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高热病综合防治技术
2009-06-17吴卫平刘文来余红
吴卫平 刘文来 余 红
摘要介绍了猪高热病的流行特点、症状及病理变化,并提出了具体的综合防控措施,以供养猪户参考。
关键词猪高热病;症状;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2-0324-02
近几年来,猪高热病逐渐成为危害养猪业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它不仅给养猪场(户)带来死亡和大量药费支出的直接损失,而且还影响到幸存猪的生长发育,引起母猪的流产和不孕。2009年全国很多地方陆续报道猪发高热病,其发生具有发病率较往年低、病程时间长和零星散发的特点。由于该病病因复杂,一般为多病原的混合感染,临床上较难控制,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造成猪群生长缓慢或停滞、病残猪和死亡猪只增多,饲料效率、生长速度以及猪群整体的均匀度降低,治疗成本增加,给各地养猪户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1流行特点
该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病程长、治疗效果不明显、死亡率高等特点。夏、秋季为高发季节。猪一旦发病往往在短期内波及全群及邻近猪场,造成广泛流行,主要以饲养管理和卫生环境差的中小型养殖场(户)多发,免疫程序和用药不合理及饲料配合品种单一的养殖场(户)尤为严重。
2发病症状
一般从中大猪开始发病,然后传播至保育和种猪;大部分感染的母猪出现流产、早产、产死胎等现象,其中大部分流产发生于妊娠的后期,耐过的病猪发情状况不理想;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100%。病猪首先表现为采食量急剧下降,持续高热,有的在42℃以上,皮肤发红,几天后变成蓝紫色,大部分猪皮肤有出血斑点,常见于耳、颈下、四肢、腹下及会阴部等被毛少的部位;发绀,有些病猪咳喘,流鼻涕,呼吸困难,有的出现呕吐,呕吐的猪一般很难治愈;病猪精神沉郁,卧地,不走动,四肢无力;死亡前部分猪表现四肢划水样的中枢神经症状。一般在发病7d后出现死亡,有的在15d以上死亡。
3病理剖检特征
该病的病理剖检特征为:皮肤发红发紫,并有出血斑点;淋巴结肿大、出血、坏死;肺脏间质增宽、水肿,多处部位肉变,特别是尖叶、心叶和膈叶的前缘,气管内有较多的粘液脓性泡沫;可见纤维素性心包炎;部分猪可见药物性肝坏死或霉菌毒素引起的病变灶;脾脏肿大,边缘有多处梗死灶或锯齿样边缘;肾脏淤血,其表面和切面均有大量针尖状出血点,有的病猪肾脏表面有大量白色斑点,也有的出现玉米粒大小的白色梗死灶。
4综合防制措施
4.1预防措施
预防该病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并举,防重于治”的原则。一是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不购买来源不明的外来猪。二是做好猪群的饲养管理工作,特别是母猪的饲养管理。高温天气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高温热应激造成母猪采食量减少,哺乳母猪乳汁中免疫球蛋白含量和泌乳量都下降,产房仔猪容易腹泻,断奶窝重降低,同时哺乳母猪由于掉膘严重,断奶后发情延迟,尤其是初产母猪会出现久不发情。因此,做好母猪饲养管理是控制夏季高热病的基础。夏季可以采取屋顶喷雾降温,同时在猪群转栏或注射疫苗时,添加一些抗应激药物,如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以减少各种应激的发生。三是完善免疫程序。特别对未接种蓝耳病、猪瘟、伪狂犬和喘气病等基础免疫的猪场,猪群的健康水平不高,生产成绩不稳定。在发病时,症状严重,治疗效果差,所以要尽快完善蓝耳病、猪瘟等相关基础免疫。同时,定期进行抗体监测十分必要,检测猪群猪瘟、伪狂犬、蓝耳病、圆环病毒等疾病的抗体水平,为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提供可靠的依据。夏季是猪附红细胞体病和猪链球菌病高发季节,在7月上旬可针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等预防用药。1t料添加强力霉素300g和支原净125g,时间7~10d,因为强力霉素与支原净可以相互协同增效。有些猪场常使用阿散酸来控制附红细胞体,由于阿散酸为砷制剂,对种猪尤其是怀孕母猪毒副作用较大,会引起流产或死胎,同时污染环境,因此不建议添加。全场每月添加2次抗病毒1号(黄芪多糖)拌料,每次用7d,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四是猪舍和环境均需要定期消毒,特别是对出入猪场的人、物、车辆要严格消毒,尽量配备多种不同成分的消毒剂交替使用,以确保消毒效果,同时做好杀虫灭鼠工作。不能饲喂有霉变的饲料或者在饲料内添加抗霉制剂或碳酸氢钠。
4.2治疗措施
尽量少用药物,除非猪有脑炎症状或者有严重的呼吸道反应,则要对症处理。不要滥用退烧药,如果温度过高可以选择双黄连、柴胡合剂等中草药制剂,对于40℃以下食欲正常的猪没必要退烧。供给充足的饮水,并添加电解多维、口服补液盐和黄芪多糖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适当使用青绿饲料或者牧草提高猪的食欲。注意通风和猪舍内的氨气,如果氨气过大可以选择使用0.1%的过氧乙酸熏蒸或者喷雾中和。不要饲喂发霉变质的原料。在高热病防治上,很多专家都会提醒人们要注意饲料霉变引起免疫失败的可能性。更有专家将这些年来不断发生高热病的主要原因归结为饲料霉变引起的的各类免疫失败。停止使用高砷、高铜、高锌高抗日粮,使用营养均衡的自配料。尽量少用对胃刺激较大或者毒害较大的药物,如阿奇霉素、磺胺类、砷、三氮脒类,最好在兽医指导下有选择的使用药物。尽量少驱赶猪,不要使用刺激性较强的消毒剂,并减少其他能引起猪应激的做法。
5小结
(1)综合近几年来猪高热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发现该病在中小养殖户和饲养条件相对较差的养殖场及散养户中多发,而养殖理念较为成熟、设施条件较好的大型养殖场则相对少发。养猪业发展到今天所遇到的问题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观念转变的问题。多年以来,每次疾病的流行和暴发,无不与猪场日常管理有重大关系。但每次遇到问题,往往会认为兽医水平不高、市场行情低迷,管理因素从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新市场形势下,未来成功的饲养场,必须依靠先进的理念和先进的科技作支撑。既要有资本,又要有远见,二者缺一不可。在做好品种、营养、环境、防疫等基本工作情况下,还必须重视管理,管理就是效益的保障,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放松。
(2)发病率高的地区很多养殖户为了减少损失,病猪、死猪随便买卖,甚至将病猪跨地区长途贩运,有些地方死猪到处丢弃,河里、树林中到处都有死猪的身影,这也加速了疾病的传播。各级职能部门应加大检疫执法力度,严格做到对病死猪“不宰杀、不食用、不出售、不转运、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彻底把动物疫病控制在源头。
6参考文献
[1] 徐引弟,郭成留,王治方,等.猪高热病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J].河南农业科学,2007(10):99-102.
[2] 王光辉,郑彬,张艳娜.浅谈猪高热病的防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5):134-135.
[3] 梁艳婷.猪高热病的诊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9(5):63-64.
[4] 曹荣峰,王继芳,谭炳海.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疹治试验[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