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地质科普旅游的开发初探
2009-06-18杨廷锋
杨廷锋
摘要:对黔东南州旅游地质资源的科普价值类型、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指出黔东南州旅游地质资源的科普价值类型主要有古生物化石及遗址、地层及地质剖面、喀斯特地貌、地质构造地貌和奇峰异岭、土壤景观和农业生态地质、金矿矿址地质、地质灾害遗迹、人文地质景观等。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地质科普旅游开发意识差,开发度低;开发管理和科普水平低;区位优势差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地质科普旅游开发的对策,为有关政府部门作为参考。
关键词:旅游地质资源;地质科普旅游;黔东南州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9-0194-03
黔东南州的旅游地质资源的科普价值比较高,类型丰富,这里是世界三大寒武纪古生物化石遗址之一,是地学科学研究和普及的理想基地,地质科普旅游开发前景广阔。
一、旅游地质资源的科普价值类型分析
1.古生物化石及遗址
黔东南自治州古生物化石丰富,从震旦系至第三纪均可以发现化石。例如从江、黎平一带的震旦系地质剖面,迄今8亿~6亿年,化石层中有丰富的微生物化石;丹寨南皋地区中寒武统甲劳组的遗迹化石[1];岑巩县侏罗纪古动物化石等。有的成群分布,如寒武纪台江古生物化石群、凯里古生物化石群、杷榔动物化石群、凯堂—翁项—虎庄志留纪化石群、渔洞—万潮石炭纪化石群、凯里江口二叠纪化石群等。其中,台江和凯里化石群是世界著名的古生物宝库,早寒武纪的台江古生物化石群含有9个门类,50余属,以及一些分类位置未定的化石,其中的化石wiwaxia属于珍稀的化石;中寒武纪的凯里化石群包括11个门类100多个动物化石[2],以及一些分类位置未定的化石;杷榔动物化石群,其中发现的迄今5.25亿年前的始海百合动物化石,是目前全球在下寒武纪地层中唯一发现的棘皮类动物古生物。
2.地层及地质剖面
黔东南州地层从元古代的四堡群和下江群到第四系均有出露。贵州是研究中国震旦纪的地层(称为震旦系)的重要地区之一,震旦系主要分布于黔东。在黔东南州,震旦系分布在自治州西部的丹寨及台江—三穗、岑巩等地,黎平、从江一带亦有成片分布。贵州的寒武纪地层分布较广泛,发育完整,化石丰富,是中国寒武系研究的重要地区之一[3]。而寒武系地层在黔东南州境内分布较广泛,镇远—凯里—丹寨以西有大面积出露。境内有凯里翁项剖面、台江番召剖面、隆里剖面等国内典型地层剖面。同时,有八郎中下寒武系国际层型剖面,且凯里古生物化石群被确定为国际寒武纪中下阶“金钉子”。另外,有丹寨南皋地区寒武典型的剖面、雷公山变质岩剖面、沉积岩剖面、从江火山岩剖面等。
3.喀斯特地貌
黔东南州总面积30 337Km2,喀斯特出露面积占23.1%[4]。喀斯特主要集中分布于镇远县焦溪、台江施洞、凯里挂丁、丹寨的复兴这一线以西北地区,此线以东南地区也有喀斯特零星分布。著名的有:舞阳三峡、渔洞、黎平天生桥、金瓜洞、飞云洞及大峡谷等。这些可以进行形态成因、喀斯特脆弱的生态地质环境、喀斯特水文景观、绿色喀斯特地质生态景观等科普教育。例如,州内石灰岩石漠面积28 126 ha,白云岩石漠面积19 894 ha,共计48 020ha,占贵州石漠化总面积的4.8%[5],这些石漠化景观有的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科普价值;又如绿色喀斯特地质生态景观如云台山、飞云洞景区等喀斯特森林植被,可以作为研究喀斯特发育的基本理论、喀斯特生态环境及重建喀斯特区生态平衡的基地。
4.地质构造地貌和奇峰异岭
从地质构造看,黔东南自治州地跨扬子准台地与华南褶皱带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黔东南地区构造复杂,划分为顺层韧性剪切带、阿尔卑斯式褶皱、侏罗山式褶皱、过渡性剪切带、逆冲推覆构造及地垒—地堑式构造等组合类型[6]。主要形态有断裂谷、断层盆地、背斜等。例如革东—台烈断裂谷、施秉断陷盆地、榕江断陷盆地、西江断陷盆地等。背斜如雷公山复式背斜[7]。另外,还有施秉马号构造窗、飞来峰等。奇峰异岭主要有雷公山、云台山、月亮山等。
5.土壤景观和农业生态地质
黔东南州土壤类型有红壤、黄壤、黄红壤、红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等11个土类。农业生态地质环境如丹寨硒米产区、银球茶产区等均与地质关系密切。所以,可以进行地球化学科考和农业生态地质环境旅游科普教育。
6.金矿矿址地质
黔东地区是贵州金矿的重要产地。黔东地区处的构造位置为江南造山地带,属于雪峰山多金属成矿带之南西段。含金层位有番召组、清水江组及隆里组[8]。其中,天柱—锦屏—黎平地区及从江地区金矿为变碎屑岩中脉型及蚀变岩型金矿床,丹寨地区金矿为细碎屑岩—碳酸盐岩中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天柱—锦屏—黎平地区的变碎屑岩中脉型金矿床(点)暴露表生环境后可形成冲积型砂金矿床[9]。可以利用废弃的矿点及金矿址,增强金矿地质科普知识。
