 韩国华. 完善计算机实践教学内容之我见[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
[4] 洪京一. 我国电子信息类人才需求与培养途径[J]. 计算机教育,2004(12).
[5] 薛国凤,王亚辉. 当代西方构建筑一教学理论评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03(1).
[6] 张雁. 浅谈提高职高学生计算机学习效果的途径[J]. 成人教育,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