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实现
2009-06-17孔令俊
孔令俊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角度看就是客体主体化的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作用于个体的人,个体以自身的素质、知识、能力、情感、意志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属性加以鉴别、内化为自己稳定的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使自己得到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心理层次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7-0195-02
价值的问提,本质上是一个关于主体,人的问题,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的发展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也成为每个人自身最为关切的现实问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能否真正促进个体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与个体能否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方式方法,而个体的接受程度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程度。个体形成什么样的道德品质、思想境界、能力结构与个体自身有着很大的关系。可以说,在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中人起着主导作用。
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人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围绕人展开的。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人,忘记了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有精神世界的人,以致不能充分满足个体的发展需要,也阻碍了自身的个体价值实现。长期以来的教育忽略了人的心理接受能力,而一个人的心理接受能力对人的成长又是重要的因素。因此,从心理层次上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发挥个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构成是复杂的,其中心理层次是它的基础层次。任何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都要从一定的直觉、感受、情绪等朦胧而自发的心理活动开始,都受到人的兴趣、性格、气质、能力等个性特征的影响,都要经过知、情、意、信、行诸心理环节的发展和推移。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思想观念的形成是人在实践基础上的切身体验和思维活动的结果,是伴随着认识、情感、意志、信念的转移而完成的。所以,人的知、情、意、信、行等心理因素是思想观念形成和发展的先导,并直接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行为的发生。因此,我们应该注重从思想品德构成的心理层次开始,调动个体的积极性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
一、引导个体形成正确的认识
认识是心理倾向的表现之一。美国教育家加涅认为个体学习者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认识结构是新的学习的重要内在条件,新的学习一定要适应当时的发展水平,学习任何一种新的知识、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他们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因此,个体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时候,是以自己的已有认识为基础的。一般来说,个体愿意接受与自己的认知一致并能支持自己已有认知的信息,排斥与自己认知不一致的信息。而自己的已有认识并不一定正确,这就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引导个体正确的认识、纠正错误的认识,以利于个体接受正确的信息。随着时代的变化,信息传递的迅速化,价值的多元化,个体迅速形成多样的认识,产生自己思想认知的热点。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分析个体认识的特点,切实传授给个体能解决他们所关心问题的新认识,帮助个体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有效实现。
二、激发个体正确对待自己的需要
从心理学上看,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必需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需要在客观上通常被理解成为一种不满足感,并成为个体活动的积极源泉。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主体作为现实的个人,也为自己多种多样的需要,也正是个体的需要才驱动着价值实现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的。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全面了解和满足人的需要,使其形成高尚的动机和正确的追求。
人的需要多种多样,按起源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按指向的对象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这些需要是人们认识活动的出发点,是他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驱动力。只有正确对待人的多种需要、承认其合理性,并在尽可能的范围内满足人的这些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获得坚实的思想基础。个体之所以学习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是想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提高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解决自己的思想和心理困惑,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满足他们的这些需要,才能真正成为人的内在需要,而不是外在强加的力量;才能促使个体积极主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加快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人的需要并根据需要的变化调整自己的内容、方式方法,以激发人们提高自身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当然人的需要也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思想政治教育要正确引导人们把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保持自我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合理张力,在不妨碍社会需要的基础上追求个人合理的科学需要。
三、重视对个体情感、意志品格的培养
人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是无动于衷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反应,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高级心理因素。情感对个人和集体而言,具有强烈的驱动力和疑聚力。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人的感情经验影响着人们的认识和行为的走向,是思想政治个体价值实现的重要条件。没有情感的道德就变成了干枯苍白的语句,这语句只能培养伪君子。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满足个体的情感需求,了解人的情感情绪的倾向和状态;实施情感教育,以高尚、热烈的情感去关心、激发和培养人的积极情感,克服消极情感,发挥情感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的作用,引导个体以积极的情感体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类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意志对人的行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能提高人的自觉性,使人能以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去克服困难和障碍。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人们会遇到越来越多的挫折,一些人如果意志薄弱、心理脆弱就会引发各种心理和思想问题,产生强烈的挫折感,以至萎靡不振、无所适从,失去前进的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意人的意志品质的培养,引发个体对人生的追求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坚定性,从而实现自我发展,提高实践能力。
四、注重在实践中提高个体的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它在实践中生存和发展,其价值也在实践中产生。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客体关系的根基,离开实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关系和价值生成,其结果只能是被动地对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客体作直观的线性反映”。个体的思想品格的形成除了知、情、意、信等心理因素的参与外,还需要在实践中反复印证所接受到的信息。实践证明正确的信息,个体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稳定的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行是知、情、意、信的外在表现和强化的基础。可见,践行在人的认识获得、品质养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没有行为表现,思想政治教育就很难实现其对个体的价值。因为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互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只有让人们参与各种实践,才能领悟思想、感悟道德、矫正行为选择和道德素质方面的缺陷,提高认识水平。为了更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就需要为人们的践行提供广阔的空间,提高其实践能力,从而在实践中升华理想、提高素质、培养能力。
五、结语
现阶段,我国处于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教育同样也是社会变革的一部分,如何真正有效进行素质教育更是成为一个关系千秋百代的事情。我们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统一人才的培养,要求人的思想、行为、言论的一致性,塑造的是为社会服务的“工具”,而不是有主见、有思想、有能力的社会主体,这种状况极大地阻碍了人的发展和进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社会变革的要求,培养个体的主体性,使个体形成鲜明的自主、自立、自我负责的独立意识和能动的创造精神。而这就主要是通过充分调动个人的主体性来进行的。
参考文献
[1]彭新知.运用心理学原理,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政治教育,2003,(4).
[2]项久雨.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的人性基础[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2003,(5).
[3]张澍军.德育哲学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王东莉.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价值建构的现实背景[J].浙江社会科学,2004,(6).
[5]刘建军.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J].教学与研究,2001,(8).
[6]薛德震.“以人为本”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J].哲学原理,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