7.地质灾害遗迹
黔东南州地质灾害遗迹如滑坡、泥石流、洪水等遗迹。另外,还有台拱冰川遗迹。据目前了解,地甲病主要分布在贵州的南半部,特别是黔东南和黔南两个州就有29个县、市有地甲病[10]。据资料统计,重病区有17个县、市,黔东南州有7个,约占41%;轻病区有12个县、市[11],黔东南州有7个,约占58%。地方性氟中毒在黔东南州局部地区存在[12],以及氟斑牙等。可以进行地质灾害考察与科普教育,培养灾害意识。
8.差异明显的区域地质生态景观
黔东南州地质属于喀斯特和非喀斯特区域。二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差异大,喀斯特地区往往植被覆盖少,有的石山裸露,旱地遍野;非喀斯特则是郁郁葱葱杉松林,水田波光粼粼,所以可以获得地质环境分异方面的知识。
9.人文地质景观
与佛教文化有关的名山大寺地,如黄平的飞云崖、施秉的云台山、镇远的青龙洞、岑巩的鳌山寺、三穗的圣德山、天柱的金凤山、锦屏的回龙庵、黎平的南泉山等;佛教道场如凯里香炉山的观音洞、黄平的飞云洞、施秉的华严洞、镇远的青龙洞等[13];革命遗迹:如“五一广场旧址”、隆里“红军墓”、剑河“红军纪念碑”,以及红六军团黑冲战斗遗址;凯里“烈士陵园”[14]、旧州烈士陵园;还有与农民起义有关的黎平太平山、榕江八宝山、黄平太平洞、黄飘大捷遗址以及雷公山;纪念抗清将领何腾蛟的“浩气常存”摩崖;侗族石雕墓、中木召古庄园遗址、马家寨陈圆圆墓地、清朝思州宣慰司副使刘贵墓地、冷神圣婆碑、圣婆墓、周治群墓等;思州石砚;台江古生物博物馆;另外,还有“天人和一”苗岭梯田文化景观。
二、地质科普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黔东南州地质科普旅游已经有初步的开发,例如,台江古生物博物馆被全国科协确定为200家科普基地之一。1999年4月30日开馆以来,已接待国内外多达20万人次的参观,并产生较大的社会效应。
1.地质科普旅游开发意识差,开发度低
例如,专家们认为,寒武纪古生物化石群保护区有望成为国家和世界级地质公园,但由于不够重视,2000年还是错过了申报国家级地质公园的“头班车”,至今还不是国家级地质公园。目前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主要停留在商业价值的开发,除台江古生物开发外,其他地质景观的科普价值开发很少。并且开发理念落后,例如,台江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陈列室的化石不齐全,同时没有电脑动画展示等,八郎山的古生物化石遗址基本没有开发。
2.宣传促销不足
当前宣传促销主要集中在苗族侗族风情及乡村旅游,而地质科普旅游宣传很少, 例如八郎山古生物化石,其在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 但大众宣传少。例如目前主要局限于地学尤其是科研工作者, 而广大的普通观光游客和中小学生对其知之甚少。
3.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配套差
据不完全统计,从1998—2004年民间资本投入8.65亿元,国家投入3.2亿元[15],投资相对较少,而投资到旅游地质科普的开发则更少,基础设施配套差。目前境内没有国家地质公园,未得国土资源部等的资金支持。同时,严重缺少地质科普导游资料和科普说明。黔东南州旅游局2000年组织有关人员编写了《黔东南旅游导游》一书,客观上解决了这一空白,对黔东南的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黔东南旅游导游》涉及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特别人文方面比较多。除少数用神话传说等对其进行兴趣性的解释外,都没有科学的解释,并且没有单独的地质科普旅游的导游书,没有系统地对有科学价值的地质景观编写导游词,故对地质景观的成因等不能进行科学讲解,导游培训中又忽视这方面的内容培训。
4.开发管理和科普水平低
经营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地学等科普知识欠缺,绝大多数对有关的地学知识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例如现有的解说系统的科学含量低,地方导游的科普素质低,景区管理者的科普意识差。导游词中有神话、传说、诗情画意成分多,如姜太公钓鱼、仙人田、恋人接吻、癞蛤蟆谈恋爱等。台江古生物博物馆虽然有了地质专业的人员讲解,但不能够满足需要,故严重影响科普开发。
开发管理科学性差,破坏原生态比较大,例如:调查发现,有的岩溶洞穴中布设有各种彩灯,故掩盖了沉积形态的真实色彩,易造成误导;又如,太平洞的开发中,有的石笋、石钟乳、边石堤等形态被破坏或者被游客敲走,如不加保护,很多的形态将消失;八郎山等的保护不到位,游客随意采集古生物化石等。
5.地质科普旅游产品和商品稀缺
