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蟹池塘养殖技术

2009-06-17仇江宏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22期
关键词:河蟹养殖技术池塘

仇江宏

摘要介绍了河蟹池塘养殖技术,包括扣蟹培育、成蟹养殖和常见病害的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河蟹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河蟹;池塘;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8.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2-0318-02

1扣蟹培育

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率,增加经济效益,首先要培育扣蟹。为了使当年的幼体达到商品蟹,目前大多采用塑料大棚暂养技术。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排水方便、不漏水、不渗水、淤泥少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水深不超过1.2m,池形以东西向为好,阳光充足。

在放蟹苗前15~20d,用1 125kg/hm2生石灰泼洒消毒,待药性消失后,用80目的滤网进水,培育基础饵料,移植水草(必须进行严格消毒),并设立必要的防逃设施。蟹苗入池时可适当浅些,以利于提高水温和水中藻类、水草的生长。每天投喂饵料2~3次,投喂豆浆、鱼、虾糜等,应多投在周边浅水地区,投饵料按体重的4%计算。随着幼蟹的生长应增加一些植物性饵料,如浮萍等优质水草,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水质调节,掌握水质肥而爽,换水时要勤换少换,不要引起水温和水位的剧烈变化,经过2个月左右的培育可达到扣蟹的标准。

2成蟹养殖

2.1池塘条件

池塘要求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无污染,要求塘泥为粘土、沙土或亚沙土,通气性好,有利于水草和底栖昆虫、螺蚌、水蚯蚓等生长繁殖,老池塘要彻底清淤,淤泥不超过20cm为好,池塘面积不宜太小。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6~1.5m,各处水深不一,最浅处10cm,池中可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即蟹岛,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池塘不要太陡,坡比一般在1∶1.5以下,否则,河蟹易掘穴,且不利于晚间爬出水面活动,也可建造人工洞穴。

2.2移植水草

河蟹天然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域内水草和底栖生物(饵料生物)的多少。因此,在养殖过程中种好水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目前,池塘养殖河蟹种植水草的种类主要有浮萍、满江红、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水花生等,种水草除供蟹摄食补充维生素外,还可以为河蟹提供隐蔽的场所,同时,可避免河蟹相互格斗,是提高各期间河蟹成活率的一项有力措施,另外水草还能吸收池中有害氨态氮、二氧化碳、有机物质,释放氧气,稳定水质。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因此,池塘养殖河蟹必须下大力气种好水草。

2.3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多采用塑料薄膜,也可用水泥板,视各自的情况而定。

2.4清塘消毒

一般在河蟹放苗前15d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为1 125 kg/hm2。一方面可杀灭塘中敌害生物,另一方面可改良池底,增加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促进河蟹蜕壳生长。进水后要及时施肥,培育藻类和基础饵料,透明度一般保持在40~50cm为宜,如果发现有蝌蚪或蛙卵要及时清除,以免争食,为害幼蟹。

2.5放苗

苗种以长江水系生产的蟹苗为佳,要求规格整齐,步足齐全,体质健壮,爬行活跃,无伤无病。放苗时要注意温差。从外地购回的苗种不能直接放入池中,应先在水中浸泡2~3min,取出静置10min,如此重复2~3次,待幼蟹逐步吸足水分和适应水温后,放入池中,可以提高成活率。目前大多以混养为主,特别是鱼、虾、蟹混养,经济效益会更高。一般放养规格120~150只/kg的扣蟹在2.25万只/hm2以内,如果条件较差或以养虾为主,可适当减少放苗量。

2.6日常管理

池塘精养的整个过程,主要靠人工投喂饲料,因此饲料的种类、优劣和多少对河蟹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投饵时应坚持精、青、粗合理搭配的原则,动物性精料占40%,水草占35%,其他植物饲料占25%,饲料的种类主要有三大类:第1类是全价性河蟹专用配合饲料;第2类是动物性饲料,包括海水、淡水小杂鱼、各种动物尸体、螺类、蚌类、畜禽血、鱼粉、蚕蛹等;第3类是植物性饲料,如水草类、浮萍、水花生、苦草、轮叶黑藻等,商品饲料类有山芋、马玲薯、谷类、麸皮、料糠等。河蟹的投喂要做到“四看”、“四定”,即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蟹的活动情况;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河蟹养殖过程中要注意防逃,由专人值班巡堤,特别是下雨天更要注意。巡塘观察水色,注意蟹的活动,不要弄伤河蟹,保持水环境的稳定。在性腺发育丰满价格合适时可排干池水拾取。

