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2009-06-17张文莉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22期
关键词:增收山区农民

张文莉

摘要分析了制约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和目前促进山区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对策,以期对山区农民的增收提供指导。

关键词山区;农民;增收

中图分类号F3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2-0375-01

1影响山区农民增收的因素

山区由于山高谷深的地形特征,致使农民在生产上广种薄收,难以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同时种植结构复杂,农产品产地交通、信息闭塞,产品滞销。据调查,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管理、销售等生产要素中,山区除劳动力过剩外,其他要素均短缺,农民增收致富所需资源匮乏,使得农民增收过分依赖土地。一是人多耕地少。山区由于体力农民占绝大多数,就业转移难度大。增加了山区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导致山区土地越垦越荒、越荒越垦的生产、生态恶性循环;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程度较低,制约农民增收;三是农业科技推广体制陈旧,科技转化慢。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机构臃肿,现有人员大都满足于“铁饭碗”。与此同时,推广经费不足,人员工资3年多未增,人心涣散;四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影响农民增收;五是农业投资回收期较长,见效慢,延缓了农民增收;六是自然风险。山区农业的自然风险较为突出,农业生产 “靠天吃饭”的局面难以改变,诸如干旱、冰雹、雪霜、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威胁着农民增收;再如马铃薯晚疫病,牲畜口蹄疫、禽流感、生猪蓝耳病等疫情疫病多发均影响到农民增收。七是市场风险。大山将生产和市场隔离,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产品销售市场波动决定了农民收入的高低。农民在生产中盲目随从,跟风现象严重,大多凭当年农作物价格决定翌年种植对象,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差,结果造成损失。

2促进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

2.1扶持资金带动效果差

农村劳动力资源是山区农业生产要素中最富足的资源,但没有得到很好发挥和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除了垦荒土地几乎无事可做,项目由施工队承揽,没有将项目资金与引导农民投工投劳相结合,结果使本来就十分有限的项目资金无法真正发挥作用。

2.2农业企业融资难度较大

在“用工业的发展理念谋划农业发展”过程中,工业企业的地产归属企业所有,而农业企业的地产是耕地,没有权属证,无法用于抵押等,导致融资难度大,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2.3山区农业投入不足

山区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机械和技术难以推广,满足不了农民持续增收的需要。

3促进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对策

3.1以农民为中心,围绕农民谈增收

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调动其积极性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力量。一是在思想认识上使农民意识到增收的主体力量是其自身,并通过政策有效引导,牵动农民实现收入增加;二是重视基础教育;三是将农民增收引导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3.2加大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力度

3.2.1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吸纳农民工进城就业。把技能培训作为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基础来抓,使广大农民具有一技之长,提高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能力,使这些农民在活跃城乡经济的同时增收致富,改变土地这个“收容所”大量滞留闲置劳动力的状况。

3.2.2在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不忽视兼业型转移,即农民离土不离乡,农忙时干农活,农闲时在家乡从事劳务的自我输出,就业成本低,减少城市的就业压力,农民在兼业型转移中练就懂技术、会经营、通市场的增收本领,为兼业型转移为专业型转移提供条件。

3.2.3彻底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建议彻底放活土地使用经营权,让农民拥有土地处置权,充分体现土地资源的社会价值,使土地资源得以合理与充分的利用,从而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土地经营主体能够将土地资源直接变成财富,可作抵押或交易,实现并增进土地产权收益。

3.2.4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特别应优先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怕失去土地的后顾之忧,让不具备生产经营条件的农民主动放弃土地,流转其使用权。

3.3以规划引导、项目带动、组织发动为主抓手

3.3.1整合部门资金,合力打造优势产业。目前的扶持资金分属各部门管理,各做各的项目,各管各的扶持对象,出现了龙头企业扶持资金不如大户的现象,资金分散,扶持重点不突出。因此,应克服各部门各吹各打、各自为阵、项目资金如同撒胡椒粉的现象。

3.3.2国家应加大对主导优质农产品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的力度。遇到价格过高时,敞开销售,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销售市场。实践证明,这是促进农民持续稳步增收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的有效途径,支农惠农资金应突出这个重点。