地质科普旅游产品开发较少,处于初级阶段。旅游商品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黔东南州地质科普旅游商品很少。例如,剑河八郎、施秉云台山根本没有地质旅游商品。
6.区位优势差
由于所处的区域没有大城市如北京这样的高文化素养人群的城市支撑,加上是民族贫困地区,区域文化较落后,所以对其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三、开发对策
1.提高认识,适当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黔东南州的旅游是政府主导的开发发展模式,所以政府部门应该积极提高认识。科普旅游的开发可以深化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丰富旅游产品结构,增强竞争力[16],并且可以提高旅游的层次,故必须提高这一认识,并应该具有超前意识。同时,适当加大宣传促销力度,面向大众宣传,积极加强寒武纪古生物等的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工作,以扩大影响, 提高知名度。利用科普旅游地质资源,加强地学科研,提高影响力。
2.适度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科普解说系统
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开发。积极开展地质科普资源调查研究,积极组织有关专家挖掘每个旅游地质景观的科普价值,编写地质景区有关的地质结构、形成机理等方面的地质介绍资料,并可在门票上、地质体边立牌、碑进行说明。完善科普旅游解说系统, 解说词是一个景区文化内涵的集中体现,一个好的解说词可以大大提高景区的品位和档次[17],且不能过多用神话故事和传说讲解。这方面还将与其他相关部门相结合。
3.完善旅游法规,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地学科普知识、意识和管理水平
有关部门要积极完善旅游法规,加强开发管理规划,保护好科普旅游地质资源,地质科普资源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一旦被破坏就难以恢复。所以开发应避免遭到破坏,同时,开发要科学、自然化、乡土化、生态化,做到开发与保护紧密相结合。
应积极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地学知识,可以通过办培训班、专家讲座等形式进行,甚至对特殊的地质景观要配有地学专家进行导游,用现代地学理论加以解释。同时,应该引进地学专业人员进入旅游部门系统,并且提高开发管理水平。
4.适度加大区域合作,积极进行市场研究,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地质科普旅游产品和商品的开发设计
应当扩大视野,加强区域协作,联合拓展市场,实现各方面共赢,将区位劣势转化为优势。加强市场调查研究分析等相关的研究,协调好价值定位和市场定位的关系,进行旅游地质科普的开发、线路的开发设计、促进其科学健康的发展。可以开发产品:地质奇观科考观光旅游的产品、教学研究和科普教育旅游产品、自然地理考察旅游产品等。要重视开发矿泉水、地质科普图书及音像制品、古生物玩具模型等旅游商品。同时,更进一步加大雷山银球茶、丹寨富硒米、思州石砚等的开发。
5.开发应以八郎古生物化石群为龙头的层次综合开发模式
凯里生物群、台江古生物群等寒武纪生物群的影响力大,已经在世界地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且现已初具规模,所以,开发应该以其为龙头的开发模式,加大开发深度,应该在古生物博物馆和遗址方面下工夫。例如寒武纪古生物旅游开发,应该增强其知识性、趣味性、直观性和参与性,使之成为学习地学知识、体验环境情景的场所。用电脑“三维动画”技术演示。同时,加快古生物的收集和馆(所)的建设。同时,使科普旅游更好地融入民族风情与乡村旅游中,主次开发,开发应该综合,不能一味开发科普,而降低旅游的愉快性。
参考文献:
[1]王约,张海军,等.贵州丹寨南皋地区中寒武统甲劳组的遗迹化石[J].地质通报,2005,(4):475-481.
[2]赵云龙.贵州——古生物王国[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2:1-80.
[3]贵州师范大学地理系.贵州省地理[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5-6.
[4]苏维词,朱文孝,熊康宁.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及其生态经济治理模式[J].中国岩溶,2002,(1):19-24.
[5]张竹如,李燕,等.贵州岩溶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恢复的初步研究——贵阳黔灵山的启示[J]中国岩溶,2001,(4):310-314.