3常见病害的防治

3.1颤抖病

发病初期,病蟹摄食减少或不摄食,蜕壳困难,活动能力减弱或呈昏迷状态。随着病程发展,指节变红,而且不断向上蔓延。螯足下垂无力,步足连续颤抖、易脱落,口吐泡沫,不能爬行,因此被称为“颤抖病”。防治方法:病蟹用外消和内服方法综合治疗,外消药可用0.3mg/L的二溴海因等消毒药,内服药用蟹抖灵等,7d为1个疗程;全池泼洒生石灰,调节池水成弱碱性。

3.2黑鳃病

该病由细菌感染引起,病轻时河蟹鳃丝部分呈暗灰色或黑色,病重时鳃丝全部变为黑色。病蟹行动迟缓,呼吸困难,也有人称其为“叹气病”。防治方法:可全池泼洒生石灰预防,用量为1m3水体15~20g,夏季要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治疗可用生石灰连续全池泼洒2次,每次用量为1m3水体20g;将病蟹置于2~3mg/L的恩诺沙星溶液中浸洗3~4次,每次10~20min。

3.3水肿病

病蟹肛门红肿,腹部、腹脐及背壳下方肿大呈透明状,病蟹匍匐池边,拒食,最后死在池边浅水处。该病主要是河蟹腹部受伤后受细菌感染造成。防治方法:养殖过程中,特别是在河蟹蜕壳时尽量避免惊扰,以免受伤;经常添加新水,多喂鲜活生物饲料和新鲜菜叶。治疗可1m3水体用0.5~1.0g土霉素化水全池泼洒,同时1kg饲料中添加1~2g恩诺沙星,连喂3~5d为1个疗程。

3.4蟹奴病

病蟹生长缓慢,性腺不发育,雌雄难辨。蟹奴严重寄生时,河蟹肉变臭,不能食用,俗称“臭虫蟹”。该病极易在含盐量较高的咸水池塘中(盐度在0.1%以上)发生。防治方法:在蟹池中混养一定量的鲤鱼吞食蟹奴幼虫,控制其数量。有发病预兆的池塘,立即更换池水,加注新水,水源盐度要低于0.1%;把已感染蟹奴的病蟹移到淡水中。发病时可用200mg/L的硫酸锌浸洗病蟹10~20min。1m3米水体用0.7g硫酸铜硫酸亚铁(5∶2)化水全池泼洒,杀灭寄生的蟹奴。

3.5蜕壳不遂病

蜕壳时,病蟹的头胸甲后缘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口,但终因不能蜕出旧壳而死亡。患此病的河蟹一般周身发黑。防治方法:1m3水体定期用15~20g生石灰和1~2g过磷酸钙化水全池泼洒。饲料中添加适量脱壳素及贝壳粉、骨粉、鱼粉等含矿物质较多的物质,并增加动物性饲料的比例(占总投饲量1/2以上);在养蟹池中栽植适量水草;适时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投喂区和蜕壳区严格分开。发现软壳蟹,捡起放在水桶中暂养1~2h,待其吸水涨足能自由爬行时再放回原池。

4参考文献

[1] 张凤琴,贾丽,班顺利,等.池塘养殖河蟹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1(S2):57.

[2] 王志强.河蟹生态养殖新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4(2):355-356.

[3] 郑建武,张耀武.渔用饲料霉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2):19-20.

[4] 张金路,段登选,王志忠.黄河三角洲平原水库大规格河蟹养殖关键技术[J].齐鲁渔业,2009(7):38-39.

猜你喜欢

河蟹养殖技术池塘
热闹的池塘
关于北方河蟹养殖关键技术的探讨
小规模肉牛养殖技术措施
天蚕品种驯化与应用研究
池塘
南通地区海蜇养殖技术
夏天的池塘
吃掉它不如放它回家