3.3.3规划引导。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农业发展规划,让各部门明确一个目标,统一思想和行动,拧成一股绳牵动农民增收。通过一个完整的农业规划,让农民知道本地区适宜种什么、什么农产品有销路、什么农产品有扶持政策等。克服特色产业发展政策缺乏连续性、市场导向失灵等问题。

3.4以科技支撑、培育优势、打响品牌、加工升值为关键

3.4.1科技支撑。在规划好产业布局、明确了扶持方向后,大力宣传和普及与规划相适应的农业科技措施,做到良种良法,化解农民增收中的自然风险。一是将开展经常性的科普教育活动作为乡镇农业技术部门的主要职责,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确定固定的培训场所,利用农民赶集大量聚集的有利时机,开展农村、农业生产的技术培训讲座和市场信息讲座;二是由培育种植大户承担科技示范项目,使科技推广逐步由民办代替官办。

3.4.2培育优势产业。云南省禄劝县山区占地面积高达98.4%,发展林果业需要的劳动力极多,为体力农民就业的主要产业,也是山区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应高度重视其发展。禄劝县在20世纪50年代财政收支基本持平,但大炼钢铁破坏森林后就一直出现赤字至今。应正视林果产业投资回收期长与农民迫切期望增收之间的矛盾,把山区林果业与体力农民相结合,通过行之有效的引导措施,加快林权制度改革,不种无主林,严格将种植效果(数量、质量)与补助长期挂钩,实施“人下山、林上山”的战略,以实现农民持续稳步增收。

3.4.3扶加工、树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扩大外销。山区因工业和交通发展滞后,环境污染小,高山峡谷成了疫病隔离的天然屏障,是生产优质农产品的理想区域,同时立体气候特征十分明显,农产品种类繁多,例如禄劝县杂粮和水果种类分别高达30多种,野生食用菌种类高达200多种。应着力突出特色和优质两大特点,再通过加工和保鲜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培育农产品外销市场,在国内外大、中城市开设山区优质、特色农产品直销店,将这些独具地区特色品牌的优质农产品集中起来,向大城市消费人群展示,展现其社会价值。

3.5以环保优先、外引内联、培育市场、企业带动、和谐发展为措施

3.5.1环保优先。由于山区天然林覆盖率较高,而且农民增收资源匮乏,往往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一度造成生态环境被破坏。因此,在农业项目落地前应先进行环评,一是避免项目所带来的面源污染和破坏;二是避免因污染严重所带来的迁建等重复投资。

3.5.2外引内联整合发展资源。一是通过项目和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外来资本向农业投资,整合生产要素,推进农业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二是到国内外大中城市中选择从事农产品销售的企业来山区投资建生产和加工基地,让现成的市场与现成的生产对接,让企业一手牵着市场,一手拉着农民,拉着农民走增收致富路。

3.5.3培育市场。一是重视生产与市场的衔接,应优先考虑生产大户和企业在农贸市场拥有固定的摊位,克服“养猪不如屠宰,屠宰不如卖肉”的现象;二是加快信息化建设,克服信息更新慢,信息水分重等问题;三是实行订单化生产、合同化销售。具体经验是收购企业供种,保护价收购,市场价高于保护价时随行就市。

3.5.4企业带动和谐发展。发挥龙头企业的“火车头”作用,农业科技措施由龙头企业去示范推广,市场销售渠道由龙头企业去建立,分散经营的农户由龙头企业联结,特色优质品牌由龙头企业打造,最终实现农民增收靠龙头企业带动的目的。把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管理、销售等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发挥整体作用,形成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将散、小、弱的农业经营主体整合起来,形成规模化产生优势,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4参考文献

[1] 朱学文.山区农民增收有新产业[J].致富天地,2009(7):23.

[2] 王秀娟.关于山区农民增收的几点思考[J].现代农村科技,2009(2):56.

[3] 何清泉,黄康.发展中蜂养殖产业助推山区农民增收[J].中国蜂业,2008,59(11):17.

[4] 刘琦.宁夏南部山区农民增收问题探讨[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7(1):38-40.

猜你喜欢

增收山区农民
耕牛和农民
山区低等级公路设计的几点思考
农民
山区
关于内蒙古农牧民增收因素的分析
浅析铁路机务系统增收创效
浅析当前农民增收问题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
做农民的贴心人
解决山区环境问题的制度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