[6]戴传固,杨大欢.黔东南地区构造特征[J].贵州地质,2001,(1):1-6.
[7]贵州省地质矿产局.贵州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7.
[8]黄培.黔东地区金矿找矿前景初步分析[J].贵州地质,2003,(3):132-134.
[9]陶平,王尚彦,戴传固,王敏.黔东地区金矿床类型及其基本特征[J].贵州地质,2005,(4):229-235.
[10]廖莉萍,等.贵州碘缺乏病区生态地质环境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报,2005,(1):104-108.
[11]黄仁海,何敬.贵州农村居民生活环境与地甲病现状分析[J].贵州科学,1994,(3):68-75.
[12]杨正昌,林有忠,杨再贵,等.贵州省黔东南州地方性氟中毒调查报告[J].中国地方病杂志,2005,(1):111.
[13]王路平.黔东南州旅游资源的定位及品牌形象——提高黔东南旅游的文化内涵的几点构想[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1):10-13.
[14]潘笑云.找准黔东南旅游资源开发的切入点打造旅游品牌[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28-29.
[15]姚友贤.构建和谐黔东南的思考[J].理论与当代,2005,(7):43-44.
[16]李晓琴,刘开榜,覃建雄.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7):269-271.
[17]刘书越,等.河北省旅游景区弘扬科学精神的对策研究[J].河北学刊,2003,(3):192-194.
The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Popular Science Tour in Southeast Guizhou
YANG Ting-feng
(KaiLi university, Kaili556000,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has analyzed and evaluated the styles of popular science value in the geological resources of tourist and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development on geologic resources of tourist in southeast guizhou. Has Pointed out the main styles of popular science value in the geological resources of tourist are that the extinct organism fossils and the ruins, the stratums and the geological cross sections, the karst landform, the geologic structure landform and strange high peaks and mountain ridges , the soil landscape and geology of the agricultural ecology, the geological ruins of gold ore ,the geological disaster vestiges and the human geology landscape ,and so on. Has Pointed outthe main questions are that the development consciousness of geological Popular science tour is difference,the degree of development is low; The development management and the popular science level of knowledge are low, the locational Superiority is bad . ON the base of these, somecountermeasures of development have been given in it,it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government.
Key words: geological resources of tourist; geological popular science tour; southeast gui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