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知识结构如何更新
2009-06-18姚汉雄
姚汉雄
摘要: 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教师如何转变角色,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本文对此作了探讨。
关键词: 教师知识结构途径
现代社会是科技发展的社会,是信息社会。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知识,科学的教学理念,高超的教学技能,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才能肩负起新时代教书育人的责任。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或一缸水,更要有一泉水;不仅是教授者,更是科研者。一些教师尽管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高尚的师德,但面对新教材,在知识结构上常捉襟见肘,表现为教学年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讲解教材内容时平淡无奇,语言苍白。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知识老化,教学理念陈旧。课程理念是教学行为的先导,而知识则是教学行为的基础,如同有了米才能考虑怎样做饭一样,有了必备的知识作为载体,教师才能进一步思考在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更新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一、不断补充和拓宽自身知识
当今知识发展一个重要的趋势是知识的一体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社会化和社会知识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上述趋势将越来越明显。与此相适应,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综合化,强调各科之间的沟通与综合。这就要求教师全面拓展个人的各方面修养,淡化自己的学科角色,同时把学生视为接受教育的一个完整的人。有些教师在实践中面对综合化的新教材设计,指责哪些是语文教师的事,哪些是生物教师的事,不是自己份内的责任不管。应该说,这是一种学科严格分野的陈旧观念,应该摒弃。
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全面补充综合性知识,拓宽自身的知识领域,具有比较广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包括一定的“文史哲”、“数理化”、“音体美”等学科的知识和一些相应的技能(包括写作、计算、唱歌、绘画、体育活动等多方面的技能),由知识单一型向知识复合型转轨。同时,各学科专任教师要在通览各科教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综合性、跨学科知识,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教师只有首先在知识上融会贯通,才能
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启发、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思考。
二、进行科研工作,选择课题研究
教育工作是极富创造性、学术性的活动,与科学研究有着必要的内在联系,是丰富和提高教师水平、优化教师知识结构的捷径。教师通过科研可以拓展思维,丰富知识。而教师只有将科研成果融入到知识体系中,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才能使教学内容丰富、学术思想更活跃。
教师在一个领域开展教学的研究活动,还能为更高层次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新理论、新知识和新经验,从而加快自己知识的更新与优化。
三、及时补充专业或学科知识
新教材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进展、时代性较强的新内容,使课程染上了较浓的时代色彩,同时也具有了更强的吸引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相比之下,教师知识结构老化的现象则日益凸显出来。如:语文改革,对老教材中的选文进行了大幅度的更新,选文时不仅强调了名家名篇,更强调了文质兼美,与时代紧密结合的课文比例大大增加。又如生物课本中则出现了许多新名词:基因、疯牛病、英特尔……这些专业课中新增的知识,教师如果掌握不好,则教学效果不佳。
教师首先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观,根据形势和教材变化,及时补充有关的知识,吸收本专业或学科的研究成果,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四、更新教学理念,学习教育专业知识,掌握新的教学方法
教师仅仅有广博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善于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修养,懂得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个性和品德形成的一般规律,以及如何根据这些特点和规律教育学生。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中,传统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师生关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适应这种变化,教师要真正确立起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理念,在思想上全面把握改革的整体思路,在教学实践中全面贯彻改革的精神;必须对自身原有的教育科学知识进行更新,教学之余还要努力充电,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不断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写好心得体会,为后续教学积累宝贵的经验;要在认真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能够根据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例如,教材中设计了许多师生互动的活动和学生合作才能完成的活动,这些活动促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则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不和谐。
当今时代,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现实的教育工作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再也不能抱着“一部老黄历读到老”,而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用明天的标准来规范今天的行为,以充足的知识储备和科学灵活的教学方式构建好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