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2009-06-18王亚婷
王亚婷
摘要: 目前大学生党建工作较突出的问题有重党员发展而轻继续教育和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不适应党建工作发展的需要。本文认为,要以“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结构合理,比较稳定”为基本要求,加强高校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为大学生党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要加强党支部建设,抓好大学生党员发展与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强化学生党员教育管理。
关键词: 大学生党建工作现状对策
一、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
(一)有些高校大学生党建存在重党员发展轻继续教育的现象
大多数高校发展大学生党员程序规范,把关较严,注重入党前教育,党员发展质量普遍较高。但是,有些高校的部分基层党组织存在着重学生党员发展轻继续教育或继续教育效果不好的现象,影响了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部分基层学生党务工作者思想上存在着松懈情绪。高校基层学生党务工作者在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和教育工作中,普遍重视党员入党前的教育,学生入党后,部分党务工作者就认为任务完成了,思想上出现了松懈情绪,忽略了对党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导致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不再把“先锋模范”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思想上麻痹,行动上松懈,损害了党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形象;二是大学生党支部设置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现象。尽管各高校在大学生党支部设置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创新,也取得了明显成果,但是有不少学生党支部党员数量过多,甚至多达50名以上,组织开展党员教育管理较为困难或者效果不佳;三是部分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缺乏吸引力。虽然较好地坚持了组织生活,但是部分学生支部组织生活通常是阅读文件和讨论学生入党问题,内容单调,形式单一,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对党员缺乏吸引力,达不到应有的教育管理效果。
(二)一些高校的学生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不适应党建工作发展的需要
在新的形势下,一些高校的党务干部队伍还不能完全适应党建工作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队伍配备不足,年龄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偏低,业务能力不强等。部分同志对党务工作不安心、不热心,队伍缺乏凝聚力和活力。主要原因为:一是党务干部队伍的增长幅度滞后于学生人数的增长幅度。高校连续扩招导致在校学生人数急剧膨胀,而党务干部队伍则没有随之而相应增长或者增长幅度远低于学生人数的增长幅度。一些高校甚至出现了一名党务干部担任多个学生支部书记的情况;二是部分党务干部对党务工作精力投入不够。不少党务干部是“双肩挑”干部,既要从事党务工作,又要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没有把全部精力放在党务工作上。有的党务干部在从事党务工作之前,一直从事专业工作,对党建工作不熟悉、不了解,存在着“重业务、轻党建”的倾向;三是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党务干部待遇偏低,工作热情不高。近年来,尽管许多高校都相继制定了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政策和措施,但仍显得不够全面,有些措施在实际工作中也未得到认真落实。譬如,党务干部的学历教育问题、职称问题、转岗分流问题、待遇问题等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同时,对党务工作情况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严重影响了党务干部们的工作热情。此外,党务干部工作环境有待改善,必要的办公场地、活动经费得不到较好的落实,致使部分党务干部看不到本职工作的优越性,对党务工作信心不足,缺乏积极性和成就感。
二、对策思路
(一)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
要以“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结构合理,比较稳定”为基本要求,加强高校党务干部队伍建设。首先,要配齐配强党务工作干部。要坚持选拔思想政治素质高、业务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厚实、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同志充实到党务工作队伍中。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党务干部的培训工作。要充分认识干部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干部培训工作的体制机制,通过上岗培训、学历培训、学习考察等方式,认真抓好党务干部培训工作,提高其工作能力和水平。再次,要重视党务工作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要建立起党务工作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机制,建立健全后备干部队伍信息库,选拔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充实到本单位后备干部队伍中,并加强对后备干部的培养和锻炼。最后,要积极创造优良环境,增强党务工作的吸引力。要依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文件精神,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等方面对党务工作者给予倾斜,既要鼓励部分骨干长期从事党务工作,又要根据个人意愿和实际需要交流到其他岗位或提拔使用,为党务工作干部提供多渠道的发展出路,积极改善党务工作条件,保证党务工作经费和场地的落实。
(二)强化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
一要切实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进一步夯实组织基础。要按照专兼职结合的原则,选齐配强大学生党支部书记。要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班上,努力实现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1]同时可以适当探索大学生党支部设置新模式,如“按专业纵向设立党支部”、在学生宿舍区建立党组织等。对单个学生党支部的党员人数应有所控制,以有利于开展工作和取得实效。
二要力求建设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的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要抓住青年大学生思想纯正、入党积极性高的特点,从新生入学抓起,早选苗、早教育和早培养,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基本素质好、入党积极性高的优秀团员、学生骨干吸收到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中来。要建立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动态管理机制,及时吸收表现突出的申请人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要充分发挥各级党校的主阵地和熔炉作用,采取党校团校培训、落实培养联系人责任、吸收他们参加党内活动等措施,强化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
三要坚持标准、严格程序,进一步抓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要不断完善党员发展制度,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要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把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具体化,党员发展工作制度化,认真落实“推优”制、培训制、公示制、谈话制,尽快建立并积极推行票决制、责任追究制。
四要创新党员教育的形式、内容、方法,抓好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首先,要坚持经常性教育。要发挥各级党校主阵地和理论学习小组、网络党建工作站等阵地的作用,坚持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教育。其次,要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要结合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积极开展有益于提高学生党性观念和综合素质的教育活动,如建立“党员服务站”、“党员大学生示范岗”,开展“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等教育活动。再次,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通过积极组织大学生党员到实践基地、进驻社区、暑期“三下乡”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等社会实践,向社会学习、向人民学习、向实践学习。最后,要探索建立党员考评机制。要结合学校实际,可以采取党员年度工作、学习汇报等形式,探索建立起较为科学的党员考核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